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搏战险资、养老金市场

    2012-09-23 20:4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魏玉卿    

    每经记者 魏玉卿

    资产净值2.44万亿元,份额规模2.79万亿份,较去年底分别增加2518亿元和1451亿份,这就是公募基金今年上半年交出的答卷。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约3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2.44万亿元,社保基金4000多亿元,企业年金1000亿元,专户委托1000亿元。

    其中占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80%以上的公募基金已连续4年增速乏力,这制约了基金业的发展。

    不过,这样的局面在2012年将可能改变,保险资金的委托投资和推进养老金入市将为基金行业开创崭新的时代,也是基金公司新一轮鏖战的起点。

    险资管理人“选秀”成行

    来自保监会网站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7月,保险资金资产总额为6.61万亿元,其中投资余额和银行存款分别为4.05万亿元和2.05万亿元,分别占险资余额的61.23%和31.04%。随着保险资金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运作模式的放开,保险公司对基金公司的委托投资,将成为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养老金入市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入市或直接通过基金公司委托投资都将对基金行业规模的壮大形成长期利好。在争抢保险基金管理的“大蛋糕”中,基金公司将加剧分化,像华夏、易方达、嘉实、南方、广发、博时等具备较强资金管理能力和丰富运作经验的基金管理公司率先受益,迎来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机遇,中等规模基金也有望借助险资委托投资的平台挤进千亿级队伍,同时,小规模基金的成长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已收到通知,如要从事受托管理保险资金业务,需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材料,包括书面报告、决策文件及承诺函、可行性报告等。至此,保险公司“选秀”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我国保险资金的运作模式臻于成熟。

    根据7月23日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开展委托投资,应具备最近三年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取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三年以上、最近一年管理非货币类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不低于100亿元、接受中国保监会涉及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的质询,并报告有关情况等4个条件。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共有33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华夏、易方达、嘉实、博时、南方、广发、鹏华、诺安、银华、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取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三年以上,非货币类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余额超过100亿元。这意味着,在现有68家基金公司中,获得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资格的基金均是大中型基金。

    初期,险资委托基金公司的资金量不会太大,这也意味着该阶段基金公司、券商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备考”压力。

    根据社保管理人的选聘经验,对管理人的选择并未完全按基金管理规模而定,投资理念、公司治理、投研体系建设、投资团队、投资组合业绩和合规与风险控制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多家基金公司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争取第一批险资管理人的重视。北京一基金公司成为第一批社保委托投资管理人后,其社保组合基金经理表示:“我们在社保管理上积累的经验,将有利于我们展开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有些基金则针对险资的特点,开始强化在固定收益上的配置,在固定收益部强化了人员配置,加强在固定收益投研实力上的投入。华夏基金、易方达、南方等基金公司都自己或者委托专门的机构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这对于争取保险机构业务将抢得先机。

    在基金公司紧锣密鼓“备战”的同时,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悄然对基金公司展开考察。而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海富通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国泰基金、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长盛基金和大成基金等16家具备社保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有望率先胜出。据统计,2001~2011年间,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为4.77%,而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达到8.4%,相差3.63个百分点,使得这些基金公司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活水”引入助基金公司突破规模瓶颈

    2008~2011年间,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一直在3万亿左右。我国基金业在经过2006~2007年高速发展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虽然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专户都在稳步增长,但占基金资产管理总额70%~80%的公募基金规模停滞不前成为制约基金规模膨胀的主要因素。此次,保险资金委托投资行为,允许保险资金委托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管理,对基金突破当前资产管理规模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我国保险资产总额近年来高速增长,截至2012年7月末,险资总额达6.6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89%;另一方面投资一直是保险资金运营的主要形式,近4年来投资占保险资产总额60%以上。截至7月末,银行存款和投资占比分别31.04%和61.23%。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我国未来险资投资余额占比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截至今年7月末,保险投资资产达4.05万亿元,近70%的资产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2011年实现投资收益率为3.6%,低于社保基金2001年~2011年年均8.4%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对投资管理人的甄选是提升保险资金收益率的有效方法。同时,采取委托基金专户投资的形式,能够享受管理费更低,仓位和投资策略更灵活。

    北京一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的保险资金只能委托自己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投资,与基金公司的合作是通过直接申购公募基金。在新的管理办法下,我们的保险资金将更多采用委托基金专户投资的形式。能否与基金公司有更好的合作,取决于基金公司在专户理财上的能力。”

    针对这种需求,北京一专户投资的总监认为,专户理财的优势在于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体现出灵活性和专业性。

    养老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3月20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资金将分批到位,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这意味着养老金市场化运作大幕开启。

    相对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灵活的运作模式和良好的收益率,养老金规模正饱受通货膨胀侵蚀。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2009年CPI是5.6%,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不到2%,养老金的损失高达1000亿元。2010年CPI为3.3%,养老金的收益率仍不到2%,养老金损失超过300亿元。

    一方面养老金面临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是未来养老金面临巨额缺口的压力。6月30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养老金缺口‘确实非常大’,而且近10年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老年人口的抚养比到去年末已经上升到122.23%。”养老金市场化是实现保值增值的关键,也是大势所趋。

    截至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余额为1.95万亿元,较去年增长26.89%。今年以来,养老金市场化运作正紧锣密鼓的推进,养老金入市问题时刻牵动着投资者的每根神经。

    5月25日,戴相龙理事长在一研讨会上提出,实现中国养老基金中长期收支平衡,需要着重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急需明确“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的具体要求;二是认真测算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收支缺口;三是促进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

    6月国务院转批人保部等6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下一步要“完善基金监管政策法规,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市场化运营”。

    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撰文指出,养老金入市是为了建立养老保障体系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机制,强调基金公司应扮演重要作用。

    在我国已具备养老金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同时,市场更关注未来养老金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由于养老金具有与社保相似的需求,在风险与收益上,对投资管理人的要求是较为一致的,一旦养老金入市障碍解除,基金业就成为主要的受益者。

    未来基金业的战略性机遇

    在业内专家看来,养老金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的养老金规模无法满足中国的养老需要。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养老金规模为2.3万亿元,仅占当年GDP的4.8%,而发达国家平均占比为40%~50%,因此加快多渠道充实养老金规模和提升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是化解未来养老风险的主要手段。

    毫无疑问,未来巨额增长的养老金规模将为基金业新一轮高速发展带来战略性新机遇。

    养老保险入市推动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突飞猛进的同时,资金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也将面临挑战,未来养老金不论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委托基金公司打理,参照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给基金的管理费率都不高。按照当前社保和险资的管理费率,未来险资和养老金的管理费率一般很难超过0.5%。因此,基金公司在初期很难从险资、养老金管理上得到很好的收益。

    “这是未来基金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取得初期资格意味着占领先机。因此,我们不会测算和在乎短期的收益。”上海一基金这样评价未来的这两项业务。

    为了在险资、养老金业务上取得优势,基金公司都加大了投入,不仅需要配备专门负责这项业务的投资人员,还需要在销售和中后台上加大投入,特别是系统改制。据相关资料,目前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公司在养老金业务上都配备了超过100人的专业团队。

    由此看来,无论是险资市场的开放,还是养老金市场的前景,不同基金公司感受到的味道是不同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基金有望更上层楼,而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基金也许会感受到丝丝寒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专户三周年之庖丁解牛

    下一篇

    基金业转型之际 行业未来八大猜想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