每日经济新闻

    山东临沂:正在途中的城镇化

    每经网 2013-02-28 11:10

    变成城里人,曾经是不少村里人的梦想,现在变成城市人了,他们又都想做回农村人,原因是农村人有地。

     

    大前年的时候,我大姨给来北京借读侄子办理手续时被告知必须要交借读费了,原因是孩子已经是城镇户口,不算农民工子弟。

    大姨十分不解,她一再解释,家还在村里,楼房是没有住上的,邻里邻居也没有变,怎么就变成了城里人了呢?

    招生处指着户口本上街道办事处的落址解释再三,这时她才惊觉原来不知不觉中身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城镇化曾经是不少村里人的梦想,他们称之为“吃公粮”。但是,现在变成了城里人,却只让老家人觉得心被吊在那里。说是乡村人吧,现在他们已经不再种地了,靠到工厂上班挣钱养家,而说是城里人吧,却又算不上,老百姓还是得靠自己,谁也没有退休金。高不成低不就,这就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镇前龙泉屯村。村子得名于一口古井,井口雕着一个龙头,水井就成了龙泉。改革开放后,村子一分为四,我们在前称前龙泉屯(简称前屯),其他三个分称后龙泉屯(在我们村后,简称后屯),官庄(村民几乎全部复姓上官),城子(得名不详)。古井处在在四个村子的中间,汩汩泉水绕村流入一个大池塘,井周边坐落着一个又一个小竹园,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

    小时候,我是奶奶的跟屁虫,常跟着奶奶四处走亲戚,我们家住在村边,觉得到古井边都是好远好远的距离,所以跟着奶奶走亲戚的时候,势必要求在井边歇一歇,捧点水解解渴。奶奶也会坐一坐,重新裹裹裹脚布。遵循旧习惯,奶奶也裹了一双小脚,虽然和村里面正宗的小脚比起来,奶奶算的上是天足。奶奶是妈妈口中的大美女,身量苗条,皮肤白皙,鼻梁高高,杏眼圆圆,但是因为一双大脚,奶奶出嫁的时候着实自卑,恨不得把脚藏在红嫁衣下永不亮出来。

    我家所在地方不远处也有一口井,同样流出一条小溪,也同样的清澈甘甜,这才是我们的乐园。冬天可以在小溪上滑冰,夏天可以抓鱼抓虾。隔壁的舅舅带我进行过一次至今记忆尤深的壮举:我们做了个土坝把小溪给拦上了,然后在淤泥里面抓鱼掀螃蟹,小小的螃蟹藏在石块底下,只要周围有水泡,一掀一个准。我们费了很大功夫做土坝,鱼虾蟹却没有抓很多,最终没有凑成一盘菜,也就只有抓鱼的快乐了。

    作为地地道道的村里人,城镇对我们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和梦想。隔壁巷子的兰大奶奶从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家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城里的趣闻,我却对兰大奶奶说她在城里每天早晨只吃一个鸡蛋的说法印象最深,原因是人每天能够吸收一个鸡蛋的营养,多了也是浪费,这种口腹之欲得到完全满足之后高高凌驾于食品之上挑挑拣拣的态度实在让我羡慕不已。要知道,每天一个鸡蛋是奶奶在冬天的特权,那时候奶奶老咳嗽,妈妈就会每天用开水冲一个鸡蛋,放上香油给奶奶润肺。

    我们很少吃到好东西。小时候我们真馋啊。走街串巷的摊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少有的点缀,但是并不会每次都会买。夏天能买一碗凉粉也是难得的奢侈。我记得第一次吃凉粉,都忘记用了什么调料,但是味道可真美啊!我高兴坏了,在大门后面写上了大大两个大字:凉粉,好提醒自己不时回味那种美味。

    工业化开始慢慢改变了我们生活,水或许是最直观的表现。

    后屯打窑挖煤,地下水被过度抽取,村子那口流淌了不知道多久的古井干枯了,我们家附近的水井成了唯一的水源。随着周边水泥厂、淀粉厂、造纸厂的兴建,天接连旱了两年后,它再也流不出泉水来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村里打了一口深井,老百姓家里用上的自来水,虽然没有那么甜,但是起码还可以饮用。等我毕业后回家发现村已经开始家家饮用桶装矿泉水了。据说,周围的工厂为了应对环保检查,打了口深井,把污水直接灌到地下,自来水发黄发臭,再也不能喝了。

    此时,我们周边已经遍布工厂,水泥厂规模日渐扩大,我就读的中学已经被它吞并了,连同周边土地建成了一个大工业园。而除水泥厂之外,钢铁厂、陶瓷厂,一个又一个污染大户相继落户。在我的老家,现在天天都是雾霾天,在院子里面晒的衣服,干了就得赶紧收回来,要不然又落一层灰,白洗了。

    尽管村子还在那里,人们还是住着以前的老房子,过着以前的老生活,每天面对着旧日的老邻居,但是,村民们的生活还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的集体土地已经被征得差不多了,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地,大部分村民种上了树,没有时间和精力打理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以后再征地的话--村民对此毫不怀疑--树的赔偿款要更高一些。

    以前靠天吃饭的村民,现在靠劳动力吃饭。大部分进附近工厂成了工人,打工的收入可比种地强多了,现在他们的工资已经大多数能达到每个月2000元多,稍微懂些技术、年轻力壮的更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也发展起来,饭店多起来了,超市也开到家门口,买东西再也不用等到集市或者摊贩的走街串巷,汽车和洋房已经变成了丈母娘择婿的新标准,一家洗车行生意做得也是红红火火。周边工厂多了后,当地的劳动力满足不了需求,打工者开始涌入,“包租婆”成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好生意。只要院子足够大制再有足够的资金,盖上十几二十间房子,供不应求,多得是求租的,房租还年年涨,很快就能回本不说,每月至少还两三千的固定收入。

    变成城里人,曾经是不少村里人的梦想,现在变成城市人了,他们又都想做回农村人,原因是农村人有地。不少人又把户口迁回了本村,作为村民,每人每年能领一袋面还有按土地面积计算的征地款。

    现在谁都知道了土地的价值,比如如果之前承包土地多的,现在已经靠这个过上了好日子,租出去给工厂、给做生意的,自己建出租房等等,反正有地就有钱。为此,兄弟相争的,亲戚相争的,邻里相争的,种种不一而足。

    现在村民们最大的担忧是老了,再也没有劳动能力了。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身份的改变并未带来待遇上的改变。失去劳动力之后,村民们并没有一份养老保险可以依靠,低保也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其标准还是农村标准。所以,如果儿子不孝顺,现在不孝顺儿子也越来越多,村里面老人一旦失去了劳动力,只能靠捡破烂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获取微薄的收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空气恶化和污染虽然让人们很不适应,但是,没有办法,人们只是口头上说说,谁并不真正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又有什么用?上级政府已经对这里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定位,这里将会变成更大工业园,所有的污染企业都将会进一步集中到附近,污染以后会更加恶化。现在能做的是努力多挣钱,到城里去买套房子,逃离这个污染区。如果挣不了呢?那么就在家里再盖座房子,给儿子娶媳妇,没有房子,怎么娶儿媳妇抱孙子呢!

    黄志伟

     

    上一篇

    河南唐河:城镇化应优先考虑社会服务功能

    下一篇

    安徽: 乡镇企业“抢”工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