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染色体核型分析龙头德适生物正冲刺港交所,公司创始人宋宁博士拥有计算机科学和医学遗传学复合背景,在资本运作上深谙其道,宋宁及其关联方在公司递表港交所前已合计套现超6600万元。然而,公司也面临诸多隐忧:原核心业务增长乏力、毛利率骤降,产能利用率腰斩,持续亏损且现金余额紧张。此外,“1元甩卖”子公司、自然人股东杨曦的“精准入股与退出”等引发关注。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资金373.55亿元,数量和募资金额均略超去年同期。第二季度IPO数量同比增长明显,新增企业合计市值和募集资金大幅提升。新增IPO公司质量极高,百亿元市值以上企业达15家。台州市成为上半年最大“黑马”,IPO数量达3家,与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密切相关。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向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呈现鲜明产业导向与区域活力。
微特电机生产商奥立思特拟冲刺北交所上市。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其业绩呈现波动态势,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四成,2025年一季度再度下降31.5%。核心产品电机价格持续下滑,碎纸机等产能利用率大跌至58.04%。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末公司大额分红8000余万元,超八成进入实控人父女及其他三名股东腰包。
成都无人机企业腾盾科创拟冲刺A股IPO,已在中金公司辅导备案。该公司成立9年,研制出多款领先的大型无人机,估值超122亿元。创始人聂海涛曾参与歼-10等战机研制,拥有丰富的航空技术背景。腾盾科创将于7月底在上海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亮相,全国总部预计2027年底投运。此次IPO将进一步壮大成都无人机产业,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里得科技曾冲击深交所主板上市未果,现转战北交所。其2024年业绩不及2020年,经销业务收入占比虽下降,但毛利率大幅提升至公司最高。招股书中,里得科技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公司,经销业务毛利率从低于可比公司到高出超30个百分点。此外,关联方许继三铃既是重要客户又是供应商,且里得科技作为某产品独家经销商还通过其采购。同时,里得科技与湖北震序存在双向业务往来。这些现象引发关注,但里得科技未回应采访请求。
近日,植物医生披露招股书,计划于深交所主板上市。其主打“线下+加盟”模式,全国超4000家门店,但闭店率高。2024年,植物医生闭店802家,接近年初总数的五分之一。此外,部分直营门店未申请卫生许可证。创始人解勇去年薪酬超千万元,公司还进行了近三年来首次现金分红1亿元。
7月10日,四维智联递交了修订后的整体协调人公告,新增招银国际及软库中华金融为整体协调人。公司虽身处千亿级智能座舱赛道,但市场份额仅0.1%,且营收连续三年卡在5亿元关口,三年累计亏损近8.5亿元。其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营收占比逐年上升,但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营收占比逐年下降。四维智联依赖大客户,前五大客户贡献超九成营收。
6月底,创新药企百力司康拟在港股IPO,其曾于2023年4月与卫材达成最高20亿美元的BD协议。但据公司相关聆讯材料,卫材已决定终止上述协议,未来百力司康将独自负责BB-1701未来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其财务状况或受影响。
浙江信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闯关北交所IPO,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外销主要客户位于巴基斯坦和印度。曾因巴基斯坦外汇储备不足,公司大客户M.RAMZAN及其关联方的订单量显著下滑。公司提示,若外销客户所在国外汇或地缘政治问题再次发生,公司可能面临订单流失风险。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红7350万元,几乎全部进了实际控制人王海江及姚晓艳夫妇的腰包。
7月9日,商米科技递交修订后的整体协调人公告,新增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为整体协调人。商米科技此前曾谋求A股上市,但于2022年撤回申请。目前,公司仍未更新上市申请文件,未披露拟募集资金总额及拟发行股份数量。商米科技营收依赖智能设备销售,盈利模式单一,且客户和供应商较为集中。
揭秘!高校寝室里的资本生态链
珠海传美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冲刺北交所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LIMKHENGTEE和林裕翔,但林裕翔近两年持股比例与管理角色逐步淡出。2024年,传美讯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部分产品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同行业上市公司宏华数科表示,当前市场价格压力主要来自于同行竞争,预计未来仍将延续下行趋势。
近日,香港手游开发商黑瞳科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F-1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业务以第三方游戏代理为主,2024财年24名员工创造营收近5700万元,净利润约786万元,人均创利能力“吊打”一众A股游戏公司。然而,上市消息披露后,黑瞳科技遭上海黑瞳科技有限公司“打假”,称其涉嫌恶意混淆视听、品牌劫持及侵权。
近期,大医集团向港交所发起冲击,其在中国伽玛刀市场占据70%份额。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伽玛刀市场规模增长相对缓慢。记者注意到,大医集团面临营收停滞、亏损扩大、现金流紧张等问题。若此次上市失败,实控人刘海峰团队可能触发回购协议。截至7月3日,大医集团未回复记者采访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