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商行如何与大行竞争?中资、外资、合资保险各自怎样发挥优势?看行业大咖经验分享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22 14:57

    每经编辑 易启江    

    金融行业一年一度的全景扫描——11月22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9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2019中国金鼎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上午,在银保资管与金融科技分论坛上,廊坊银行副行长陈树军、厦门国际银行信息副总监张宏、中英人寿副总裁马旭、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官王前进等行业大咖就“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转型与社会责任担当”展开圆桌对话。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主持人(每日经济新闻金融频道主编向江林):前段时间我还在跟一些银行交流,现在大行动作非常大,业务向下沉力度也很大,对我们中小银行或者区域性银行业务上有没有一些冲击?或者说服务实体方面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内容,我想先请银行领导做一个分享。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廊坊银行副行长陈树军:非常感谢每日经济新闻!有机会参加论坛,也跟专家学习,跟各位领导交流,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我来自于廊坊银行,我在廊坊银行做副行长,廊坊位与北京、天津和雄安等边三角形的中心,我把它总结为一二四的优势,一是京津冀一体化,廊坊在京津冀一体化最核心的位置,原来叫京津走廊,我们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走廊,现在变成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第二个是我们现在紧邻北京和天津,北京和天津的外溢和联动跟廊坊比较近。有一个北京哥们打拼了大半辈子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刚准备给家里报信,一看手机:“河北移动欢迎您!”我们离北京近,有地缘优势,一个是北京副中心,一个是经济自贸区,还有雄安新区。廊坊银行是廊坊市政府在2000年设立的,我们是居民健康卡和人才卡的承办行,也是主办行,总资产2000多亿,在河北省位列第二,总员工2400人。这是我们的基本情况。回到主持人刚才说的话题,城商行要回到当地服务,我想讲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这是监管机构、政府的要求,也是当时设立商业银行的本原。

    今年3月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行长在读书会论坛上提出来说,城商行要回归当地、本地。一个是立足本地,一个要立足小微,这个时候我想,作为监管机构的领导说的很清楚了,要回归本地,但是我认为,城商行回归到本地也应该成为商业银行自己主动的选择,为什么?因为本地就是你的延安,每个城商行都要把本地打造成延安。当年我们共产党为什么选择延安?当时有4个有利:

    一个是靠近苏联,跟当时最前端的组织靠近,我想城商行在本地和政府的关系肯定是最好的,所以你可以跟组织上有很多的互动,组织上可以帮助你。

    第二个,延安有群众基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延安群众基础好,城商行在本地因为时间长,所以当地政府、企业、老百姓的客户基础非常好,长期在这边生根,老百姓对你有感情。所以,几乎每个城商行都会打出一个口号:某某银行,本地的银行。我们也打的这个口号,廊坊银行,廊坊人自己的银行。自然有亲近的感觉。

    第三个,有地理的优势,什么是地理的优势呢?大行它在这边是分行,甚至是二级分行,但是对你来讲这是你的主战场,所以说,你有一个总行的资源来守一个地方,而别人用一个二级分行打这个地方,力量当然是不够的,从战略纵深来讲,你能把这个地方守住,这个是地理的优势。

    前面这三个优势靠近组织,有群众基础,也有地缘优势,还有最后一个优势,你在本地的人才,当地的银行往往会吸收当地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人,大家可以利用本地的人才优势来再服务本地,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所以说,我认为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回到本地,立足本地,既是监管机构的希望,也是城商行经营逻辑下的自然选择。

    主持人:谢谢陈行长,我们廊坊银行应该说区位上还是比较有特点,也比较有优势,接下来有请厦门国际银行张宏总来分享一下。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厦门国际银行信息副总监张宏:大家好,我叫张宏,来自厦门国际,我主要从事科技方面工作,包括科技创新和业务发展方面的工作,厦门国际银行,大家也不是太了解,最早的第一家合资银行,后来改制了,改制了以后不管在管理上,还是内部流程上面,保留外资管理的方式,也保留我们很有国际化的特色。我们现在除了内地外,在澳门有一家附属银行,香港也有一家银行,2017年才并购的,这是我们不同于其他银行的地方。

