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还不到一年,基岩资本又被监管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肖芮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期我们报道过的基岩资本投资B站“踩雷”疑云有了新进展。5月20日,广东证监局连续公布了对该机构采取的两项监管措施,决定对基岩资本责令改正,对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以及基金投资经理赫旭出具警示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基岩资本刚刚才吃了两个监管警示函,彼时广东证监局对该公司及其总裁黄明麒双双出具警示函,一时间引发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而时隔还不到一年,该公司又被监管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2018年6月,基岩资本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招股书,但此后又多次修改、募资金额一变再变、上市进程一拖再拖,此前号称的“首家赴美上市私募机构”似乎也是遥遥无期。
今年4月,我们曾经报道了基岩资本投资B站“踩雷”、基金净值仅剩三成的案例,详细介绍了“东家-基岩东方价值发现一号私募基金”和“东方价值基金五号私募基金”的情况(《基岩资本4.1亿投资B站“踩雷”疑云:基金净值仅剩三成,涉嫌挪用资金和违规承诺收益?》)。
彼时,我们列出了投资者对该项目的两大质疑:1、违规向投资者承诺8%的保底收益,但截至3月基金净值已大跌至只剩三成;2、此前承诺基金只投资哔哩哔哩,后来却投向了其他标的。
对照此次监管出示的警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对基岩资本的责令改正措施和对赫旭本人的警示函中,广东证监局都指出了问题,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在基金合同补充协议中向投资者承诺最低收益;二是在管理多只私募投资基金产品过程中,未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基金相关信息,且在已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虚假记载。
监管还表示,上述行为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决定对基岩资本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指出公司应当高度重视上述问题,将相关责任追究到人,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对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并于收到本决定书后30日内将整改报告、内部问责情况报告及相关责任人的书面检查报送监管。此外,赫旭对公司存在的上述问题负有直接责任,广东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这一幕有点似曾相识。去年8月广东证监局也对基岩资本出具了警示函,主要原因在于:1、向某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2、未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其总裁黄明麒也因向某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而吃了警示函。
这些情况都是在一年内发生的。作为一家曾号称“首家赴美上市私募”的机构,当前的情形也着实有些尴尬。
公开资料显示,基岩资本2015年8月成立于广州,注册资本1000万元。在给投资者的简介中,这家公司这样介绍自己:作为首批进入中国的综合性投资集团,二十多年来基岩资本一直专注于基金管理及投资银行业务。所主导的融资、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总额合计人民币数百亿元,管理的基金规模(包括人民币基金、港币基金及美元基金)近百亿元人民币,投资的企业及项目超过150家,其中已成功上市的企业逾40家。
而在对于基金业绩的介绍中,该公司表示,基岩资本共发行基金总额逾7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级市场基金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超过750%,处于业界顶尖水平;二级市场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50%,远远超过同期国内私募及公募二级市场基金产品。
这样的背景和业绩,看上去着实诱人。或许也是由于此前投资中概股声名鹊起,基岩资本选择了赴美上市。2018年6月,其正式向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基岩资本IPO拟募集资金7000万美元。有意思的是,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内该公司连续多次更新招股书,募资金额一变再变,由此前的7000万美元大幅缩水至3000万美元。彼时市场就有“流血上市”的声音传出,但被基岩资本方面否认了。
不得不说,这段上市之路走得还是非常坎坷。而随着基金产品的状况以及监管的介入,基岩资本一度号称为赴美上市的中资公司做基石投资者、立志做“首家赴美上市私募机构”的目标,似乎显得更遥遥无期了。
据悉,基岩资本方面向媒体表示,针对监管提出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要求,积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加强基金资金募集管理和投资者信息披露管理。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