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线城市“拥堵乱停”加剧下的主动破局 广州缩减15万辆共享单车能否解慢行交通之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22:00

    2025年2月,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评估结果(2025—2028年)(征求意见稿)》,预计2025年—2028年期间,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30万~48万辆。近日,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公布。市民对共享单车存在潮汐需求矛盾,即“不用时堆成山,该用时找不到”。专家表示,政府应着力规划电动自行车道及停车场,提升供需管理精细度。

    每经记者 黄婉银  赵雯琪    每经编辑 张益铭

    在广州生活了十年的陈斌(化名),家里距离他上班的珠江新城区域不到10公里车程,但他每天上班都需要使用三种交通工具。

    陈斌需要先从住处骑电动自行车到约3公里外的地铁站,然后搭乘广州地铁5号线到五羊邨地铁站,再寻找一辆共享单车骑行1.2公里到达公司。不过,他经常出了五羊邨地铁站后,会发现很难找到一辆共享单车。

    对此,陈斌无奈地表示:“(共享单车)完全不够用,我能不能骑到都是看运气。但是一走到公司楼下,发现共享单车都停满了。现在就是上班的时候(共享单车)都在各个公司楼下,下班都在地铁站周围,反正该用的时候找不到。”

    近日,《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2025年—2028年)》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公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上一轮(2022年)公示的反馈意见不同的是,本次反馈意见详细披露了支持与反对的意见条数。

    今年2月,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评估结果(2025—2028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预计2025年—2028年期间,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30万~48万辆。与3年前的评估相比,适宜规模进一步削减至少15万辆,电动自行车数量的猛增与出行转移替代成为本次削减的主要考量因素。

    从公示结果看,“支持适宜总量规模较上一次总量规模降低数量”的意见是79条,而“反对本次适宜总量规模较上一次总量规模降低数量”的意见是73条。本次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189条,还有23条意见是“建议做好合理投放的现场管理”,剩余14条为其他意见。

    这轮关于共享电动车“瘦身”的意见拉锯,背后是日均上牌4000辆的电动自行车“攻城略地”与非机动车道管理压力,以及市民“不用时堆成山,该用时找不到”的共享单车潮汐需求矛盾,也再次将一线城市共享单车是否过剩问题推向台前。

    缩减主因是电动自行车数量猛涨,非机动车陷入路权之争

    这已经是广州第三次对共享单车进行适宜总量规模评估。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降低共享单车总量规模的反馈意见,本次处理回复都是“将在制定投放计划时具体考虑”。

    4月16日,华南城市研究会创始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自行车正逐渐迈向电动化。如今走在街头,能够明显看到电动自行车的数量日益增多,而人力自行车则在逐步减少。基于这一现状,减少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契合当下自行车电动化的发展趋势。本次意见收集样本数量太小,意义不大。

    2018年,广州首次对共享单车进行适宜总量规模评估。第一轮(2019年—2022年)全市的适宜规模为60万~80万辆,中心城区为40万~50万辆;第二轮(2022年—2025年)全市的适宜规模为45万~65万辆,中心城区为30万~40万辆;第三轮全市的适宜规模为30万~48万辆,中心城区为22万~36万辆。

    就全市的适宜规模总量来看,广州未来3年的共享单车较3年前预计减少15万辆,较6年前预计减少30万辆。

    在2022年第二轮评估结果公示的反馈意见中,并未统计具体的反对或支持情况,而是公示了16条具体的反馈意见,其中多条意见都是要求进一步减少共享单车规模或配额,未有反对意见。

    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情况是根据反馈意见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公布形式的,对比上一轮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所收到的反馈意见,本次反馈意见主要围绕总量规模的调整变化,而且支持降低总量规模与反对降低总量规模的意见相对集中,所以本次公布意见采纳情况中予以具体说明。

    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指出,目前,根据《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他们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了新一轮(2025—2028年)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评估,评估成果已完成征求部门意见、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等程序。经报请市政府同意,新一轮(2025—2028年)的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为30万辆至48万辆,其中,中心六区为22万辆至36万辆。下一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将根据该适宜总量规模和《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中心六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配额投放工作。

