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星 黄辛旭 易启江 每经编辑 易启江
“保时捷卡宴4.0T车型的百公里加速是3.9s,这是保时捷几十年研发成果的积累。但现在很多电动车随随便便都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自中国近代史上清朝时期的1902年前后,一辆汽车进入慈禧太后执掌的大清皇宫起[1][2],此后世事更迭,但百年间,在全球传统燃油车制造领域,中国一直是一名艰苦的追赶者。
100多年之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而颇具传奇色彩的现代企业家王传福,其创立的比亚迪,在产销方面,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两大霸主之一。以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正在另一个赛道成为传统汽车的颠覆者,搅动着世界汽车格局。
今年4月3日,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汽车整车,成为全球第一家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高速向前的世界汽车工业突然打了个转弯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慈禧太后乘坐过的那辆汽车,至今仍在颐和园内,见证了中国从落后到崛起的风风雨雨。然而,汽车家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车方兴未艾,燃油车有没有可能很快就被尘封进历史,成为一个只是见证过历史的符号?
仅仅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企业停产燃油车,并不足以说明燃油车正在驶向末路,而世界最顶级汽车拉力赛事——达喀尔拉力赛上,一辆电动汽车的表现,也在燃油车江湖掀起血雨腥风:不久前的1月4日,西班牙赛车手卡洛斯·塞恩斯驾驶的电动车奥迪RS Q E-Tron,在达喀尔拉力赛的第3天赢得了第一个赛段的比赛胜利,撼动了燃油车一统赛车天下的江湖地位。[3]
随着电动化浪潮席卷整个汽车产业,国内外不少车企已经在制定停产、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它们大多把时间点敲定在2025年~2030年间。
那些独具慧眼投资新能源车领域的人,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巴菲特自2008年宣布斥资2.3亿美元购入在港股上市的比亚迪股份(01211.HK)2.25亿股,截至2021年底,巴菲特仍持有2.25亿股,其对比亚迪持股市值合计76.93亿美元。13年来,比亚迪已让巴菲特大赚超过32倍。
● 01 ●
颠覆者
121年前
汽车颠覆了中国人的认知
1901年,一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携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牌汽车来到了上海。这是两辆黑色木制车身的汽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车顶,一辆是凉篷式车顶。木制车轮辐条,实心轮胎,另装有煤油灯和手捏喇叭。[2]
而汽车仅仅在十四五年之前才被发明出来:
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利用自行车零件和自己研发的四冲程发动机制造出的三轮汽车——“奔驰一号”,获得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时间在1886年1月29日,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随后,这一天就被人们称为汽车诞生日。[4]
图片来源:央视网
和当时上海主流的人力黄包车、马车相比,这样先进的交通工具让中国人震撼无比,颠覆了大众对世界的认知。
1902年1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开会决定向李恩时的汽车颁发临时牌照,准许上街行驶。[2]
李恩时进口到上海的汽车,与慈禧太后乘坐过的那辆,均是在1902年前后来到中国。而中国正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事。
100多年后
中国新能源车颠覆世界汽车格局
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在传统燃油汽车制造领域,始终只是一名艰苦的追赶者。
当中国人在1953年7月15日于长春开工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准备追赶世界汽车制造工业的时候;当中国人在1956年7月14日才试制成功第一辆解放牌燃油汽车的时候,谁能想到,在燃油汽车这条赛道追赶了几十年,在世界猝不及防中,中国却在另外一条汽车赛道(新能源车)对世界汽车工业开始了颠覆。世人不得不感叹:这世事真是难料!
