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 1
  • 2
  • 3
  • 4

多地叫停mRNA疫苗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后仍现感染……新冠疫苗能不能打?专家:理性看待偶发不良反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24 23:08

◎业界呼吁,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大家积极接种疫苗。

◎疫苗专家表示,“在中国接种新冠疫苗已超过7000万剂的情况下,偶然出现一例接种后感染事件,可以看出接种疫苗的获利明显高于风险。这类偶发事件不应该造成对疫苗有效性的怀疑或者负面影响。”

每经记者 陈星  金喆    每经编辑 魏官红    

今日(3月24日),复星医药股价直线下泄,A股最终报跌5.78%,收盘价37.66元/股;港股最终报跌4.83%,收盘价32.5港元/股。这一走势被指与复星医药旗下一批新冠疫苗被暂停接种有关。

最近,新冠疫苗接种牵动公众神经。截至3月23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284.6万剂次,较22日的8046.3万剂次增加了238.3万剂次。但在mRNA疫苗被部分地区叫停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后仍然出现感染等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对疫苗接种持观望态度。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目标人群按照高风险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分步安排。目前各地正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阶段开展各类人群的接种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受访时表示,希望到2022年年初、甚至今年年底,中国能达到70%至80%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基本实现群体免疫。

复星医药新冠疫苗被部分地区紧急叫停接种

3月24日上午,中国香港方面消息称,收到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香港)的书面通知,由于注意到与批号为210102的Comirnaty药瓶封盖有关的包装瑕疵,为谨慎起见,现阶段在调查期间须即时暂停接种。

复星医药在24日午间对这一消息进行回应。复星医药公告称,接BioNTech通知,后者注意到其生产供应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批号为“210102”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新冠疫苗产品存在少量西林瓶封盖有关的瑕疵。

为确保疫苗接种安全,BioNTech和复星集团已发起对该问题的原因调查,并通知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相关主管部门暂停接种批号为“210102”的该疫苗。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用于供应中国香港的批号为“210104”的该疫苗产品也将进行封存,不再发送至各接种点。

香港卫生署署长陈汉仪24日表示,目前已有约15万名中国香港市民接种了涉事批次的复必泰疫苗,前线医护人员发现包装有异的疫苗,已立即停止接种。陈汉仪透露,今早与复星医药展开紧急会议,对方将对德国厂房至香港间的物流链开展调查。

复星医药方面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未有证据表明相关批次产品安全可能存在风险,具体情况以最终调查结果为准。

此次封存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最早由德国BioNTech研发,2020年3月16日,复星医药与该公司达成新冠疫苗研发合作。今年1月和2月,BNT162b2分别获认可于中国香港紧急使用及中国澳门卫生局特别许可进口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多起涉及新冠疫苗的事件引发关注。3月18日,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师刘某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临床分类为普通型。据《健康时报》报道,刘某在检测结果呈阳性前已完成新冠疫苗2针接种。消息一出,引发外界对新冠疫苗有效性的激烈讨论。

除了上述两起事件,最早在欧美批准上市的辉瑞mRNA疫苗的副作用相关报道也常见诸报端。早前,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也陷入血栓等不良反应风波,包括德国、法国等10余个欧洲国家一度暂停接种该疫苗。据相关媒体报道,受阿斯利康疫苗导致血栓的质疑影响,欧洲多个国家的民众对于该疫苗的安全性信心有所下降。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

3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按照相关数据模型来推算,中国要完成70%的新冠疫苗接种才能完成免疫屏障的建立。

张文宏认为,就中国来说,疫苗接种率最好达到80%以上,并强调“上不封顶”,这样才能保证国门开放时的全民安全,“到那时,不接种疫苗的人会吃亏”。

截至3月23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284.6万剂次,相较22日的8046.3万剂次增加了238.3万剂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推算,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约为5.9%,虽然比两个月前已有大幅提升,但接种率仍远远低于张文宏提到的理想数据。

若要达到70%的接种率,则意味着至少有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体量的新冠疫苗接种,对于基层接种能力来说仍有较大挑战。

3月中旬,广州市荔湾区一楼盘物业人员就在自己分管楼栋的微信群里发布了摸底新冠疫苗接种需求的消息,但这一周只有几位业主向她了解情况。

而该楼栋对应的社区约有3个成熟小区、超过2万名住户,但到现在居委会只收到约200个接种需求。一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年轻住户基本上会选择在单位报接种需求,目前收到的主要是附近商铺和自己做生意的人,有些老人家来问,但年龄又不符合接种范围。

不过,还有很多人在观望,他们最在意的是疫苗效果。市民刘女士表示,她周围已经有医务人员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有人出现了发烧、嗓子疼、浑身酸痛等不良反应。她现在问居委会,对方也不清楚疫苗是哪一种、属于哪个厂家,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接种,只说统计需求,“我什么信息都没有获知,所以也就没报了。”

