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候选案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极限压缩,效率迈入全国领先水平

    2020-11-26 11:42

    报送单位:青白江区

    背景介绍:成都市青白江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创新实施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一站式+一窗式+专员制”等服务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用时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周期极限压缩,审批效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案例经验:(一)以企业信用承诺为基础,推行服务前置审批后置。青白江区推行“服务前置、审批后置、技术先行、容缺受理”,相关企业只需签订一纸信用承诺书即可后置节能审查、施工许可等11项审批事项,仅需把开工前注册登记、项目立项等必审事项交由园区管委会代办,即可实现快速开工。在全国率先将自贸区内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纳入承诺制管理,实现即来即办、现场办结,办理时间减少5个工作日以上。在全省率先试行6类工程建设项目豁免办理建筑施工许可,压减报建周期,目前已有8个项目纳入第一批豁免清单办理。通过实施项目承诺制改革,项目开工前审批事项从23个减少至12个,申请材料从96项减少至47项,开工效率提升65%。

    (二)以做优区域评估为抓手,力促企业拿地即可开工。青白江区在自贸区和各产业园区实施区域评估“1+8”决策模式,政府买单提前实施整体性、区域性评估评审,入园项目直接共享评估评审结果,实现“企业拿地申报评估”向“企业拿地开工”转变。除特定事项外,皆可由各区域管理部门灵活选择或全部选择评估评审。其中,文勘创新实施“统一缴费、线上代办、统筹保障、精准服务”等模式,勘探时间由平均25天/100亩压缩至3-7天/100亩。

    (三)以优化全程服务为关键,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青白江区推进“一站式+一窗式+专员制”服务模式,将注册登记、投资建设、税务服务、水电气通讯报装等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深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涉及项目建设审批的立项、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事项全部划归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统一办理,设置投资建设综合窗口,减少审批部门和环节。对全区343个重点项目的审批服务实行挂图作战,建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投产23项指标的全链条计划,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和预警触发条件,实行提前预警、滞后通报、限时整改。配备50名项目服务专员,已对200余个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代办服务,推动项目建设。

    主要成效:创新实施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一站式+一窗式+专员制”等服务模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全流程审批总用时由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部分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可开工,项目建设周期极限压缩,企业时间成本明显降低。

    截至目前,已有涉及总投资631亿元的91个项目纳入承诺制服务,其中66个项目已提前开工建设。累计完成13个项目地块区域评估,综保区标准化厂房、万达广场等重大项目已充分运用成果开工建设,欧洲产业城27.2平方公里的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44.5平方公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铁路港及工业区范围96000亩的规划环评、综保区1500亩交通影响评价以及7000亩左右的文物勘探等已全部完成。有关改革经验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关注报道。

    自荐语:青白江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创新实施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一站式+一窗式+专员制”等服务模式,审批总用时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部分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可开工,项目建设周期极限压缩,企业时间成本明显降低,审批效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上一篇

    候选案例:为美好而“崃” 不用多跑路 ——邛崃创新“多证通办”审批模式

    下一篇

    候选案例:推进政务服务下沉 ,提升基层便民服务能力 ——全力打造“家门口”的政务服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