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对保险科技的认识应覆盖管理体系、业务体系等,科技不应该是保险的保障和支持,应该成为保险的引领。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廖丹
“每一个时代的保险都有不同的内涵,第四次科技革命给保险带来的深刻变化,可以用一句话去概括,就是用科技赋能保险,使它具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以促使我们行业高质量发展,适应我们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5月2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副秘书长李劲松在保险科技峰会上表示,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可以厘清很多保险在经营上、管理模式上、行为上的变化,以及保险未来的方向。
但是,当下从业者在保险科技的运用方面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反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业对保险科技的理解,不能简单停留在技术和保险业结合的层面上;不能仅仅把保险科技看作从线下向线上的物理搬运,也不能仅仅理解为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进行精准定价、精准营销;不能将保险科技视为对消费者“割韭菜”的武器。
“它破坏的是我们和消费者之间最血肉关联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是我们保险发展的核心。”李劲松说,我们把科技认识为保险的助推器,认识为把保险专业优势发挥得更好的手段,实际上,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从管理层就应该改变,即对保险科技的认识应覆盖管理体系、业务体系等,科技不应该是保险的保障和支持,应该成为保险的引领,如果不树立这样的理念,我们对保险科技的认识一定是“隔靴搔痒”。
李劲松认为,保险科技应该给市场主体带来的变化还没有完全实现,目前所能看见的是渠道效应变化,结合了线上、线下,但是这种多渠道复合的、连带的、互相交融的效应并没有显现。
针对如何衡量一家公司保险科技水平的问题,李劲松提到了三个维度,即产品开发、服务以及风控体系。他认为,保单能否让客户更有幸福感,是衡量保险科技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而保险公司若自身出现风险对保险科技而言是一个笑话,没有好的风控根本谈不上保险科技。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