第一批国产汽车驶下生产线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5]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5]
2021年,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约占当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的六成;而352.1万辆的销量,也超过当年全球总销量(约650万辆)的一半。
同时,新能源车出口量,中国也远超排名第二的德国。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英国、挪威、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已成为主要增量市场。[6]
受益于中国的统一大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一起,成长为全球新能源车两大霸主。
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650万辆中,特斯拉占据14%,约为93.62万辆,而其上海工厂就交付了48.41万辆,超过其总销量的一半。[7]
另一霸主比亚迪,其新能源车销量虽然全球排名第二,但在国内超过了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特斯拉。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销量59.37万辆,同比增长231.6%。[7]而这距离王传福1995年借款250万元在深圳成立比亚迪公司才过去26年时间。
15年前的2007年8月9日,比亚迪在深圳隆重举行中高级轿车F6下线仪式,当身穿条纹短袖的王传福在现场高喊“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电动车,而不是汽油车”时,业内不少人对此只是微微一笑。
时至今年3月底,根据传出的比亚迪投资者会议纪要信息披露,目前比亚迪在手的新能源车订单高达40万个,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为了应对交付高峰,比亚迪正在全国扩充产能。王传福曾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我们还是对新能源车热销形势预估不足”。
比亚迪已不需要燃油车了。2022年,王传福成为了全球第一人:第一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创始人。
王传福资料图-VCG11406516546
无数人为燃油汽车的澎湃动力所陶醉,成为燃油汽车追光者,猛然间,却发现“追光”的焦点已变。
“保时捷卡宴4.0T车型的百公里加速是3.9s,这是保时捷几十年研发成果的积累,背后不知道是多少代工程师的呕心沥血和上万次的试验才能有这个成绩。但现在很多电动车随随便便都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小编注: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Model 3百公里加速为3.3秒,而Model S百公里加速仅需2.1秒)”近日,燃油汽车王牌专业(车辆工程)研究生毕业的小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难以掩饰内心的矛盾冲突。
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官网页面截图
● 02 ●
追光者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这是由岑宁儿演唱,唐恬作词,获得第25届东方风云榜年度金曲奖的《追光者》中的两句歌词。
《追光者》的含义大致是:谈了一段难以言语的爱恋,默默站在你身后的我从不离开。
这歌名、歌词及其背后的含义,简直就像是为上文提到的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小李而写。
追光者1
燃油汽车王牌专业研究生小李
着迷于汽车机械的小李生于1988年,河北人。15年前的2007年,尖子生小李拼其毕生所学,终于如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2011年-2014年,他又攻读了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
然而,燃油车领域王牌专业的研究生小李,当他毕业时,却发现汽车已经可以不要燃油发动机了!
小李从小就是汽车的追光者。
“小时候,汽车很少见,从有印象开始我就着迷于汽车机械,因此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作为一个85后,小李的成长正与国内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相向而行。
那个年代,“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语几乎家喻户晓。
在小李的成长过程中,我国的汽车销量也从2000年的208.86万辆[8],一路飙升至2017年的2887.89万辆,达到了近年来销量的最高点。[9]
“我是2007年考入大学的,入学那年,我们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刚好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这是我们学校非常好的专业,竞争激烈。很多人没被录取,被调剂到了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及软件之类的学院。”小李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初被梦想中的专业录取时的激动心情。
毕业后的校招,小李如愿被一家传统车企挑中,成为一名汽车变速箱工程师。他的同学们则分别去了汽车科技公司或者从未听说过的造车新势力,而那些当年被调剂到信息工程、计算机等学院的同学则去了互联网企业。选择不同,人生从此迥异。
“2014年开始,互联网企业的热度已经非常高了,很多企业都在各种融资,数字惹眼。那会我还会和同学开玩笑说他们去的互联网企业财大气粗。但我内心却并不真的羡慕,我的工资在当时也不算低(7k~8k)。”
“现在,我那些去互联网的同学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谈年薪了。他们在大厂之间跳来跳去,换工作就像家常便饭,大概每一次跳槽,工资涨幅都是30%起步,有时候薪酬可以直接涨一倍。对比来看,我的工作好像十年如一日,工资虽然在涨,但是十分缓慢。想法消极的时候,我就会感觉自己像是被紧紧固定在老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虽然还是年轻人,但汽车行业的变革速度还是让小李困惑和跟不上节奏。
“燃油机已经发展百年,相关技术已经纯熟,每精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但作为工程师,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如何更进一步提升燃油车的性能。每一次研究稍有眉目,我们都非常开心和自豪。”回忆起那些埋头苦干的日子,小李仍旧充满了幸福感。
