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与健康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976亿元。
◎近年来,农险的经营成本上升使得承保利润大幅下降,经营压力凸显。2019年农险出现承保亏损。2020年和2021年农业保险承保利润分别仅为1.01亿元和2.77亿元,承保利润率只有0.17%和0.4%。
每经记者 涂颖浩 袁园 每经编辑 陈旭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2022年要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这也对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被赋予的期待也越来越多。”谈及农业保险的发展前景,多位财险公司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未来可期。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与健康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976亿元。
业内预计,到2025年,农险保费收入规模有望超越责任险,成为仅次于健康险的财险公司第二大非车险险种。
然而,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近年来,农险经营也面临着承保利润走低的现状。据了解,随着经营主体的不断扩容,激烈的竞争抬高经营成本,农险承保利润2019年出现“转负”,近两年也仅保持微利,2020年和2021年的承保利润率分别只有0.17%和0.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21年各大财险公司农险经营数据后发现,披露农险保费的20家公司约占93%市场份额,多家保险公司去年农险业务增长超过50%,而从盈利情况看,不少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了100%。
农险业务市场格局如何?行业内的财险公司都进行了哪些探索来寻求未来长远发展之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采访涉足农险业务的相关险企,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2004年,太平洋安信农险作为我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与太平洋安信农险同年成立的还有安华农险,注册地位于吉林。
目前,市场上专业农险机构已经有五家,分别是安华农险、国元农险、太平洋安信农险、中原农险和阳光相互农险。
从专业农险机构的发展来看,其业务基本已经覆盖全国各地。具体来看,太平洋安信农险的业务经营范围主要在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华农险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青岛市、大连市、四川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广东省;国元农险的业务经营范围有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贵州省、上海市、山东省;中原农险的业务经营范围有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在经营业务范围逐步扩展的同时,专业农险机构的保费收入连年增长。2021年,除了安华农险保费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为个位数增长以外,国元农险、太平洋安信农险、中原农险等农险公司的农险保费收入均为两位数增长,而同期财产保险公司整体保费收入增长率仅为0.68%。
从市场份额来看,专业农险公司在农险市场上仅是“第二梯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2021年财险公司年报显示,20家财险公司占据了约93%的市场份额,其中,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和平安财险五家公司合计份额超过78%,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人保财险农险保费426.54亿元,占四成以上份额。
农险市场排名前20的财险公司农险保费情况
以上海农险市场为例,目前一家独做的格局已经被打破,2021年开始,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等4家财险公司加入市场,与太平洋安信农险共同服务上海农业保险市场。
“市场供应商增加,对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可以预见,今后上海农险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必然会越来越高。”有市场人士在受访时对记者表示。
从保费增长率来看,2021年,仅诚泰财险农险保费同比下降8%,其他险企均同比增长,如中煤财险、平安财险、太平财险同比增速均超过50%,市场排名第一的人保财险同比增长19.3%。
从承保利润情况看,中华联合财险、太保财险、北部湾财险、中煤保险、锦泰保险等公司2021年为保本微利状态,也有不少公司去年农险业务出现亏损。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关注农业保险发展。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平安产险共同编制的《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中央和地方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从2007年的40.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46.4亿元。近年来各级财政补贴约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75%,有效支撑了农业保险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815亿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为976亿元,同比增长近20%,继续保持全球农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深度为1.05%,较2008年提升了3倍,提前完成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022年农业保险深度1%的目标。
国寿财险表示,农业保险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度保障中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近年来在保障农业产业安全、稳定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事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和空间。”安华农险认为,未来,我国农业保险行业增速及占比仍将不断提高,将会出台更加完善的顶层制度体系,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农险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入局。近年来,农险经营机构由最初的个位数增加到如今的近40家,包含5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和30余家经营农险业务的综合性保险公司。不少保险公司将农险作为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
《白皮书》预计,2025年我国农险保费规模有望达到1620.71亿元~1875.39亿元。2025年,农险保费收入规模将超越责任险,成为仅次于健康险的财险公司第二大非车险险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责任险、农险保费规模分别为1018亿元、97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2.99%、19.75%。
受访保险机构对于农险的市场前景预判也同样乐观。中华联合财险表示,预计到2022年,我国农险市场规模将超过1100亿元,增速超过20%左右。而到2030年,农业保险规模预计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被赋予的期待也越来越多。
安华农险表示,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两条底线”,本身就是保险业的巨大机遇。具体来看,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需要进一步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收入)保险试点,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险更有可为,颇具增长潜力。”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表示,增加农民收入有必要发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空间,而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大有文章可做。
要提高经营性收入,首先是帮助农民防范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稳住农民发展生产的预期,努力筑牢农业内部增收基础。当前,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处于零利润甚至亏损状态,迫切需要农业保险提供稳定的保障。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还远不能满足预期,种粮区农民普遍反映,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主粮的保额每亩1000元左右,仅能覆盖一部分物化成本,如果受灾,保险赔付十分有限。如果施行收入保险,受了灾还能按粮食的约定收益赔偿,不至于一年的劳动白辛苦。
