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范文清 每经编辑 于健
每经评论员 范文清
9月,根据乘联会数据,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量市占率突破50%大关,达到50.4%,令业内振奋,有汽车人士甚至高呼“见证历史”。
事实上,这是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第二次突破50%分界线,第一次是在今年4月。彼时由于受疫情影响,加之芯片与零部件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汽车行业整体遇挫,不少合资车企停工停产,陷入负增长中。与之相比,自主车企所受冲击相对较小,当月销量表现也比较突出。所以4月自主品牌市占率跨越50%,有不少人认为“含金量”不足。
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好转,购置税减半等利好政策频发,车市企稳回升,特别是“金九”市场的快速升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大汽车品牌的真实竞争力。在此情形下,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能再次超越50%,已经充分证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有了实质性提升,可以与主流合资品牌正面较量。
从销量数据来看,自主品牌汽车能有如此突出的成绩,得益于在持续爆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抓住了机会。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零售渗透率为31.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为55.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9.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4.2%。
不仅是销量规模,在起售价为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销量排行榜上,蔚来ET7、红旗H9、智己L7分别以2928辆、1992辆和1019辆的销售成绩位列9月高端轿车销量排行榜的第八至第十;理想L9则以月销过万(10123辆)的成绩,进入9月高端SUV销量排行榜前五,紧随特斯拉Model Y、奔驰GLC、奥迪Q5和宝马X3。
这些高价值车型的热销,说明经过多年进化积累,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改变了过去以低价换市场的形象,在产品制造、技术研发和市场口碑上有了全面提升。至少在电动智能的赛道上,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敢于和豪华品牌“叫板”,甚至开始在传统汽车强国的市场中“谋篇布局”。
不过,在兴奋之余,自主品牌也不能忽视合资品牌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的密集攻势。比如,大众ID系列正在纯电动车市场迅速崛起;日系在混动领域建立的优势依然不可小觑。特别是近期广汽丰田第一款基于纯电架构的纯电动车bZ4X以低于20万元的起步价入市,超出不少人预期。
在合资品牌发起的第二波产品攻势之下,市占率已经跨过50%的自主车企能否守住优势,在电动智能的赛道上继续前行?这一方面取决于我国在电动智能领域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基础与技术优势能否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自主车企能否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奋勇当先。
总之,在电动智能大潮的推动下,汽车与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正在加速融合,我国汽车产业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在此趋势下,自主车企能否抓住机遇,引领新潮流,创造历史?我们将拭目以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