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户三周年之庖丁解牛

    2012-09-23 20:4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记者 李娜

    调查背景:

    2009年9月,专户一对多业务面向百万富翁们推出,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又开始一轮新的较量。

    3年时光,专户一对多从初始的光环笼罩,逐渐沦为银行眼中的鸡肋,并不断被百万富翁们指责。

    3年后的今天,专户一对多松绑政策仍在管理层规划中,有条不紊地走着流程。管理层即将推出的专户新政,将拓宽基金公司视野,专户业务将迎来战略布局新调整期。

    新起点之下,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能否再焕生机,已成新考验。

    调查对象:

    100多只专户一对多产品和部分基金公司。

    调查结果:

    目前仍处于各自为战状态,部分基金公司品牌优势开始凸显,尝试特色化道路。

    1 专户规模 产品数量激增 灵活配置类比例下降

    毋庸置疑,过去3年,基金公司推出的专户一对多产品数量正不断上升。

    首批基金公司在专户领域不断跑马圈地,多家基金公司陆续拿到专户资格,产品开始接连露面。而在今年6月,专户利好新政的频出,激发了基金公司对专户的热情。

    此前,中登公司6月开户数据显示,当月基金专户共计新开82个股票账户,环比增加逾三成,其中沪市新开账户42个,深市新开账户40个,这也创出2010年12月以来基金专户月度新增股票账户数新高。整体看,6月基金专户已开设1662个股票账户。

    然而,产品数量增长的背后,难以掩盖老一对多产品所面临的客户流失窘境。由于专户一对多难以体现出赚钱效应,战胜通胀和同期公募基金业绩也不是大概率事件。伴随产品陆续到期,一批老持有人先后因失望而退出。

    据来自Wind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9月3日,目前仍在运作的专户一对多产品数量有292只。

    过去的3年,基金公司推出的专户一对多类型正在持续优化,原先主打的灵活配置型专户一对多数量在大幅下降。

    从时间历程上看,2009年至2010年,基金公司主要推出仓位全天候的灵活配置型产品。2010年~2011年,基金公司大力推出定向增发类专户产品,国泰基金、兴业全球基金等基金公司都连续推出了相关产品。同时,在此期间,以打新股为标的的杠杆型分级产品开始增多。2011年~2012年,受股票市场持续走熊和债券市场走牛,基金司开始大力推广债券型一对多产品,并陆续开始尝试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研发。

    进入2012年,债券市场持续牛市,债券型专户一对多面世后掘金能力不落人后,一年内收益超过10%并非难事。一位持有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此前购买了富国基金发行的富国农行稳健壹号一对多,是一款偏债型产品,大约5个月左右就顺利达到合同约定的收益目标,“收益差不多20%,我觉得这款产品赶上了好时机,当然投资经理能力也很突出”,持有人对此感到满意。

    2 专户业绩 “靠天吃饭”现象严重

    和公募基金一样,基金公司虽然对专户一对多产品进行了辛勤耕耘,但似乎仍然没有摆脱依赖A股市场“靠天吃饭”的命运。

    2009年,首批专户一对多产品正式下水运作,恰好赶上A股市场反弹,部分一对多录得正收益,一年时间内客户资产增长幅度超过10%。

    据《每日经济新闻》采集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0年8月13日,纳入统计的131只专户一对多产品中,有66只实现正收益,占比50.38%。其中,截至8月13日,有8只一对多产品收益超过10%,而在实现正收益的66只一对多产品中,有3只属于偏债型产品,还有2只以封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产品和1只保本型产品。相关资料显示,海富通新兴成长、汇添富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易方达直销、南方光大1号、富国浦发银行安心回报、广发主题1号等多只一对多产品脱颖而出,基金公司提取了部分业绩报酬,尝到甜头。

    可惜好景不长,沪指在3000点几度挣扎最终仍然下行,一对多产品的净值也随之一路下行。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只有极少数投资经理能耐住寂寞,选择零仓位,避免损失。

    2011年,沪深A股市场呈现单边下跌态势,上证指数年度跌幅超过20%,专户一对多产品所偏爱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更成为下跌重灾区,向来稳健的大盘蓝筹股也同样遭遇颓势。

    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到得超过百只一对多产品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传统偏股型专户一对多产品九成以上都在亏损,尤其是一些杠杆型分级产品高风险部分损失惨重,期间甚至有部分一对多产品净值步入6毛行列。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对不少专户投资经理而言,都是备受煎熬的一年,专户一对多亏损超过20%逐渐扩散成一种普遍现象。

    2012年初,A股市场反弹,让基金公司打理的专户一对多产品有了弥补亏损和喘息的空间。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的超过150只专户一对多产品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不少偏股型专户一对多产品都收获了绝对收益,前7个月净值涨幅超过7%的产品也不在少数。而部分配置较为激进的一对多产品同期收益超过10%。分级型一对多产品中,高杠杆部分产品的收益更是超过20%。不过,即使一对多产品在2012年进入普涨状态,大多数产品净值依旧在面值以下徘徊,部分一对多产品净值仍只有0.8元~0.9元。

    “去年没有赎回,今年(净值)回来了一部分,主要是买了不少的高端白酒,大概涨了八个(百分)点,7月底的净值也只有0.86元左右,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面值,他们这两年都白忙了”,一位持有华南地区某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的客户不由得如此感叹。

