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薛晖
每经评论员 薛晖
11月8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通知,将原属通州区的台湖、马驹桥地区(约78平方公里)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划归经开区管理,执行经开区商品住房政策有关规定。这意味着台湖、马驹桥地区将不再执行通州限购的“双限”政策,而是按照经开区的住房限购政策执行。
双限政策是北京市通州区在2015年实施的“购房政策”:外地户口要想在通州区买房,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北京60个月社保+通州36个月社保。而北京户口只有“首套房”可以在通州购买,二套房不能买。这就是通州最有名的“双限政策”,对购房资格进行“双条件直接卡死”,外地户口没有通州社保,统统不能在通州买房。而取消“双限”则是对该地区楼市的重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经开区管委会在政策解读中指出:“下一步,经开区将结合亦庄新城发展建设情况,按照‘一区一策’要求,针对亦庄新城各类产业人才、中心城区疏解、区域职住平衡、亦庄新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研究实施住房政策,推动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高质量快速发展。”其中,“一区一策”的表述,无疑会引发公众对北京政策未来走向的更多遐想。
实际上,“一区一策”并非北京首创。早在2019年,上海临港新片区以及广州南沙区、花都区都曾调整过辖区内的购房政策。“一区一策”逐渐成为部分大城市精准管理的新趋势。可以说,之前的“一城一策”是承认市场的多样性;而“一区一策”,则是进一步承认市场多样性的前提下,允许政策更加精准和更有弹性。或许将引得更多大城市效仿。
首先,“一区一策”更能凸显本区优势。例如,上海临港的非本市户籍购房政策,广州南沙区人才绿卡购房政策,都是这些超大城市给部分区的优惠政策,其他地区难以复制。而在只能“一城一策”的时期,此类区域性优势难以发挥。
其次,“一区一策”可以更接地气。现行的城市楼盘预售备案价是由市级管理部门制定的。楼盘预售价备案之后,一旦区域市场变化需要调整,还要去市级部门申请。而市级部门要考虑“全市一盘棋”,如此一来,由于不同区域市场竞争情况不同,部分区域的企业就可能被“政策牺牲”。而政策权下放到区里,就可以按照本区的市场情况酌情发放预售证,灵活调整备案价或调价幅度,以照顾在本区投资的房企。
第三,房企更有议价权。在大型城市或超大城市里,由于政策制定权和执行权在市级部门,企业与政府对话时“人微言轻”。因为一个项目或一个企业对于大城市而言,重要性可能没那么大。而在区级政府面前,情况有所不同,企业相对更有发言权。因此更有利于出台一些对企业友好的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讲,政府部门也可以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制定的政策也更加切合实际。
纵观近几年的房地产政策,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现在,这个目的已基本实现。随着楼市下行,企业步履维艰。原来以“压”为主的政策也要向“扶”转变。此一变化,需要政策制定方“下沉”到更贴近于企业和市场的层面,也需要让企业对政策制定更有发言权。
总之,在“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基本前提下,“一区一策”可以体现治理的精准性和灵活性。对于部分局面复杂的特大型城市,推行“一区一策”,也能够在总体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局部突破。以期实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目标。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