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孙磊
日前,江铃汽车(000550.SZ)发布《关于公司拟与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的公告》,宣布公司拟与福特汽车公司(以下简称福特)共同出资在上海设立江铃福特合资公司(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为准),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江铃汽车出资1.02亿元,持股51%;福特出资0.98亿元,持股49%。
图片来源:江铃汽车公告截图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名或许将包含‘江铃和福特’两家股东方名称,目前正在向相关部门申请中。”一位接近江铃福特的内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合资公司现阶段将仅销售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
在外界看来,江铃汽车与福特此时成立合资公司,向外界释放出双方共同发力乘用车市场的信号。江铃汽车副总裁许兰锋则认为,新的合资公司是江铃汽车和福特双方共同合作加快乘用车业务拓展、加速渠道能力提升、推动客户体验创新升级的重要载体。
江铃提速乘用车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福特曾于1995年、1998年、2005年先后三次入资江铃汽车,总投资额约为7.85亿元人民币。在此期间,双方合作虽从未间断过,但此次却是江铃汽车与福特联合成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
“新合资公司将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聚焦客户需求,持续推出满足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优异产品、服务和体验,提高运营效率。”许兰锋表示,新合资公司也将持续提升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价值。
公告显示,新合资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汽车、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汽车电附件、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分布式交流充电桩、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的销售及其他相关配套业务等。“新的合资公司主要负责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的市场、销售和服务。”福特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江铃汽车一直以商用车见长。而从2006年,江铃汽车则开始酝酿进入乘用车领域,并于2010年推出首款乘用车驭胜。不过,后续因产品力匮乏、知名度不足、研发速度慢等原因,江铃汽车“商乘并举”战略实施得并不理想。
直到2015年,随着福特品牌产品的引入,江铃汽车才真正搭建起福特和驭胜双品牌乘用车格局,其乘用车板块业务开始有所起色。不过,六年时间里,江铃福特乘用车产品推出节奏相对较慢,仅推出了三款乘用车产品,分别为撼路者、领界和领裕。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孙桐桐 摄(资料图)
“客观地讲,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领域,过去我们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动作确实较慢,一直都不快。”江铃汽车第一执行副总裁金文辉坦言,过去一段时间属于产品的调整期,后续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上,江铃汽车都会有非常密集的产品推向市场。
目前,“商乘并举”被定位为江铃汽车的核心发展战略。金文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接下来,公司要集中精力实施“聚焦轻型商用车,SUV作为支撑”的发展战略。
上述接近江铃福特的内部人士表示:“接下来,无论是在产品密集度还是全新渠道布局上,江铃汽车都将继续提速。”据悉,江铃福特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推出一款全新的福特品牌SUV。
已开始搭建销售渠道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江铃汽车动作频繁就是在为其加速拓展乘用车业务“铺路”。渠道方面,江铃汽车和福特及长安三方于2020年6月重新谈判,并在当月达成新的协议——江铃福特乘用车正式脱离NDSD(福特全国分销服务机构),全新的销售体系正在逐步搭建。
对此,外界曾有声音认为,江铃福特乘用车脱离NDSD,是因为江铃福特汽车乘用车型销量太少。对此,上述接近江铃福特的内部人士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脱离NDSD,打造‘Family Space家空间’网络渠道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售前、售后服务体验。”上述接近江铃福特的内部人士解释称,区别于传统4S店,江铃福特全新建立的销售网络,依托于全新展厅和新的服务结构,在客户服务体验流程上进行全新升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自去年9月开始,江铃福特筹建全新乘用车营销渠道的搭建和战略布局。截至目前,江铃福特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135家“Family Space家空间”。按照规划,到今年年底,江铃福特预计将这个数字提升至180家。
为搭建全新销售体系,江铃汽车于去年年底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分公司来负责江铃福特品牌乘用车方面的销售业务——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销售服务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江铃乘用车上海分公司)。
启信宝显示,江铃乘用车上海分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江铃汽车方面认为,即将成立的合资公司是江铃乘用车上海分公司的“升级版”。
据悉,目前市场上已建设完成的江铃福特体验店及搭建的整套销售网络都将在新合资公司下继续运营。与此同时,江铃乘用车上海分公司现有员工也将进入新合资公司办公。“新公司下的人员结构或将在江铃乘用车上海分公司当前的人员团队基础上,进行围绕营销创新服务的团队升级。”上述接近江铃福特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