    我们银行过去一直以来比较强调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过去13年来把不良率压到1%以下,现在整个包括银行家排名,今年我忘了多少,200名左右,从整体上来看,跟廊坊(比较),我们还没有像他那么接地气,我们区域里还有厦门银行,还有海峡银行,他们更像是传统的城商行,他们也有政府关系,不像我们偏市场化一些,我们在北京、上海,原来布局方面,也是在北京上海、广东这几个地方布下了网点,这是我们原来整体上希望总的外资银行打法,所以,在刚回到服务小微、更多依赖于科技方面的事情,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从很早以前我们开始强调科技引领,大概介绍一下我们银行怎么来做这些事情。

    第一个,我们现在在执行我们的第四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我们制定规划的时候,2015年的时候已经定下来,创新应有零售这一块,生活圈的建设,交易平台的生态圈建设,实际上,现在提的产品化,产品化的服务要把自己的服务嵌入到零售客户公司客户的交易过程,生活场景中去。现在也在为自己定一个定位的口号,希望找到一个,现在大家选择了一个叫做金融至上,我除了提供金融服务以外,希望融入到大家生活当中去,生产当中去,为您提供更多价值,希望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不仅仅是说设计一款产品或者某种单独的服务,我们现在围绕小微,也把科技力量放进去,我们推出国行一体,我们是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款APP,除了有金融服务外,帮助实现所有办公管理,包括考勤管理,还有日常的商城订购机票、采购管理这些。其实我们在推小微企业的时候发现,很多小微就没有系统建设能力,他很希望有一种工具帮助他,来自银行的工具相对比较稳定,比较可靠,所以我们是需要提供这样的综合性的服务,一方面通过媒体拉近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更多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积累数据的,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此基础上,为小微企业提供依靠税务数据,和各个地方税务局打通,这是一种信用贷款,靠税务数据以及其他工商数据、征信数据提供贷款,为商户提供商户贷,利用的是采购的,也是和平台合作,通过他们的数据来为他们提供商户贷款,实际上也下沉的很厉害,最小贷一笔达到几十万,商户贷几万或者多少,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为实体经济服务。

    围绕我们自己战略,从科技上,我们从2016年开始建设平台,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是一种开放式的,为线上服务的平台,然后大数据应用平台,这主要是把传统的,从银行层面把数据打通,而且是架构在整个大数据的技术基础上,还有一个智能认知平台,主要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从识别到语意理解到机器学习,然后是云计算。我想,大家都听说过这个词——云计算,更偏向于科技一些,能够为小微或者广大的各种客户服务提供技术的支持,我们现在也落地了,主要跟腾讯合作。刚才讲的这几个平台,最后一个是智能交易协同管理平台,为内部提高效率。所有这些平台,到今年都是按照规划基本上落地了。在这些平台的基础上,我们来支持刚才讲的为实体提供的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主要碰到的问题还是银行的制度体制这方面的问题,会制约,因为一旦为广大的普遍的小微提供服务,市场变化很快,怎么应对市场的变化,实际上要求中后台包括科技方面能够灵活应对,所以我们一方面在机制上做改革,包括从立项阶段孵化哪些产品,资金的投入怎么支持它,一直到敏捷团队的成立。按照传统银行内部4流程决策实际上是很慢的,线上贷款你决策完,市场机会发现某个商机,按照传统的流程写报告,中后台征求意见走到上面,领导去批,机会都已经过去了。你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也在试点成立了线上贷款工作室,里面集合了前中后台资源,专门开发线上贷款这个事情,工作室之上,我们把相关部门包括风险、科技、业务相关部门主管专家小组作为决策机构,一旦发现商机,该决策的决策,该改制度的改制度,推向市场,类似于建立一种敏捷的机制。科技人才的培养,团队的建设,还是比较重要的。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有的城商行都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问题,你想要依靠科技,我们也是正在走这个过程,像线上贷款建设,最终目的是自主风控,自主建模。一方面,我们在招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我们看邯郸银行有两百多万数据,我们原来是对公为主,实际上我们连数据都缺,第一步,要积累数据,和别人合作,通过合作引进人家模型,直接把数据积累下来;第二步,联合建模,我们一起来对模型进行建模;第三步,建模同时还有一个团队,我自己也在建,两边去比较,把我的模型团队做起来,以后是自主建模,全部建设起来,所以我想我们银行主要是说比较强调自主能力,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为实体的服务。

