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都版目标设定“提前”了十年。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片)
2月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2020年、谋划2021年的同时,还总结了成都“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发展成就,为开启“十四五”谋篇布局。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达到1.77万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上升2位至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这是成都过去五年努力的成果,未来五年,这座西部城市的目标是力争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都版目标设定“提前”了十年。
当前,成都已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为其从大城市向大都市转变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 时期成都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城市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极核引领和主干带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是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 三是深化经济地理重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能引擎。五是持续深化经济组织方式转变,构筑产业竞争比较优势。六是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蓬勃动力。七是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塑造天府文化独特魅力。八是持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新典范。九是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地,彰显城市幸福美好生活价值。十是全面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都的2035年远景目标中,不仅要“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还进一步提出“基本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人民生活达到东部地区水平,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导向,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设定目标指数。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36.2%,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8.2%,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
在7大方面的主要任务中,“加快建设重要经济中心, 助力打造全国发展新极核”被放在首位。成都表示,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构建“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持续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做强先进制造业支撑能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举措外,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新经济做强新引擎”。
具体来讲,就是要构建 “六大经济形态+五大重点产 业+优势赛道”发展体系,持续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组建新经济专业化银行,深入推进 “双百工程” 和梯度培育计划,打造新经济企业发展梯队。
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构建各类要素高效链接的数字生态,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基础信息网、枢纽交通网、智慧能源网、科创产业网建设,新建5G基站 2 万个以上。发展区块链、量子信息、“北斗+” 等产业,打造“AI+5G+8K”产业生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开创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构筑城市未来竞争新优势。
其中,实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具体包括“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规模开展全民免费技能提升培训,突出抓好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
实施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建设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积极发展普惠优质养老机构,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新增学位10万个,支持成都国际职教城建设,支持在蓉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民办教育规范 发展,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推进健康成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7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和1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完成1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
实施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坚持 “房住不炒”,构建职住平衡的住房政策体系和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进一步扩大租赁补贴发放面,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悉,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目的在于“提升市民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