一位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医务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为工作需要每天接触病人,所以她今年初就已经接种疫苗。但是只有一款疫苗有条件上市,接种过的人群并没太严重的副反应,而且在海外国家,也能明显看到接种疫苗的数据变好,所以没有太多顾虑。

根据国家部署,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国民全人群免费接种,从高风险、重点人群,到普通人群,这将是最大规模集中疫苗接种。

张文宏也公开表示,据他观察,按照目前推进疫苗接种的速度,中国一天可以完成500万人次的接种,而就目前整体接种工作的结果来看,疫苗接种是很安全的。

专家呼吁:理性对待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接种新冠疫苗约4亿剂。但前述安全事件的发生让公众对于接种疫苗的态度更加审慎,也让公众更加谨慎地选择接种疫苗的种类。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财新报道,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在近期一次会议上分析了影响疫苗接种意愿两大因素:一是新冠疫情总体平稳,部分群众认为感染风险比较低,暂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防护;二是由于公众对新上市的新冠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存有疑虑,持观望态度。

而从学界及医疗领域传出的主流观点仍强调,关于新冠疫苗的偶发事故不应阻碍疫苗接种的进度,应接尽接才是疫苗接种工作的当务之急。业界呼吁,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大家积极接种疫苗。

针对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对此表示,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个外来的抗原,由于疫苗的特性,还有个体的差异,接种疫苗之后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疫苗总的发生率还是相对较低的情况。

“不良反应除了和个体、疫苗的特性有关系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次新冠疫苗在前期,不管是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还是上市后监测的结果,它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既往已用的上市疫苗同类品种相比,结果是类似的,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王华庆称。

张文宏也公开表示,在疫苗全球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偶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很难回避。尤其是国内还没有形成疫苗接种的习惯,因此大家对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尤其关注。事实上,这些事件不一定跟疫苗接种相关,大家应该科学对待。

针对前述西安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后仍感染新冠肺炎一事,一位疫苗专家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保护率没有达到100%的,此外,针对不同的个体,疫苗本身的保护效果也会产生差异。不同的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有高有低,大部分能够抵御病毒,而有一些因为抗体滴度低有可能不能抵御感染。

该疫苗专家还表示,接种新冠疫苗的主要意义不在于零感染,而在于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几率,他进一步强调:“接种新冠疫苗后即使仍然感染,一般也是轻症,不会导致重症或死亡。在中国接种新冠疫苗已超过7000万剂的情况下,偶然出现一例接种后感染事件,可以看出接种疫苗的获利明显高于风险。这类偶发事件不应该造成对疫苗有效性的怀疑或者负面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接种疫苗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降低重症和死亡几率,更关键在于建立起群体性免疫屏障。“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就像修建一堵墙,这个墙修到100米病毒可能就过不来了,但如果只修50米的话可能就挡不住。”前述疫苗专家称。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宁毅表示,“对百姓而言,可以接种任何新冠疫苗,毕竟降低了超过50%的感染几率,更重要的是有效控制了重症、住院和死亡”。针对疫苗有效率的问题,宁毅指出,“90%的人接种了有效率为70%的疫苗,相当于70%的人接种了有效率为90%的疫苗”。这就表示,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固然是需要关注的方向,为了提高被保护的人群比例,提高接种率同样也是一个重要举措。

图片来源:摄图网

5款疫苗上市,如何选择?

目前,我国共有5款疫苗获批上市,包括由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及科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由康希诺生产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最新获批的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产的重组蛋白疫苗。

除了上述品种,在全球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还包括辉瑞、Moderna生产的mRNA疫苗;俄国卫星V、阿斯利康、强生生产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等。

在自愿接种的前提下,接种何种疫苗成为大众关心的重点。

对于国内已上市疫苗的技术路线差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称,灭活疫苗的成分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最为接近,比较稳定,运输方便,通常免疫应答也比较强,一般采用两针免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腺病毒载体疫苗制备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成本较低,是在我国原有的5型腺病毒埃博拉疫苗基础上研发成功的。该疫苗不仅能够有效诱导产生中和抗体,还能增强细胞免疫。采用的免疫程序是一针免疫,对一些特殊人群应急使用非常方便。重组疫苗则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有别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这是一种新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较高。

前述疫苗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已在国内上市的数款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上都经过了临床试验的严格验证,只有证明安全有效才会获批上市。但从技术路线差异上看,其认为重组蛋白疫苗的安全性可能更高,更适合高龄群体接种。

目前,除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智飞生物联合研制的重组蛋白疫苗已获批有条件上市,丽珠集团也于本月24日公告其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据LSHTM跟踪器信息,截至2021年3月22日,全球共有86款新冠疫苗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13款产品已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授权。国内有条件获批上市共4款,获得紧急使用批准1款,17款处在临床试验阶段(重组蛋白技术路线4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环保板块再度爆发 机构一致看好这些个股

下一篇

制造业企业今年再新增减税800亿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