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昨天(11月19日),中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环境一号”C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它将与之前在轨运行的“环境一号”A/B卫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不断严格、规范,环保装备行业正在成为中外厂商激烈竞争重要领域。
与装备制造业的整体低迷相比,环保装备显示出较高的景气度。11月,工信部通报的《2012年1-9月环保装备制造业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包括环境监测仪器在内的环保装备业实现工业产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同比增长153%。
环保监测项目正在加强建设
国家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五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环保监测状况基本可以,监测的覆盖面在扩大,项目会增多,尤其最近空气质量的监测项目在快速扩大。”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快速富裕,人们对所生活空间的生态环境要求更加强烈,促使政府在环保监测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
今年3月,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指出,“十二五”期间,整合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网、农村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网、温室气体试验监测等信息资源,增加监测指标,建立健全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点位管理制度,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与信息发布机制。到2015年,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指标完整、运行高效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10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第二期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结果,该报告称,截至2012年8月31日,已公布PM2.5的有55个城市192个点位。其中北京在10月6日将发布点位增加到35个,是当前全国发布站点最多的城市。
同时,国家建立起了全国主要水系131个重点断面水质的自动监测站,并且包括环保部、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等多部门在全国重点区域均建有生态环保的监测站点。
王五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国家现在正在投入监测设备,各地都在争相购买PM2.5的监测设备,北京、上海、深圳及一些省会城市都在加强建设。”
环保装备行业率先回暖
环保领域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成为了刺激我国环保装备行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国内某证券环保行业资深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环保装备行业来说,‘十二五’肯定会有一个成长空间。”
早在今年6月,环保部发布《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截至2011年底,全国大多数地区已全面开展涵盖空气、水、固废和噪声等四大领域的污染指标检测工作。分析指出,随着四大领域环境监测点的全面扩容,将拉动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根据预测,预计未来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至少在3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11月16日,全球最大的科学仪器公司赛默飞世尔宣布,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苏州新厂正式启用,这是公司在中国的第五座工厂。据赛默飞世尔总裁马克·卡斯珀透露,近年来赛默飞世尔中国区的业务一直保持着25%以上的增速,目前销售收入已达到7亿美元。未来五年,计划将收入再翻一番。
环保装备行业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正在逐步回暖。工信部在上述通报中指出,根据对1049个规模以上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统计,1-9月,环保装备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1335.57亿元,同比增长18.9%,高出机械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据了解,目前,我国环保装备的生产企业在PM2.5检测等相关设备市场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但是,由于未来环保设备的细分市场较多,国内企业依旧存在较好的竞争空间。
上述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环保装备行业的增长,在环保的各个领域都能够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