燃油车领域巨头保时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但慢慢地,小李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公司的侧重点开始向新能源车倾斜,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转岗到新能源部门,每年新来的面孔也都热衷于探讨“三电”“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技术。
“其实有很多次我也会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但看到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以及新能源汽车仍存在冬天掉电快、充电难等技术短板问题,又觉得燃油车的路还有很长。”小李说。
此时,唱一句“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可以完美表达小李的心情。
现实生活里,所谓追光,是焦点在哪里,光就追至哪里。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逐渐感受到了汽车行业正从燃油汽车追光至新能源车。
追光者2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以前,我们的客户都是燃油车主机厂和一些燃油车的供应商,但近年来,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新能源车客户比例逐渐增多。这几年与客户开会的时候,新能源业务都被作为重点单列出来。2019年,(我们的)新能源客户占比约为23.16%。现在,特斯拉和蔚来已经成为我们的前两大客户。”一家汽车线束供应商员工汪宇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电动化浪潮下,除了主机厂,不少汽车供应商也面临着冲击。以线束供应商为例,他们追光的过程,是从线束追至智能网联。
“电动车车内线束的使用越来越少,转而由域控制模块代替,我们可能也快要失业了。”汪宇说,有很多线束工程师同事都转行去研究编程设计,要追赶智能网联技术趋势,为了不被淘汰。
“燃油机时代的研发生产可能需要10个工程师,但电动化以后,只需要1个工程师就可以搞定。”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无奈地告诉每经记者。
与燃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新能源车供应领域的王者宁德时代(300750.SZ),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也常被称为“宁王”,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宁德时代已公布的2020年度报告,当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503.19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83亿元,同比增长22.43%。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电池销量同比增长14.36%,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同比增长10.43%。
而仅仅1年之后,据宁德时代4月22日晚刚刚发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303.56亿元,同比涨幅扩大至159.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9.31亿元,同比增长185.34%。动力电池系统销售系其主要收入来源,销售收入达 914.91亿元, 同比增长 132.06%。报告期内,公司深化了与特斯拉、现代、福特、戴姆勒、长城汽车、理想、蔚来等全球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
追光新能源车这一焦点,宁德时代2021年11月22日市值达1.59万亿,超越被称为“宇宙行”的工商银行,在A股市值排名第二,仅次于贵州茅台。虽然今年4月21日A股沪指大跌2.26%,深成指大跌2.7%,但截至收盘,宁德时代市值仍在9500亿元之上,在A股排名第八,超过中国石油,而排在前7位的,除贵州茅台外均为银行。
而作为新能源车整车厂,比亚迪就是那个被追光的焦点之一。2021年,比亚迪股价在前一年大涨超300%的情况下再度上涨38.06%,这为包括巴菲特在内的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巴菲特自2008年斥资2.3亿美元购入在港股上市的比亚迪股份(01211.HK)2.25亿股。根据比亚迪2021年年报,截至2021年底巴菲特仍持有2.25亿股,其对比亚迪持股市值合计76.93亿美元。以该市值计算,13年来,比亚迪已让巴菲特大赚超过32倍。
比亚迪2021年报中所指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 COMPANY为巴菲特旗下公司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VCG31465385567
而早在2009年10月,比亚迪市值就超过1800亿元。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当年也以396亿的身价,在43岁时,一度成为中国首富。[10]
截至今年4月21日收盘,比亚迪总市值也在6800亿元之上,和保时捷今年拟IPO的估值90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300亿元)相比,比亚迪仍领先于这位燃油车领域的超级巨头。[11]
而电动车全球超级霸主特斯拉,截至4月21日收盘,市值更是高达100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866亿元,是保时捷估值的10倍还多。特斯拉于2010年6月29日上市,今年4月21日收盘价为977.2美元,相较于上市首日19美元的开盘价,股价已上涨了50倍。
特斯拉CEO 埃隆·马斯克-VCG11490326475
● 03 ●
见证者
燃油车与电动车的较量并非始于当前。
“实际上,电动车的诞生比燃油车要早,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动车的保有量和市场接受度都要大过燃油车的。”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副主任姚春德对每经记者说,今天在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车原型就是19世纪发明的车辆。
基于环保需求
电动车二次崛起
公开资料显示,第一辆电池车诞生于1881年,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12]这比德国人的燃油车“奔驰一号”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专利权的1886年早了约5年。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电动车更容易被外界接受。20世纪初,在美国28%以上的陆路交通为电动车。[13]
