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刘艳美
5月3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大会在成都召开。开幕式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这次大会侧重讨论城乡和社会的平衡发展,探讨“领土公平”,“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亚洲地区而言尤其重要且具有挑战性”。
最重要的公平,存在于城、乡之间。过去几十年,亚洲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区域,也是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硬币的另一面,目前还有约30亿人口,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农村地区。
城乡之间的差距并不会自动弥合。反之,气候变化、数字革命被认为是加剧城乡差距的两大因素。论坛现场,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成为与会者们关注并讨论的话题。
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数字化,在城市与乡村同时展开,但步调并不相同。
德勤中国社会影响力主管合伙人王拓轩在一场分论坛现场分享了他的所见所感。举些智慧城市的例子:
比如医疗方面,通过远程视讯、医疗设备,医生可以远程给病人看病;交通方面,地铁、公交上安好传感器、摄像头,根据高峰期人流情况可以随时调整列车的发车频次;应急方面,城市里的警报器、传感器,也可以预测每平方公里的降雨量,让大家提前避灾;治理方面,城市可以在垃圾桶上装配传感器,检测哪些地方的垃圾箱满了需要赶紧处理,哪些还空着可以等会儿再去。
“但农村完全不一样。”王拓轩提到,当他走进农村,尤其是西部的农村,发现并没有开始享受数字化、智慧化的便利。甚至在一些村小,孩子们想上IT课,但没有老师、设备。又或者,学校硬件倒是配齐了,但管理方法还是传统的手工记录那套,更别论技术时代带来的红利和便利。
“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数字的城乡鸿沟仍然存在,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主席曾伟雄说。多位专家提到,如果不积极干预这个鸿沟,缺乏紧迫性,城乡鸿沟还会继续拉大。
在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巴西、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副院长王珂英等人看来,城乡间的鸿沟拉大,除了科技发展的因素,还有一类来自气候与环境的变化。
王珂英谈到,在气候变化中,因为大部分气候问题都和城市的工业化相关,所以城市是重点影响区域,但农村是脆弱区域,“当农村要面临气候风险时,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居住者,它的抗风险能力特别脆弱。可能受损规模不及城市,但严重程度一定会更深”。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在开幕式上提到,“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回顾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周小川谈到,乡村往往为一国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包括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相对落后。
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接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让农村地区获得“自我造血”能力,让城乡发展更加均衡。
如何建设乡村,如何弥合城乡鸿沟?推动乡村数字化是方向之一。
目前,数字乡村成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提振乡村经济,促进农村的生产力提高,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等,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乡村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王拓轩给出在农村可以投资的三个方向。其一是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光纤网络、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等,农村需要稳定的传输设施。其二是乡村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农村需要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基础设施。其三是智慧农业的建设,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技术应用,都需要很多投资。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发展”必须坚持。潘基文在会上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发展对亚洲的城市和农村的未来来讲是出路。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将取决于其绿色的程度。”潘基文还说,“总有一天要么你是绿色的,要么你就得破产,所以最好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以免为时过晚。”
当然,缩小鸿沟的努力,除了在农村建设上做文章,城市也得有所作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提醒:“当我们为城市作出决策的时候,我们要保证这个决策不会去影响乡村的发展。”发展城市的同时,加强对乡村发展的关注,这是“领土公平”的一种体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