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双流,探寻机场城市“营城”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8-25 23:54

    在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关键时刻,双流开展了对于回答“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内涵、建设路径、关键环节”的学习讨论。多重机遇期下,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将如何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每经编辑 杨欢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门户”定位,意味着三城将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前沿,亦需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机场。

    一个问题是,随着越来越多机场跨越5000万年客运吞吐量的“门槛”,城市应以怎样的逻辑发展机场?

    上海同济设计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匡晓明就曾指出,中国目前已经跨越劳动力驱动时代,到达效率驱动时代,城市的发展将伴随交通而产生飞跃。

    在此背景下,航空经济具有创新特征,新经济产生新载体,新载体就是空港。而以虹桥商务区为代表,机场打造空港商务区则成为大势所趋。

    当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要求下,成都正处于集聚各类资源、创造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日益成为新生产要素汇聚首选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阵地。

    在成都谋划的66个产业功能区中,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所在的双流航空经济区赫然在列,这意味着,代表着成都最新营城理念的产业功能区将体现在空港商务区的建设实践中。

    图片来源:成都双流区供图

    不久前,成都制定《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赋能方案》,其中明确,双流航空经济区兼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及成都高新综保区双流园区等多个创新试点任务。

    在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关键时刻,双流开展了对于回答“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内涵、建设路径、关键环节”的学习讨论。多重机遇期下,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将如何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商圈:关键起点

    业内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机场以及由此造就的空港经济,成为21世纪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开始向机场集聚,产业、办公、商业、娱乐等城市功能逐渐在机场发展,一个以机场为驱动力的现代城市形态——“空港都市区”由此诞生。

    空港都市区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商圈的发展。以虹桥商务区为例,到去年底,已有289家总部类企业聚集,其中投资主体涉及世界500强的企业高达16家。不少“首店”也以此为跳板进入中国、区域市场。

    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轨迹?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执行会长、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学东曾表示,

    空港城市所具有的在全球范围内互联互通特性,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投资需求新方向,消费市场新变化及产业组织新变化。因此,各产业行业、尤其是商业理应优先布局空港城市。

    可以说,抓住了商圈,就抓住了空港商务区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关键起点。

    在外界看来,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发展商圈优势明显。2009年入驻、香港九龙仓旗下的时代•奥特莱斯,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奥特莱斯销售额前五、蝉联西部第一。

    如今,发挥长处、推动创新,将是空港商圈走向国际化、形成独特增长极、进一步带动整个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

    市场早已有所行动。

    △ 澳康达西南中心项目效果图 图片来源:成都双流区供图

    澳康达集团商务拓展总监朱洪伟很早就注意到,成都机场附近综合体发展的商机。他们引进澳康达西南中心项目,正是期望切入此地尚处于蓝海的商业赛道。

    据他介绍,通过自购土地、自建物业、自有品牌、自主经营,他们将在此打造高端文创综合体。作为一种重资产运营模式,综合体需要极高的市场信心。

    对于空港商务区,澳康达显然信心十足——他们甚至在此首次尝试运营五星级酒店,期望寻找更加稳定长效的经营策略。

    朱洪伟形象地将澳康达西南中心比作另一个“奥特莱斯”。加上与时代•奥特莱斯并重的九龙仓二期项目,一个围绕“奥特莱斯”发展的特殊商圈模式在双流悄然开启探索。

    根据现有规划,到2025年,国际空港商务区力争聚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总部10家以上,并将打造若干国际性专业展会、大型综合性和大型商场。

    在国际空港商务区引领下,今年以来,成都双流航空经济区也继续在壮大航空维修,以生态圈思维打造航空特色产业地标;突出航空货运,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

    枢纽:流量之源

    商业的本质是流量,要推动商圈快速发展,连接度至关重要。

    回顾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历程,虹桥枢纽作为基础性工程当之无愧。2009年,上海正式提出,依托交通枢纽打造虹桥商务区,承担商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双重功能。而当时,铁路与机场已在虹桥共同运营多年,甚至有研究指出,空铁联运将可能最高为虹桥枢纽带来1500万的年客流量。

    在枢纽带动下,虹桥商务区存在两条辐射半径:“短线”主要覆盖周边高档社区中外居民,而“长线”则将延伸到整个长三角,虹桥枢纽正充当了上海“西大门”的作用。

    同济大学教授徐磊青曾总结,虹桥商务区理念先进、功能综合,它是高铁新城+空港新城+TOD的新型商务区,“这样的案例在国际上都不多”。

    如今,这种“长短结合”的空间组织模式,在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亦有迹可循。

    作为空港商务区产业规划的编制方,仲量联行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分析,对应于正在建设当中的天府国际机场,双流也刚好位于成都西侧。通过与双流西站的联动,这一区位优势能够助推成德眉资城市间互动,打造空港商务区的“长线”。