不过,电动车的发展路径在后期却一度中断。“当时的电动车因为面临‘老大难’问题——充电难、续驶里程短等,且研究长期未能取得突破,加之燃油机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提升,电动车开始逐渐被燃油车取代。”姚春德说。
进入21世纪后,停滞大半个世纪的电动车技术,因其较燃油车更环保而再次被世界所关注。
在各国政策支持和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电动车核心三电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其中被誉为电动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已从早期的铅酸电池过渡到了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等,能量密度也在不断提高中。截至目前,纯电车续驶里程有的已达1000公里。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崛起和基于环保的需求,社会上关于燃油车将驶向末路的声音此起彼伏。
记者实探4S店
C位已让位新能源车
近日,每经记者在北京市一家销售燃油车的4S店看到,虽然车型充足,但看客寥寥无几。
这样的情景令汽车销售人安林感到不可思议。“10年前,我们根本不会担心车卖不出去。”安林说,那是途观还被称为“神车”的年代,汽车经销商躺着就能把钱赚了。
这些变化让安林唏嘘不已。在他的观念里,汽车销售门店的C位永远是留给王牌车辆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位置上的车型,从燃油车换成了电动车。
旁边销售新能源车的比亚迪店内,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印证了安林话语中新能源车受热捧的情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公司宣布停产燃油车前,店内就几乎没有燃油车在卖了。”比亚迪王朝网销售经理姜曼站在店门口坦然地告诉每经记者,现在,它们在全国范围内的6家下属销售门店里也没有库存的燃油车。
“从去年开始,来店内看车的人多是咨询王朝系列的新能源车(含插混和纯电动车)。买燃油车的人少了,店内摆放的燃油车和库存车自然也随之减少。”比亚迪王朝网4S店销售人员项羽告诉每经记者。
不过,不管是关于燃油车将驶向末路的江湖传言,还是记者现场实探,都可能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数据最有说服力。
数据说话
国内外车企纷纷给出停产燃油车计划
自2019年以来,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几乎增长了两倍。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总销量约为8105万辆[1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为650万辆,较2020年同期增长109%,占比从2020年的约4.16%提升到超8%[7][15]。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当年也增长了35%,达到310万辆左右。这一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混合动力车。[16]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此前发布的《2021年国际能源展望》报告表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预计全球燃油车的销量或将于2038年达峰;到2050年,预计经合组织国家和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电动汽车份额将分别达到34%和28%。
作为连续13年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大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动向,将对世界汽车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而作为全球两大霸主之一,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动向,会否对世界汽车工业史产生深远影响?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其他车企跟不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除了中国市场外,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美国市场的销量也十分迅猛(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650万辆,除去中国市场的352.1万辆,其他国家和地区销量仍接近300万辆,且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这一态势,已经让众多车企考虑停产、停售燃油车的时间点。
每经记者梳理发现,国内车企多计划以2025年为停产、停售燃油车时间节点,而国外车企则将停产、停售燃油车的时间确定在2030年后。如:
长安汽车在“香格里拉”计划中明确到2025年将实行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北汽集团则预计到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燃油汽车。
从国际主流车企发布的“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来看,除了提出各自停售燃油车时间节点外,还明确了其在中国实现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如,本田宣布在2030年完成全球纯电和燃料电池车销量占比40%的目标,2040年该占比将达到100%。其中,在2030年之后,本田将不再在华投放新的燃油车。
通用汽车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也表示,通用汽车的终极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所有新款车型的电气化。其中,2025年年底前,通用汽车将在全球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其中超20款纯电动车将在中国市场上市。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是否会带动其他车企加速“跟停”?对此,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
● 04 ●
瞭望者
燃油车未被判死刑
但资本、市场、人才会自动转向
“比亚迪是一家靠电池起家的车企,它拥有其他车企不具备的三电等核心技术优势,且燃油车是比亚迪的‘弱项’。此时停产、停售燃油车对比亚迪未来发展影响不大。”崔东树说。