    主持人:张总说了比较多科技方面的,我们还有一个话题也是说科技,再次感谢张总分享,今天参与研讨的还有两位来自保险业的领导,保险最新的一轮排头兵。我们来了两位嘉宾都是合资性质的公司,两位怎么看新一轮中国保险业开放之下,中小保险公司尤其是合资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先请马旭马总。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英人寿副总裁马旭:非常感谢有机会参与这样一个活动,刚才几位银行领导讲的,特别是郑总讲的,对我深有启发,非常有感触,大家也能感觉到,实际上银行保险基本上无非就是钱的来源有点不同,真正的经营模式还基本在后端资产管理方面,所以在这些地方,我觉得还是组织这样一个活动,特别对大家有互相借鉴的作用。回到刚才主持人说到的题目,这个经历了全过程,我从业也是25周年了,因为当时我毕业论文,在国外的时候,当时写了法国的市场组织和中国市场潜力,当时希望把组织框架和市场潜力结合到一起,这个可能也是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外资来了就是所谓的狼来了的原因,后来根本不是狼来了,连羊都算不上,后来领导说的话也是很深刻,一开始觉得外资有技术,中方懂市场,一合作,市场就能拿下,后来合作以后发现,外方不懂中国市场,中国合作伙伴不懂技术,这样两个人合到一块天天打架,至少在前十年合资公司状况都不太好,大家可以看到,中英发展的不是特别快,但是非常稳健,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前期在WTO状态之下市场开放的成果,大家知道,外方强是强在哪呢,特别在保险行业,强于风控,他们保险业两三百人,我们合作伙伴三百年历史,几乎可以说所有市场截止到现在遇见过的风险状况,都遇见了,他们风控体系非常完善,甚至国内监管体系也能见到影子。这样的风控体系是不是适合于中国,其实这就是个问题了,因为在世界上,整个经济运行的状态,大家都在说,因为大家不愿意用坑这个词,都是用缸,实际上,经济运行可能是比如十个缸在那,这是十个问题,我们只有5、6个缸盖,你站在上面,一定要让运转速度足够快,比走的快,你才能在走到缸之前别掉下去,这也是描述中国经济状况,GDP达不到一定速度的话,一定会掉到缸里。这个也就是外国人唱衰中国好几十年唯一的渠道。

    但是实际上,外资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中国市场,以后你会发现,对中国处理问题、处理危机、处理各种风险方法和手段不了解,不了解中国的体制,中国既有计划经济又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充分足够的手段处理这些问题,中国依然在稳固发展,现在,我个人感觉终于想明白了,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赶快进来,再不进来,在市场上什么也分不到了。中国现在大家可以感受到,华为炒的热热闹闹的,越控制投入越大,投入越大解决问题速度越快,你再想来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了,金教授有一个讲演特别好玩,平衡车在荷兰发明的时候8万美元一台,后来赔本卖不出去,卖给美国,美国通过各种成本控制最后变成五万多,依然卖不出去,后来说卖给中国,中国马上就有一个企业两万多美元做出来了,后来到了义乌,义务说怎么两万多呢,最后七百块钱上市了,中国高速发展状态外国人不明白,再不进来就来不及了,我相信随着近一期改革开放不断加强,特别对外资,我觉得他们一定会加速进来,我作为局中人,我也是请大家放心,他们和中国机构的竞争,特别是像咱们在座各位所谓的中小银行和他们的竞争,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因为他们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在中国市场上去学习,去进步。有些机构在国外聘请一个所谓国家的保险公司总裁来中国做管理,这个国家是哪呢?是捷克。捷克应该比河北小很多,他们的思维和状态都还在县域的状况,中国纯市场竞争还是有差距,特别在金融服务方面。