    △ 空港·云夜景效果图 图片来源:成都双流区供图

    而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的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的城市设计中,对“短线”还有更为细致的安排。

    据其梳理,未来将共有7条轨交线途径空港商务区范围,高速、快速路及主干路网形成的快速交通集散体系。

    对外,从空港商务区建设起点“空港•云”出发,大约5分钟可达到双流国际机场T1航站楼,20-30分钟抵达成都中心天府广场,30-40分钟到天府CBD地区,不仅与周边地区形成快进快出,还大大拉动空港与主城区、其他区域的空间联动。

    对内,宽达90米的城市绿轴通过地上、地下两个空间,串联起“空港•云”、空港国际会议中心、时代•奥特莱斯等商务区核心功能载体。通过多个“哑铃型”结构,形成连片发展的空间格局,大大提升城市有机更新的步伐和区域价值。

    空、铁、轨交无缝衔接的城市交通骨架,亦为商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此前有专家建议,坐拥机场这一面向国际的交通枢纽,商务区可吸引更多对时间敏感、需要经常跨国出差的贸易、专业服务和技术公司。

    而朱洪伟则提及,汽车销售更需要目的性强的购买者,因此当地居民比中转乘客更符合其市场需求。

    社区:公园城市示范区理念

    △ 凌云湾效果图 图片来源:成都双流区供图

    匡晓明曾观察到,早在2003~2013年,中国就曾经历一场空港经济区和空港新城的建设热潮。

    当时的“新城”沦为地方政府实行土地财政的“噱头”,因而到2014年,空港新城发展进入调整期。眼下,身为新型城市形态的“空港商务区”,更需要成为城市以人为本发展的“探路者”。

    近段时间,在讨论国内知名空港商务区发展经验时,不少学者和大众的关注度愈加聚焦于小尺度街区、社区友好的超前规划理念上。不仅是交通、商贸的节点,更是文旅、生活、创意的节点,有效提升了空港商务区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利好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最重要、最独特的国家定位。眼下,“公园型国际空港商务区”面向未来的诸多探索已率先展开。

    根据空港商务区城市设计,以机场为中心,四个有机复合体如花瓣般展开,形成“空港之花”的基本形态。七个依托绿廊、沿绿布局商业商务文化公共建筑组成“空港七景”,3个城市及公共服务中心和5个城区、片区级公共中心点缀其间,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跃然纸上。

    △ 滨水商业区效果图 图片来源:成都双流区供图

    不同人群的需求体现在设计的方方面面。

    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公园城市示范区理念打造的空港商务区,能让往来的游客、商务人士体验体验到各项过关的旅游、购物、商务等一系列服务,还能在如同公园一样的环境中感受空港商务区的魅力。同时,随着成都市城市格局发展,双流区被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基于成都市对双流区的城市格局发展定位,以及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理念,空港商务区设计引入“12时辰慢生活”的概念,将空港枢纽门户与成都繁华的休闲生活、夜生活商业模式相结合,注入咖啡休闲、美食体验、时尚购物、文创集市、艺术剧场、深夜书屋等功能业态,打造24小时空港不夜城。

    值得注意的是,空港商务区内不少智慧城市的设计,更体现出一个未来城市的发展愿景。

    “未来,空港商务区将依托BIM、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构建空港商务区大数据模型,打造成为集5G场景展示、智慧商务园区、未来社区为一体的公园城市空港商务区示范单元。”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按照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署要求,空港商务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1平方公里核心区,新的“营城”路径加速推开——2020年将以空港国际会议中心为引领,连片开发成双大道与中央绿轴区域,“十大项目”提速建设,“空港•云”、空港体育公园建成投用;

    加速凌云湾区域总部企业聚集,力争年内引进市级重大项目5个以上、区级重大项目10个以上,协议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到2022年空港商务区核心区基本建成,区域整体形象呈现。

    文字 杨弃非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清北”入职街道办,难道不是好事?

    下一篇

    每经24点丨世卫组织:原则上不要求5岁及以下儿童佩戴口罩;香港现首例新冠重复感染案例,专家:抗体衰减速度或超预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