而对于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燃油车供应链和生产体系的传统车企来说,停售燃油车对其影响巨大。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无论是豪华品牌BBA(奔驰、宝马和奥迪),还是自主巨头长城、长安和吉利,其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仅约在10%~13%之间。
“虽然比亚迪此举对于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意义非凡,但对于已制定相应发展时间表的传统车企来说,影响不大。因为车企有自己的企业决策,更多会根据自身发展节奏来。”动力电池行业专家杨伟斌对记者说。
虽然新能源汽车当前发展迅猛,但并不意味着燃油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判,到2030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与燃油车持平。
“如果简单说燃油机这个行业是夕阳产业,我不赞同这个说法。应该说在碳减排以及零碳排放的道路上,燃油机行业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和迭代才会变成夕阳产业。”中国燃油机学会党委书记兼副理事长董建福说。
在姚春德看来,汽车领域的燃油机和电动车将是一个长期共存的关系。“当前,传统燃油车还有超88%的市场需求。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中燃油车仍然要占80%。从中长期来看,传统燃油车仍有一定市场发展前景。”姚春德表示,未来传统燃油车市场占有率将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挤压,其市场占有比例也会逐步降低。
实际上,比亚迪虽停止生产传统燃油车,但其热销的DM-i车型上仍搭载了燃油机。甚至当前市场上的插混、增程、氢燃料等车型均离不开燃油机。
在姚春德看来,传统车企的“双碳目标”并不需要通过全面电动化来实现,可以通过提高燃油机的热效率来达到国家规定的低油耗、低碳排放的标准。比如,当前吉利和比亚迪研发和使用的燃油机热效率均已超40%。
尽管燃油机并没有被“判死刑”,但是资本、市场、人才却往往会自动转向有更高回报的行业。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眼下的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香饽饽”,待遇十分惹眼。根据BOSS直聘官网信息,BMS相关的岗位,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本科生工资就在20k~40k不等,且提供13薪~15薪。更有甚者,公司还会给予提供公司期权或者股票的激励。
与众多意气风发的汽车新人才一样,车辆专业的李迪刚刚毕业就收获了蔚来、一汽、比亚迪等多家公司的Offer。最终的权衡之后,他选择了蔚来。“蔚来是一家新造车势力,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团队的成员都很优秀。和他们沟通的时候,我感受到他们会给员工很多可探索的空间。”因为近期上海疫情的原因,李迪还未能到公司报到。但和许多新入职的员工一样,李迪对新工作,乃至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都充满了期待。
而小李们,是继续作为燃油车的“追光者”,还是转向为新能源车的“追光者”?“影子追着光梦游”,这只是自然现象,相信时间可以给出答案。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安林、姜曼、项羽、李迪为化名)
记者手记 | 有多少“时代的眼泪”,就有多少“惹眼的机遇”
把时针拨回十年前,恐怕没有人可以想象汽车行业的变革如此迅速和彻底:燃油车轰鸣136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消息震动行业内外,似乎已在众人意料之中,但如此快的走到这一步又出乎意料之外。
无数旧的汽车工程师被抛在时代的身后,也有无数新的汽车工程师随时补位。
新旧转换的过程中,有多少“时代的眼泪”,就有多少“惹眼的机遇”。
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决绝、新造车势力的“繁花似锦”;传统零部件企业的没落、动力电池制造商的豪横;内燃机工程师的无奈、电动车专业人才的意气风发……所有鲜明又冲突的帧帧画面组成了当下汽车行业变革的横切面。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扬起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重量。那个怀揣梦想投身燃油车研究的 “追光者”;那个洞察汽车技术转换与变革的“见证者”;那个紧跟时代、资金转向的“瞭望者”……所有的故事最终汇聚成汽车产业变革的浪花,同归大海。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1] 慈禧弃坐奔驰汽车:因司机坐她前面。新华网/中国网
[2] 第一辆登陆上海的汽车。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信息网/上海热线
[3] 奥迪开创新里程碑!达喀尔拉力赛上首次有电动车胜出。参考消息
[4]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央视网/新华网
[5] 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人民日报
[6] 日媒:中国或成为电动汽车“世界工厂”。新华网
[7] 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一半来自中国。红星新闻
[8] 年增百万辆以上 我国汽车产销连年上台阶。经济日报
[9] 2017年12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简析。中汽协会行业信息部
[10] 29岁创业,43岁成为中国首富。深圳广电融媒体
[11] 保时捷要IPO,估值追上比亚迪!中国卖得比美国还好,一年能卖出9.6万台。每日经济新闻
[12] 磷酸铁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方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信息网
[13] 宝马电动车历经40周年 多款电动车解读。中国新闻网
[14] 平视世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再进阶。《汽车纵横》杂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
[15]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特斯拉居首,比亚迪第二。华尔街见闻/ CleanTechnica网站
[16] 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过混动车。日经中文网
记者:李星 黄辛旭 易启江
编辑:易启江
视频编辑:朱星运
视觉:陈冠宇
排版:易启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