    主持人:谢谢马总作为亲历者的分享,接下来有请同方全球王总,王总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官王前进:这次对话非常好,以往都是保险单独的论坛,今天很荣幸银行保险坐在一起,这是国家发展趋势也是行业的发展态度,非常荣幸参加今天论坛和活动,我是同方全球人寿王前进,我们公司2003年成立,马总我们也认识,多年老朋友,中英人寿跟我们差不多时间,本土经营十多年时间,时间上也不断。非常赞同马总的分享,中国保险开放实际上是比较早,进入WTO以后第一次第一波的外资开放,进来很多保险,这个之前最早进入中国本土领域都知道,美国友邦1992年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带来营销员的体制,后面到现在,营销员渠道是本土市场保险行业主要的经营渠道。第一波进来以后,开始大家以为是狼来了,后面说水土不服,到底怎么一个情况?我自己在行业里从业时间也蛮长,我们合资公司外资公司时间都很长,他们外方股东三百多年历史,我们荷兰全球人寿也有将近两百多年历史,国外保险公司历史发展都很长,长期的积淀下来有丰富的经验,科技的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包括马总讲的风险管控能力,进入中国快速市场怎么经营,怎么结合中国国情发展,是摆在合资公司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国外看到过去发展时间很长,对风险的认知比较严谨,比较谨慎,对中国现在国情过程当中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投资没有碰到过,西方一两百年,一战二战各方面并购发展都经历过,中国现阶段发展比较快速,快有利有弊,外资进来可以综合这方面情况,虽然大家看到,从我们保险规模看,我们寿险公司现在在行业上有90多家,大陆的市场上外资公司28家,我们保费占比只有6点几的水平。从保费规模占比看虽然不高,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从净利润市场排名前20名看,外资公司接近一半的水平,外资公司在市场经营方面不注重规模的发展,注重价值的发展,老外的核心理念,从产品开发到投资到风险管控,都是这样理念,这样的理念虽然发展慢,在中国市场能持续推动发展。这几年银保监会提到,回归保障,回归本原,也是这个核心。从去年到今年,市场上的保费规模增长是降速的,这也是符合目前发展,也是监管机构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还是要注重价值。西方,从外资公司长期经营理念和发展是吻合的,这方面发展,为什么进行第二波,进一步加大对外资开放,包括安联在中国有寿险有财险有健康险,今年刚批了安联集团,也是第一家外资集团进入中国。除了安联以外,还有资产公司也批示了。我们在未来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对国家金融体系,未来更健康更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对于合资公司对于外资公司是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能够进一步引进保险、银行、证券、基金,进一步丰富我们金融体系的管理,能够使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做得更扎实一点,可以帮助我们行业发展。我也同意马总观点,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将近二十年,合资公司或者外资公司发展过程当中也碰到了很多瓶颈,有些是机制上的问题,比如说50:50,很多外资合资公司股权只有两家股东50%的体制,决策方面会受到影响,有一些股权发生变化试图改变这种体系,能够适应更好在中国落地本土化发展的方式,很多的改变能够进一步推动,既能够吸收西方长期价值经营的理念,同时能够借助中方对于市场本土化认知,这几家外资合资公司过去几年发展的相对比较快。我们还是50:50,我觉得还要进一步认识,清华同方2015年也进行了一次股权变更,原来是中海油换成清华同方,我们管理体制虽然是50:50,我们从董事会角度决定,我们都没有派人,全部聘请市场上15年以上具有行业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和风控经验的管理者作为公司的管理层,这样更好的能够接地气,把外方先进的东西跟本土实际情况更好的结合。过去几年,我们公司同方全球也是秉承这样。过去几年持续发展,不管从经营价值、品质,还是从赢利方面,都得到很好发展;第二阶段,进一步发展过程当中,外资公司会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同时能够给客户、给我们市场带来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产品,帮助市场进一步更好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总,现在一说金融都会提到另外一个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的确是大势所趋,我们下一场主题是金融科技,我们简单说一下银行保险机构,先请陈行长分享一下廊坊银行现在金融科技手段比较多,更看重哪一方面,哪一方面投入比较大一些?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廊坊银行副行长陈树军:金融科技对银行有三个方面提高,第一个,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不管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风险管理,推行转型,打造轻型银行,打造敏捷银行,最终执行通过科技更有利于实现,考勤现在都是人脸识别了,甚至有的银行有的企业都不用了,用定位功能就知道你在哪里了。金融科技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第二个,金融科技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精准营销能力。应用科技还把地域延伸了,原来银行是网点,现在不用网点,各种综合的电子手段,就可以服务客户了。再一个,希望服务客户的准确性特别高,从贷款来讲,很多银行都推白名单预售性,为什么?你掌握客户的一些数据,能够给客户做精准的金融服务,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包括大数据技术,包括智能风控技术。第三个,我觉得金融科技帮助银行提高了服务的能力。现在客户跟银行互动已经不是打一个客服电话了,银行用微信跟客户交流和互动,客户通过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通过一些新的科技手段,能够便捷的获得金融服务,服务质量提高了,贷款做到310了,实际上比310还要好,甚至是000,你不用审批,提前告诉你你能贷多少钱,三分钟申请一分钟审批,都是毫秒级的就批了,服务能力提高了。