    本次《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第三轮评估共享单车适宜规模进一步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迅猛,出行占比也逐年增加,电动自行车对自行车出行产生较大的转移替代,这导致基于出行需求的预测规模有较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精细化,各地的投放运营规模保持平稳或有所降低。

    陈斌看到广州本次计划缩减共享单车规模的消息,第一反应跟大多数广州市民一样——是为电动自行车让路。他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周围不少同事都是选择直接骑行电动车上班。

    去年底,广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量就已超过560万辆,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约4000辆、每月上牌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数量的猛涨也让电动自行车违规违法的现象加重,其与共享单车都属于非机动车,无疑加大了对非机动车的管理压力。

    近日,在广州天河区的宜家商场周围,每经记者看到,人行道上停满了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甚至还有几辆共享电动车,有些路段被堵得无法行走,行人只能从旁边绕行。虽然有白色分割线划分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但仍有十余辆共享单车被直接停放在机动车道上。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婉银 摄

    这也是陈斌一直不愿意全程骑电动自行车上班的原因。在上下班高峰期,他如果骑行电动车需要穿行广州最繁忙的主干道如黄埔大道、中山大道。他坦言:“有些路很不好走,有时候5至6辆电动自行车在并行,很多会去抢机动车道,塞在汽车中间,很危险。现在有些路开拓了非机动车道,但也只能容纳两辆电动车并行。”

    也因此,广州近一年以来也在加大力度整治电动自行车。去年12月30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明确规定投放经营未悬挂本市登记号牌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属于违规行为。

    每经记者从广州一位有关部门人士处了解到,广州市民现在持有的电动自行车太多了,对于停放空间、日常通勤都是比较大的冲击,现阶段(政府)正集中力量对市民持有的电动自行车进行规范管理。

    胡刚补充道,在电动自行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着力规划并建设电动自行车道以及停车场,同时合理调整路权。具体而言,可适当压缩私家车车道,相应增加电动自行车车道。当然,对于自行车(包括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相关车道可以进行合理调整。政府可对机动车道和人力自行车道的规模进行调控,为电动自行车道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市民对共享单车存在潮汐需求矛盾,供需管理精细度待提升

    去年底,每经记者在深圳市南山区某路段发现大量堆积的共享单车,现场有哈罗、美团、青桔等品牌的共享单车。一位身着制服的男子告诉每经记者,这些共享单车是因乱停放被暂扣于此,另一原因则是在区域内投放数量太大,“(假如)本来100个人骑,你投放了1万辆”。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每经记者,就道路通行需求而言,目前电动自行车、地铁、公交以及私人汽车等已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而且,道路对自行车道或人行道的占用情况较为普遍,可扩展空间相对有限。因此,从本质上看,存在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进行压缩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

    而吴倩(化名)在使用共享单车时经常遇到“不用时堆成山,该用时找不到”的情况,所以会感觉道共享单车不够用。她在广州黄埔区一个产业园上班,日常也是通过共享单车接驳地铁到公司,“上班的时候车都在公司楼下,下班的时候车又都在地铁站周围,很多时候都抢不到车骑,只能走半个小时去地铁站”。

    一位接近共享单车企业的业内人士通过微信向每经记者表示,在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初期,多地城市确实出现过量或者废旧共享单车堆砌等管理困难的情况,但近年来已较为少见。为满足部分城市监管要求及提升用户体验,企业对于单车的更新升级速度仍然很快,但在供需管理精细度上也在不断提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对于废旧车辆,企业一方面会与专业合作商对报废单车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回收拆解,实现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再利用;一方面也会通过维修保养,将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车辆捐赠出去,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该业内人士表示。

    张毅认为,当前共享单车整体存在管理较为混乱的问题。例如,部分区域存在车辆扎堆占道现象,车辆使用率不高,甚至还存在部分车辆残缺等情况,这些问题时有发生。从本质上讲,存在可优化的空间。总体而言,对共享单车精细化运营、适当优化投放数量,从整体方向上看是合理且必要的。

    记者孔泽思对本文亦有贡献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神力股份:股东昱铭耀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653万股

    下一篇

    大胜达:2024年度净利润约1.06亿元,同比增加2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