    3 专户投研 基金专户人才匮乏

    分析人士认为,专户人才的匮乏,应该是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障碍,如果说公募基金已经缺人的话,那专户一对多产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则更可谓饥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目前,一线大型基金公司的人才储备较为丰富,专户部门投资经理有10名左右,投研主管往往都是熟悉市场的老手,历练颇多;部分中型基金公司由于对专户业务十分重视,投资经理配置多的也有七、八位,少则五、六位;新基金公司由于投研团队搭建不久,专户投资经理只有1~2名,并设置了投资经理助理职位。

    就专户投资经理构建来看,多数基金公司投资经理是由公募基金经理转换而来,少数投资经理则是外部挖掘,保险公司、券商资管部门、信托行业等都是基金公司挖角重点。而一些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习惯了进行大类配置,对期货、量化等等领域显得比较陌生。

    在很多基金业内人士看来,即便是“外来和尚”也很难念好经。

    “我们曾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来自不同的机构,企业文化不尽相同,如何协调是一道难题”,沪上一位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经理直言。深圳一家基金金公司市场负责人则表示:“就一对多来说,现在不仅新产品很难募集,已有产品有的都要解散了。此外,专户对投资能力要求高,招聘明星经理的成本很高,而非明星经理在专户上做出色了,通常也会很快跳槽”。

    的确,大多数基金专户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基金公司也在相互挖角,寻找具有优秀潜力的投资经理作为公司专户业务开拓的领路人委以重任。“我们的人才培养设置了两个梯队:一条路是走绝对收益,一条是走公募的相对收益,基金经理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这样也是为了让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得更有效”,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如此表示。

    4 专户创新 “绝对收益”创新突围

    “传统灵活配置型产品过于依赖基础市场的表现,现在市场这么糟糕,很难有正回报。前年还颇受欢迎的定增类专户产品,从去年开始陷入困境,在客户面前难以有效推荐”,面对传统偏股型专户一对多的糟糕表现,一位资深专户投资经理如此直言近年来的无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部分基金公司了解到,伴随近年来关于专户一对多投资门槛、投资范围的放松,基金公司开始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寻求突围,或者是塑造自身专户的品牌特色。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对冲、量化、期货套利等一系列专户一对多产品陆续露面。

    今年6月,国投瑞银旗下专户产品“国投瑞银银鸿瑞4号期货套利资产管理计划”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完成开户,成为上期所首个特殊单位客户及首只正式进入商品期货市场的基金专户产品,此前该款产品首发募集超过2亿元;汇添富基金也宣布联手东航金融开发专户期货套利产品,据有关人士透露,双方将于本月再度合作以遴选期货对冲基金经理;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财通基金依靠永安期货,也在此前不久完成了公司首只期货专户一对多产品的募集。此外,对冲、量化等以寻求获得绝对收益的专户一对多产品频频出现在多家基金公司名单中。

    2011年8月,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推出了业内第一只量化对冲专户产品。据了解,广发基金也在去年推出了名为广发量子对冲1号专户一对多产品;国泰基金也研发了一款以对冲为主题的一对多产品。汇添富、财通基金旗下的对冲型一对多产品均已投入到正式的运作中。

    初步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8月底,已有易方达、广发、汇添富、国泰、工银瑞信等12家基金公司推出专户对冲产品。各家基金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投资策略,有的选择择时思路,有的运用宏观对冲,而采用量化对冲思路的专户产品比重较高。据了解,由于量化运作能力突出,富国基金将量化技术也推进到专户一对多产品。

    对于基金行业而言,运用量化进行公募投资早有先例,但绝大多数基金公司的量化能力并不突出,有些尚处于摸索阶段,量化专户类产品往后的业绩仍将是个疑问。

    5 专户经营理念 跑马圈地与精耕细作

    在和持有人接触中,很多人都反映,基金公司光顾着发产品,产品的运作业绩明显跟不上。部分基金公司甚至也效仿公募,以投资经理过往优秀声誉吸引客户。

    专户一对多的经营是要跑马圈地还是精耕细作?这同样是基金公司战略层面需要思考问题。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由于2009年专户一对多业绩突出,不停发行新产品。原本匹配的基金经理管理能力逐渐失去平衡。2010年公司对市场节奏的屡屡判断失误,导致产品整体业绩下滑。在一番痛定思痛后,基金公司开始反思,终于做出在2011年全年停发一对多新品的决定,将重心回归到以业绩为中心的方针。

    跑马圈地往往会带来消化不良,百万富翁们的不信任与合作渠道的伤害导致自负盈亏的专户团队亏损愈发加剧。

    过往3年一对多实战中,基金公司也更重视将以往积累的优势项目运用到专户一对多产品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开启精品店的打造。

    “专户发展仅4年时间,我们积累算比较多的,我们讲究的是多元化投资,继续保持对股票、债券两方面的投资和研究;加强对分级、杠杆基金、衍生品方面的研究。这些投资都是服从绝对收益的理念,不是为了追求创新,上述专户主管人士进一步表示。

    而近两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

    据了解,财通基金除了商品期货投资,新三板和企业私募债也成为财通基金开拓方向,而隶属同一大股东的永安期货正是公司未来拓展不同类型期货专户产品的重要支撑点。

    管理层新政正式生效前夕,成立专户子公司也成为基金公司规划的重要部分。未来子公司选择以什么方向进行突破,进而打造出货真价实的金字招牌,这都是基金公司时下需要思考的一盘大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创新要有风控与理念同步

    下一篇

    基金搏战险资、养老金市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