    商业银行做好金融科技,用好金融科技,我认为要“三个跟上”:

    一、理念要跟上,中小商业银行要拥抱金融科技,把金融科技当成红利,为什么呢?原来科技是大银行的专利,大行有人才有费用,投入很大,掌握了很多技术,现在幸亏有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存在,把科技做的很便宜地给中小银行使用,所以说,那很高大上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表情识别、智能风控,智能投顾,中小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采购进来就可以使用,理念上,首先要认可金融科技,要把这个当成红利来去主动的拥抱,主动的使用。再一个,你别瞎用,别投入过度也不能说不投入,你要适度的用好科技,而不是说纷纷上,要根据业务需求来,要根据客户需求来,有计划的,一般银行会做金融科技规划,有规划的有步骤的去提升这家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

    第二个跟上,费用要跟上,金融科技必须要花钱,很多银行,说实话,口号喊得很高,投入的时候跟不上了,金融科技毕竟还要投入很大的经费,每年在市场中,金融科技投入上千亿上万亿,每家都是真金白银投入。

    第三,人才要跟上,没有人才这事情干不了,所以要有一批像张总这样的专家型的人才,有好的科技部、团队,这里面有各类人才,有做核心的,有做大数据的,有做风控技术的,有各种业务平台系统,都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来管控。所以,我认为商业银行三个跟上就能用好,像廊坊银行这样的中小城商行,怎么用好科技呢?我认为我们中小银行在科技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我们资源有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我们有限的资源放到我们的主航道上,如果我们主航道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我们就在这个方面下工夫。如果有些银行主航道是做公司金融,交易银行,把经费主要投在这,中小银行最忌讳不聚焦,什么地方都投,最后发现每个都没投好,这是我的一点感受,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行长,刚才张总已经比较详细的分享了我们厦门国际银行在科技方面的一些做法,我想再补充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银行在跟外部合作,我看刚才张总提到合作建模,怎么处理中间的信息安全问题,监管合规问题?

    厦门国际银行信息副总监张宏:信息安全确实是提到很高的尺度,特别关于客户隐私、介入这些问题,我们跟外部合作的话,一个是说我们有外部数据,用外部数据是否合规方面我们要做调查,一开始要做进一步调查,中间还会有监控,我们有专门的部门会监控,公司有什么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必须要去处理,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都会控制,跟人家合作,要进来做一些外包,我们行内怎么保护数据,也是用一些技术上的手段,包括使用,一方面是技术上的损耗,一方面是银行的环境,有一些特别敏感的。我们对信息安全这一块还是很重视的,特别是现在这个阶段,从技术上以及包括外部合作协议,除了合作协议以外,更多的关注这些事情是去监测。

    主持人:谢谢张总,我们还有两位保险界朋友,我知道今年保险科技应该说真的是风生水起,还不像过去其他领域停留在一些说法上,保险有很好的落地的产品形态和业务流程出来,接下来请马总来做一个分享。

