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实习记者 孙桐桐 每经编辑 段思瑶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你的名下突然多了一辆车,你一定会觉得是“天上掉馅饼”。最近上海的王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
日前据“看看新闻”报道,王先生发现自己名下多了一辆沪C牌照的大众帕萨特,前往交警总队查询得知,这辆车是他3月向一位家住闵行的李先生“购买”的。在一份委托书上,还有人冒充了王先生的签名,并委托上海百联二手机动车经营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办理了车辆的转移登记。
“看看新闻”报道称,王先生一头雾水,自己完全不知情。难道天上真有掉馅饼的好事?据王先生回忆,今年3月,他在上海茂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并向4S店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委托对方代办上海的新能源牌照。王先生怀疑,4S店的工作人员拿着证件冒充他购买了这辆二手车,主要目的是为了骗取补贴。
自3月1日起,上海地区开展“以旧换新”优惠活动,即针对上海注册登记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用户,置换环保高标燃油车按1万元/辆补贴、置换新能源汽车按1.5万元/辆补贴。
据“看看新闻”报道,王先生怀疑,4S店假冒自己购买一辆临近报废的帕萨特,再转移处理,以骗取“以旧换新”的补贴,但奖励资金却落到了4S店的口袋里。据“看看新闻”报道,目前王先生已经报案,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有4S店暗示可“骗补”操作
为了解事情进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王先生报案的浦东航头派出所,但截至发稿,对方未给予回复。同时,记者又向上海茂荣4S店询问,对方销售人员表示并不知晓此事,称领导们都很忙没有时间答复。
王先生与上海茂荣4S店的情况究竟如何,目前警方尚未给出论断。日前记者在走访上海多家荣威4S店时却发现,竟有4S店暗示车主可以进行“骗补”。
“4S店帮忙购买一辆国三及以下的二手车挂在消费者账户上,然后再注销掉,但因为要走流程,1.5万元补贴需要两三个月之后才能给到,然后4S店会与车主共分补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的“以旧换新”政策为上海经信委与上汽集团合作,由上汽设立30亿元奖励,支持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以旧换新。自3月1日起,对沪牌(含沪C)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报废淘汰,对购买荣威、名爵和大通产品的消费者,上汽集团提供换购高环保标准的燃油车每辆1万元奖励,换购新能源车每辆1.5万元的奖励。
记者日前在走访时发现,如果客户名下并没有符合上述政策要求的二手车时,4S店销售人员表示也可以操作。
“我们通过其他渠道帮你收一辆二手车,只要你配合我们,这样你就能拿到上汽1.5万元的补贴了,算上我们店里的让利,荣威eRX5一共可以优惠3.2万元。”上述荣威4S店销售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解释称。
但对于具体如何配合,上述荣威4S店销售人员仅表示无需担心,只要提车后上好牌照就能操作。
经销商违规操作也是迫不得已?
按照“以旧换新”政策,,消费者申请奖励必须先通过上汽车享科技电商平台进行资质审核,在该平台上传旧车信息,10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获得奖励兑换码,凭兑换码前往4S店购买新车,并上传旧车处置凭证及新车购买协议,10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前往4S店按奖励抵扣后的金额支付车款、开票并提车。
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先在车享平台上申请并通过资质审核后,才能优惠购车。然而,这与上述荣威4S店销售人员所说的“需要先提车上牌后才能操作”的办理流程恰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荣威4S店销售人员反复强调,新车发票信息就是已经抵扣1.5万元奖励金的价格。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联系了本次活动唯一审核平台车享科技,对方表示,“以旧换新”活动的参与者需要通过车享平台进行资格申请,通过审核后才能优惠购车,申请流程包含资格认证、奖励申请、新车终审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很简单,用户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车享平台进行审核并通知最终结果。对于4S店上述不符合流程的操作,车享科技方面没有任何回应。
有分析认为,4S店违规操作就是希望留住消费者,提升销量业绩。去年以来,国内车市持续萧条,经销商冲在一线最能感受到“寒冬”之苦。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份我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2.0,同比上升20.5%,环比上升11%,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再加上多地提前执行“国六”排放标准,尽快清理“国五”库存车让经销商压力陡增。
“现在经销商的日子特别难过,为了促成销量才想方设法钻空子,搞暗箱操作。” 上述车企内部人员表示。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车辆约有60.3万辆,鼓励老旧汽车使用者更换购买国六排放标准的环保新车和新能源汽车,是为了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PM2.5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然而,4S店联合消费者骗取“以旧换新”补贴,是否能让老旧汽车真正被淘汰,目前尚未可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