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温雅兰 杨可欣 丛森 祝裕 每经编辑 张凌霄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将如期而至,这是该展会时隔3年再次恢复线下举办。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作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桥梁,进博会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中国,贴近中国市场搭建了平台。
“通过实地参展可以发现,进博会为香港企业提供了打开内地市场、了解内地市场的重要机会。通过参展,很多企业不仅获得了新的订单、结识了新的客户,同时也通过了解和熟悉内地市场的运作方式,发现了更多投资和开设公司的机会。”谈及进博会将给香港企业带来哪些机会时,香港贸易发展局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说。
据报道,本届进博会已有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39.4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百余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全球总部高管已确认来华参加进博会,规模创下新高。
国家展的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已有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确认将参加国家展。其中,11个国家首次参展,34个国家首次线下参展,洪都拉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南非、越南等担任主宾国。中国馆面积增至2500平方米,规模为历届之最。而企业展的展览规模也较往年更大。展览面积约36.7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达289家,均超过之前历届水平。
为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带来重要机遇
上海作为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城市,无疑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进博会诞生的六年,不仅是我国开放水平全面提升的六年,也是上海城市能级大跃升的六年。据上海海关统计,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进出口总值达2.09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4%。
“2025年,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将迈上新台阶。进博会的举办,也是上海不断推进贸易中心建设的标志。”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蒋青云感慨道。
港口,在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连接点”的关键角色。上海港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今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第一。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徐凯在向记者分析时表示,随着高端服务能力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增强,上海在未来将更多地扮演航运资源配置者的角色,增强在全球的行业资源配置能力。“我希望进博会的举办不仅能够促成贸易合作,更希望在进博会上成交的所有贸易往来,都可以采用中国的物流和航运的创新模式来提供服务,通过进博会的窗口,将中国的国际物流、航运服务以及金融服务都推向世界。”他说。
经济实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软实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进博会恰好为上海提供了更多展示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机遇。
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特聘专家、高级经济师施蔷生认为,进博会是上海“会客厅”的重要组成,彰显了我们保持开放的胸怀。同时,进博会的举办也将推动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帮助企业走进中国市场,发掘潜在客户
此次进博会重新全面走入线下,无疑给予了企业与市场和客户加强沟通的重要机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青年研究员林宸表示:“进博会再次全面线下举办,向整个社会传递出了中国愿意坚持改革开放,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来应对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挑战的信心和毅力。此外,本次进博会还能够给予国内外企业家们信心,帮助他们彼此了解,相互融合,对于中国企业加入到价值链的共同挖掘中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进博会是中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的体现,是全球化思维的体现。进博会的举办能够让更多更好的商品有机会进入中国,并且企业可以来到中国,直接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他们的产品品牌的使用感受和反馈。”徐凯谈到。
蒋青云认为,对于服务贸易型企业而言,进博会能够为企业们展示其服务产品和服务方案背后的人文关怀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窗口”。
谈及进博会主题“新时代,共享未来”,施蔷生表示,这七个字一方面强调了新时代,一方面强调了未来。这告诉我们一定要紧扣时间和规律,以达成资源共享。
展望进博,多位专家认为,全面线下的展会,将给企业更多挖掘潜在客户的机会,让其更好地走进中国市场,走近中国消费者。
“这样的展会需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才能够放大它们的市场拓展的价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现有和潜在的客户,他们需要通过进博会这样的平台展出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充分挖掘潜在客户资源,实现销售转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金立印说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