    中英人寿副总裁马旭:谢谢主持人。我说这个意思不是反驳您的问题,从保险发展三百多年来看,一直是科技引领,之前讲座的时候也探讨过这个问题。90年代的时候,我服务的公司有一个子公司,他已经有战略问题,可能在其他国家还真是听到比较少,战争险基于新技术的快速整合,这里头有一个小知识,实际上法国在70年代的时候已经在全国通用的东西,和咱们有点类似,但是是只在法国内部,每个人生下来有一个号,在70年代,所以这方面做的时候做的非常到位,但是同时我也有个观念,应该是所谓的互联网+炒的比较热,我的意见是行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行业。最后一个,我个人认为中国尤其是保险业在做市场营销的时候,受的误导太多了,在座的各位董事长层级的,各位公司总经理层级才能讨论到4个P、4个C,今天郑行长在他的内容里大量的都是这种内容。内容才是真正现在在互联网上能够做到的,实实在在的一些东西。因为在整个服务体系里,我个人认为有两种,一种非常固化的,我觉得这部分是非常需要系统来处理,但是还有很多是需要有弹性,有弹性是需要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他一些人性化关怀的东西,至于内容本身是yes、no,这时候不是特别重要了,在科技进步的时候,结合咱们废弃的所谓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因为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都是定位于服务,定位于服务的话,大家设想一下,点菜的时候上来就是机器人,两个人吃饭点了200份菜还夸你好,这完全不是服务的初衷了,郑行长说的时候从品牌角度、市场角度全部是人工智能服务,这个从我们公司来说,有很多界定成分,多少是人和人的服务,多少是新科技,对于保险行业来讲,科技在产品方面有推动作用,有引领作用,服务方面有很好的支持。

    主持人:谢谢马总,王总怎么看?

    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官王前进:金融科技现在也是比较热,我觉得你们今天定的主题“构建新生态 金融让生活更美好”也是金融科技想达到的一个目的,我是这么看目前金融科技的情况,一个方面,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讲,第一步要做到的,或者现在正在做的,是把现有的流程进行科技化,包括销手端,包括服务端各个层面,进行一些系统化科技的改革,另一方面,我们真正的进行一些重构,保险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我觉得它是跟银行有些不一样,特别寿险公司,更多面向个体客户,对公比较少,面向百姓,面向客户,更多的是现在在保险创新里面重构它的流程。重构产品开发,销售端、服务端甚至商业模式,目前出现很多跨界融合,大家去看一下,现在很多第三方平台上,都会跨界到保险,有一些直接是跟保险公司合资合作,有一些是深入到保险作为销售的平台上。这些跨界,会进一步推动我们保险行业真的是让客户更美好,体验更好。产品上能够面向客户定制化开发,从服务端更好的体验,特别我们现在的80后、90后,他们已经是生下来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习惯于通过网上接受服务,现在有很多意识方面,他第一想到的是通过网上看看比比,怎样去做,他买一下也要做一下推广,试试这个流程体验好不好,这是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对于金融行业、对于保险行业出现的新生态,这些新的生态逐步在构成过程当中。这些是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能够将传统行业和新科技、新技术来结合得非常好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要提醒行业和客户去关注,科技会带来一些变化,保险是风险管理,新的技术可以抵御一些风险,带来一些不可预测或者以往没有出现过的奉献,我感觉行业,包括从监管上,注意到这些问题,有新的规定,还有研讨一些方式出来,进一步帮助我们行业在跟互联网结合,跟金融科技结合,能够更好的保障。刚才也讲到客户信息的安全,对未来风险,保险特别是寿险是长期的,一年以后就有结果,寿险有些是终生的,这个过程当中的奉献对未来判断非常重要,新的技术手段下购买完了以后有什么风险,大数据怎么管,现在银保监底下有一个中保系统,对大数据整合发挥很大作用,保证我们未来客户真的是能够享受到保险带来的保障,他未来风险的管理,让未来生活更美好。

    主持人:谢谢王总,王总点了一下我们整场论坛的主题,再次感谢我们今天参加研讨的四位嘉宾,本场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遭限制高消费和查封资产 王思聪因熊猫直播投资纠纷麻烦不断

    下一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新一轮金融开放需要建立改革新范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