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直击股东大会 | 宝钢股份:实现8000万吨+产能目标没有变 大模型在高炉、热轧等工序已有部分成果体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25 15:54

    2月24日下午,宝钢股份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上,副总经理王娟表示,公司实现8000万吨+产能的目标未变,未来将从海外事业拓展、集团内同业竞争解决、并购整合其他国内外企业细分领域三个维度推进产能扩张。此外,宝钢股份已在炼铁高炉大模型的训练和热轧应用中看到成果,2025年将进一步深化大模型在多领域的应用拓展。

    每经记者 黄海    每经编辑 董兴生    

    2月24日下午,宝钢股份(600019.SH,股价6.63元,市值1452.54亿元)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据宝钢股份当晚公告,《关于增选周学东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以99.76%的同意比例获得通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海 摄

    根据宝钢股份上一轮规划期规划目标,其钢铁产能规模计划争取达到8000万吨至1亿吨。2024年,钢铁行业整体承压。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宝钢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428.56亿元,同比减少4.77%;实现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减少29.56%。

    提及未来的产能目标,股东大会上,宝钢股份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王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宝钢股份实现8000万吨+产能的目标没有改变。未来产能扩张的路径将会从海外事业拓展、集团内同业竞争解决以及并购整合其他国内外企业细分领域三个维度推进。

    此外,对于当下火热的大模型领域,王娟表示,宝钢股份会结合生产经营不同业务的特点,选择适配的战略合作者,在不同的场景下推进AI大模型与业务的结合。“我们相信未来AI技术运用的前景广阔,但到底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我们需要持严谨态度,对大模型运用的效益进行详细的跟踪和测算。”

    谈产能规划:未来将从三个维度进行产能扩张

    “我们在上一轮规划期制定了产能规模要达到8000万到1亿吨的目标,目前宝钢股份实现8000万吨+的产能目标没有改变。但是我们更强调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做大,这是前提。”谈及宝钢股份的产能规划时,王娟说。

    据王娟介绍,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宝钢股份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产能扩张。

    其一,是海外事业拓展。“我们会在海外寻找兼具上游资源禀赋优势和下游需求增长潜力的地区进行钢铁产能布局,比如中东地区。”

    王娟以宝钢股份2023年5月官宣的沙特项目举例。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5月,宝钢股份曾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在沙特阿拉伯达兰正式签约,共同在沙特阿拉伯建设全球首家绿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厂。

    三方合作将建成年设计产能250万吨直接还原铁、150万吨厚板的全流程钢铁制造基地,定位于生产高端厚板产品,主要服务于中东、北非地区的油气、造船、海工以及储罐和压力容器制造等多个战略性工业领域。

    “这只是我们在中东地区规划的一期项目,未来如果当地的下游产业链有进一步的需求,或者有中国下游厂商走进中东,我们也可能会跟随需求再做进一步布局。”王娟表示。

    其二,是中国宝武内部板材资产并购整合。之前,中国宝武并购国内其他钢铁资产的过程中被认定存在同业竞争,其中就涉及宝钢股份的板材领域,并购整合是解决同业竞争的潜在举措之一。

    其三,是对国内外与宝钢股份产品具有优势互补或者协同效应的其他细分领域资产的并购整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海 摄

    谈AI技术应用:眼下仍需详细跟踪和测算运用效益

    2024年4月底,宝钢股份曾召开AI转型战略发布会,称2024年是宝钢股份“全面推进AI战略的元年”,并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打造1000个以上的AI赋能应用场景,超过100家组织将实现全体系的AI转型发展,并推出10个以上的领域大模型等。

    据华为方面2024年7月刊发的内刊,截至2024年7月,盘古大模型已在宝钢1880热轧生产线上线,盘古大模型还将应用于高炉场景,对炉温、铁水温度、硅含量等炉况进行仿真,从而辅助高炉精准控制。

    王娟表示,目前,公司大模型场景的策划运用、对模型的训练以及对现场生产经营的改善工作,都在有序高效推进过程当中。“在炼铁高炉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当中,包括在热轧的应用中,都看到了一些成果的体现。2025年将进一步深化大模型在经营决策、产品质量、生产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拓展。”

    不过,王娟亦指出,大模型技术对于成本端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和评估。“目前,我们财务体系对公司现场的大模型应用情况,都做了数据跟踪。比如说与我们过去成本变革后的体系相比,大模型的运用为我们生产创造的价值,我们需要做一些数据化标准的设计,同时也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对大模型创造的贡献进行量化跟踪。这个工作目前已初步建立起来,未来我们数据跟踪模型也要进行一些验证和评估,才能对它的准确性更有信心。”

    “我们相信未来AI技术运用的前景广阔,但到底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我们需要持严谨态度,对大模型运用的效益进行详细的跟踪和测算。”王娟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华海药业:目前公司已在创新药早期研发阶段中应用AI技术

    下一篇

    信达证券发布天士力研报,业绩平稳运行,研发管线进入收获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