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展台前挤满了来自各国的业界人士,有外国技术人员还长时间趴在地上,观察和研究国产新能源客车的底盘结构和技术……这正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2023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中的见到的场景。
日前,2023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拉开帷幕。本届客车展中,电动化、智能化成为重要趋势,宇通客车、比亚迪、苏州金龙、中通客车等中国客车品牌均积极参展,一时间比利时也刮起了“中国风”。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国客车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旗下新能源产品。如,宇通客车展示了纯电双层观光巴士U11DD、18米大运力纯电巴士U18、微循环mini电动巴士E7S、15米豪华纯电旅游客车T15E等4款车型;比亚迪则全球首发了两款电动巴士,其中一款纯电动大巴搭载了全新刀片电池底盘;金龙汽车则带来三款智能纯电动车型。
“参与比利时欧洲客车展览会,将会提升中国客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打开欧洲客车市场,打开客车出口的长期成长空间。”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细里认为,出口新能源客车盈利能力更优,有望增厚中国客车企业的公司业绩。
中国新能源客车加速驶向欧洲
外国技术人员对中国新能源客车高度关注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客车在海外市场渗透率和销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2018年~202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202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产销量已占到全球总量的95%以上,出口量超7000辆,同比增长超过140%。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不考虑中国本土新能源客车市场,海外新能源客车市场中,中国品牌占比接近60%。
欧洲是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海外的重要市场之一。当前,欧洲客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为,欧洲老牌客车企业在柴油客车生产方面积累深厚,品牌深入人心,但在新能源市场较为分散,这给中国新能源客车发展带来了机遇。
另一方面,欧盟碳排放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能源客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2023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渗透率为15%左右,距离欧盟规定的新能源渗透率尚有距离,亟需引入性价比较高的中国新能源客车来实现政策指标。”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当前,宇通客车、比亚迪、中通客车、苏州金龙等均在欧洲市场进行布局。其中,宇通客车2022年累计出口新能源客车超3000辆,成为欧洲2022年纯电动客车销量冠军。
兴业证券预测,随着欧洲客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中国品牌在欧洲新能源客车市场开始放量,预计2025年中国品牌份额有望提升至35%。“在全球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趋势的带动下,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量占客车出口总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兴业证券方面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从汽车售价来看,多数中国客车品牌的同款车型在海外市场的售价比国内的价格更高。记者了解到,欧洲市场部分新能源客车车型售价可以达到国内的2至3倍,由此也提升了中国客车企业的盈利空间。
东吴证券表示,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驱动下,未来五年海外市场有望再造一个中国客车市场,2027年中国大中客出口量有望突破6万辆,海内外产值有望趋向1:1。
已逐步摆脱“刻板印象”
事实上,中国客车品牌的出海进程已有二十余年,从由政策推动和性价比驱动的破冰阶段,到“一带一路”政策驱动下的由点及面阶段,现在已进入技术输出、品牌输出的新阶段。
谈及过去中国品牌客车的表现,宇通客车海外营销管理室品牌管理科科长黄正华曾表示:“其实不管是新能源产品,还是传统能源产品,都有一种相对刻板的印象,就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的可靠性、技术的含金量是否能够达到他们的标准,他们持怀疑的态度。”
为了摆脱这样的“刻板印象”,真正进入海外高端市场,尤其是作为世界客车工业发源地的欧洲,中国客车企业开始在技术等方面苦练内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宇通客车为例,其在2020年~2022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5.52亿元、15.61亿元、16.94亿元。
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多年积累,也让海外市场对中国品牌客车有了新的认识。“在多年之前,如果谈到中国制造,(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价格便宜,但在产品质量还有所担忧。但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还拥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以及先进的技术。”北欧一家公交运营商的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比利时欧洲客车展览会上,中国客车企业也纷纷展示了最新的新能源技术成果。例如,宇通客车发布了纯电动技术YEA,这是商用车行业首个软硬件一体化技术平台;比亚迪则展示了最新的刀片电池底盘技术,这项技术提高了电池的利用率,也增加了车辆的可使用空间。
兴业证券分析师戴畅认为,相比国外客车龙头企业,中国新能源客车企业拥有较为领先的三电技术、成熟的产业链和较低的成本等优势,这为中国客车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宇通客车合作伙伴——英国经销商公司总经理Richard Crump告诉记者,在他眼中,中国品牌的电动车技术在欧洲市场上领先了5~10年。而东吴证券则认为,中国客车的技术与产品已经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在新能源客车领域,中国客车已领先海外竞争对手至少3年。
除了产品与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客车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战略,将企业重心向海外市场倾斜并加大投入,以响应不断扩大的海外需求。目前,中国头部客车企业在海外销售渠道网络及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多个国家及地区,能够满足不同市场及客户的服务需求。
以宇通客车为例,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开发每一个市场之前,宇通客车都会进行充分的调研、规划,制定适应性的销售及产品策略、服务配件保障模式和管理方法,这种方式被称为“一国一策、一城一策”。
加强本土化合作应对未来挑战
中国客车品牌在加速海外市场拓展的同时,也正面临新挑战。
10月4日,欧盟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尽管此次调查主要针对中国生产的9座及以下纯电动乘用车,中国客车品牌的多数产品并不会受到此调查的影响,但宇通客车欧洲大区总经理李克杰认为,这应引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包括商用车企的足够重视和警觉。
李克杰告诉记者:“我们要深刻理解并掌握当地的产业政策,以及各种技术壁垒,不能仅为了短期业绩而较少考虑这些风险。”他强调,未来关税可能会提高,或者其他一些限制措施可能出现,这可能会倒逼中国企业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增强在本地化市场的综合能力。
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壁垒和障碍,李克杰认为,中国客车品牌需要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和融合,甚至与竞争对手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通过深度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提高本土化率。”李克杰说,“做到互惠互利,才能够真正带来更多的欧洲本地化因素。”
据了解,宇通客车在欧洲不同的国家与合作伙伴尝试了不同的合作方式。例如,在英国,宇通客车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建造了宇通4S服务站,并签约了20余家资质优良的客户作为特约二级服务网点;在丹麦,宇通客车则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共同将车辆交付给当地的公共交通运营商。
此外,欧盟于今年3月提出的关键原材料法案也给中国客车品牌出海带来了挑战。该法案旨在增加铜、镍等关键电动汽车原材料的欧洲内生产、精炼和回收。据悉,其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满足10%的国内采矿需求、40%的国内精炼和15%的回收需求。
李克杰认为:“这确实对我们整个产业链产生了一些影响。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一些新能源产业链正在逐渐走出去,包括宁德时代在匈牙利设立工厂。因此,我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这样也有助于整车企业在欧洲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处于整车出口、CKD组装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还是关键原材料法案,都可能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洲的本地化建厂和运营进程。
“欧洲目前对于纯电动车的关税是10%,如果你设定在当地投资建厂的话,但你会发现当地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要素的增加,与10%的关税相比,并不划算。同时,还要考虑欧盟的法律法规、劳动保护、工会等问题。”李克杰说,“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基于市场的中长期战略,去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去,使我们的模式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落地生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