该公司还提出,大量地方特色农产品缺乏保险保障。有的地方即使开展了特色农产品保险,也存在品种少、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户的高保障需求。对农民和农业影响较大的羊、牛、鸡等畜产品,鱼、虾、蟹等水产品,苹果、柑橘、葡萄等水果,急切需要纳入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
“农险是保险公司产品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定器’。”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表示。
“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有着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安华农险方面表示,通过保险市场化机制,对受灾困难群众、帮扶对象进行精准补偿,实现保险赔款的“点对点”滴灌投放,有助于提高支持乡村振兴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此外,通过保险的大数法则和风险分散机制,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乡村振兴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政策实施,不仅为农村非车险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也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中华联合财险方面表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金融服务“三农”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治理的过程当中,农业保险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也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参与主体的增多,在提高农险市场化程度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压力。
《白皮书》显示,2007年前后,市场上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不多,竞争压力不大,当时农业保险费用率不超过15%。但是,如今大部分公司的费用成本都超过30%,费用率最低的公司也在22%以上,如果加上“保费准备金”的扣除和再保险费的支出,差不多达到40%左右的水平。这两年农业保险的简单赔付率,全国平均为75%左右,不少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经营成本上升使得承保利润大幅下降,农业保险经营压力凸显。2019年农险出现承保亏损。2020年和2021年农业保险承保利润分别仅为1.01亿元和2.77亿元,承保利润率只有0.17%和0.4%。
根据《白皮书》调研与测算,某公司在河南省五个市开展的小麦保险亩均承保成本为5.3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农户每亩3.6元的自缴保费。按照基于个别农户的多风险保险的理赔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三次查勘定损,查勘量巨大,定损手续繁琐,成本支出不堪重负。
“目前农险市场格局主要体现三个特点: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保本微利的经营格局;精细化的管理格局。”中华联合财险称。2019年,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基本确定了农业保险“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
据悉,与一般财产保险相比,农业保险的离散系数比普通财产保险的离散系数几乎大9倍,巨灾风险属性明显。也因此给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风险测算方面带来了困难。
“在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的背景下,保险机构面临的风险持续聚集,可持续发展受到空前挑战。”在安华农险看来,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的成立,对我国农业保险风险分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各保险主体的风险分散需求仍显不足。
“国际再保险公司近年来对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较为谨慎,承保能力不断缩减,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该公司认为。
《白皮书》还显示,农险运营还面临效率低、信息不对称、承保理赔不规范、定价粗放等挑战。比如在实操中,农业保险赔付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赔付概率高、亩均赔付低的态势,把保险做成了“补贴”。
以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为例,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两个试点县的保险受益率(赔付面积/承保面积)达到100%,而当年的简单赔付率仅在60%左右,说明存在平均赔付的问题。辽宁省也有1个县的受益率尽管未达到100%,但高于农业保险简单赔付率,该县受灾户获得的赔付仅有47元/亩。“小灾少赔,大灾惜赔”的做法,使保险公司不能有效积累资金应对大灾年份的巨额赔付。
正在农田作业的农业机械 图片来源:新华社
面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保险机构近年来积极应对,探索精细化管理以及科技赋能等举措,为农险长远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针对农业保险业务中的勘察难问题,中华联合财险实施了多项针对性举措:积极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生物识别等技术处理业务,利用科技手软减少传统资源投入;建立完善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国、内外再保市场、期货市场和计提大灾准备金,有效分散了成本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的自然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建议,以有效风控为前提,积极加强与几大期交所的合作,不断加大“保险+期货”扩面、增量,不断创新发展“保险+期货”、指数保险等商业性农险,强化商业化农险发展。
安华农险从降低经营成本、重视防大于赔、完善再保安排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内部经营成本管控。
以重视“防大于赔”为例,加强防灾减损和施救投入,开展防雹增雨、打井抗旱、修筑堤坝、疏通排洪渠道、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项目。在农技指导方面,为农牧民聘请农技专家,对农牧民农业生产生活提供技术指导,科学管理,最大程度帮助农牧民提高增产增收能力。
对于如何实现承保盈利,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表示,狠抓农险精细化管理,强化过程化管控,坚持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夯实农险改革发展的基础。降本增强抓效益,不断提升农险服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升级完善农险各领域管理体系,推进全链条规范管理,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农险线上化,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高效服务平台。
以科技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平安产险已初步探索数字化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应用。针对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率先在种植地区布设物联网设备,利用物联网设备的可追溯性,对标的风险进行监测。打造了农企扶贫风控管理平台,贷款企业定期上传企业财务资料,对企业贷款各环节进行了全流程的线上监控,并充分结合险企特点,制定了免息免担保的“平安扶贫贷”,建立了“造血”式模式,降低贷款门槛、减轻还款压力,撬动更多产业发展资金助力各地企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户长期增收脱贫。
此外,业内也呼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农业保险业务发展。
安华农险建议,修订《农业保险条例》或启动农业保险法立法,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用政策的制度化和体系化来理顺农业保险各环节、各主体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行为边界,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在强农富农政策中的地位。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