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里昂EMBA项目校友公开课:揭秘“后DeepSeek时代”AI产业赋能趋势
4月13日,北京邮电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EMBA(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邀请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博导、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张闯为校友们带来主题分享《后DeepSeek时代AI产业赋能趋势》。
用镜头雕刻时光:“研生之力杯”安泰E家人2024年度短视频大赛颁奖盛典圆满落幕
3月28日下午,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安泰经管学院A300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研生之力杯”安泰E家人2024年度短视频大赛颁奖盛典。
复旦大学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郁金泰:早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非常关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复旦大学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郁金泰发表主题演讲,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郁金泰指出,随着人类寿命延长,患病风险正在增加。尽管目前尚无根治疾病的方法,但多种干预手段已显示出改善病情的潜力。
2024年第四季度海西金融、旅游、健康、消费信心指数正式发布
2024年第四季度海西金融、旅游、健康、消费信心指数研究报告于1月21日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总指数和四项分类总指数均位于乐观区域,同比虽然相较于上一季度均有所下降,但环比均有所上涨。
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高水平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5年,我国外贸如何保持持续创新发展,是一大挑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应通过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式应对外贸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如何构建韧性金融未来?2024国际金融与银行上海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全球顶尖的金融机构、学术机构以及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构建韧性金融未来:技术与创新、绿色与可持续”这一重大课题,共同探讨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推动国际间金融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应当是一个整体,我国需要更主动地推动对外开放
2024年即将结束,我国外贸保持总体平稳态势。2025年,中国外贸的发展之路仍存在不确定性。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旅游服务贸易将成为未来服务贸易的一大看点,同时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以技术转型抢占发展的先机。
上海高金教授胡捷:财政货币“双松”组合的着力点在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组合拳”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上。财政政策的转变将为财政部提供流动性,使中央财政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募资,提高赤字率,营造更为宽松的资金环境。
携手华南,绘梦新章 | 2024法国里昂商学院中国华南学生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12月8日,法国里昂商学院中国华南学生校友会在广州正式成立,众多校友、高校代表及合作伙伴出席庆祝。此次活动标志着法国里昂商学院中国华南学生校友会正式启动,旨在促进校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专访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数智化教育时代,学生仍要注意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的平衡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商科教育正面临深刻变革。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强调,技术为教育带来高效与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过载、批判性思维弱化和技术鸿沟等问题。他建议,教育者应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技术,强化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避免技术伦理相关的问题。
专访复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我们不能拒绝技术,要用谦虚的心态对待技术发展
数字化技术浪潮下,商学院的角色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当前的商学教育模式应该从单纯传递知识转变为成为知识的枢纽,教育者和学生都需适应角色转变,保持开放心态,持续学习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专访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唐雪松: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商学教育正在深化跨学科融合特性
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给全球商业环境带来巨大变革,商学教育面临重大转型。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唐雪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强调,商学教育正向跨学科融合、个性化、国际化及强调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专访IE大学校长Santiago Iniguez:政企合作模式将为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开辟新机遇
全球商业环境快速变化、不确定性增加。西班牙IE大学校长SantiagoIniguez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在当前背景下,教育者需探索教育创新之路。他指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教育正向更加精密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不仅限于传授特定工作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