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韵 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汤辉
正在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上,作为七大展区中的唯一一个非实物展区,服务贸易展区就像是一个智慧大脑,每一项展示的新服务和新技术都将给产业创新升级带来新思路。
自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后,全球知名基础设施全方位综合服务商AECOM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区管理总部,今年AECOM再次参展,首发中文版年度全球基础设施报告,为中国乃至全球城市的前瞻规划提供参考。
三位嘉宾与现场观众互动
从左至右分别是刘泓志、刘岱宗、谭峥
AECOM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品牌与战略发展负责人刘泓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的本质是公共服务,因为有某种需求才会提供服务,当服务完成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在这样的平衡之后形成了城市的样貌。今天城市的构成就是一个个项目相互影响的结果。所以一个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商就是要将每一步棋下漂亮,将利益与生态平衡好,构成一个好的良性循环。”
城市中,出行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质量,随着各种创新技术在交通出行领域不断涌现,未来出行产生了更多的可能。但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认为,技术并不是迈向未来的必然,其问题的关键是技术要服务于人的需求。
谈到未来技术的应用,刘岱宗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应该更为理性、客观且可持续地看待技术发展。刘泓志则看到,现代交通规划的一大误区在于规划的对象是“车”而非“人”。
刘泓志表示,目前我们正再一次面临着新型驾驶技术改变社会样态的节点。这意味着,城市的发展不应该只被技术突飞猛进的潮流裹挟向前,而应该将人的需求作为城市规划与科技发展的关键考量。
现代基础设施技术用时间证明了其对于城市发展行之有效的价值,但科技的发展正使其面临着革新的机遇与挑战。正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谭峥教授所言,基础设施只有融入到文明中去,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则必然消逝。
而摆在现代城市面前的课题,是技术的发展与人居环境品质脱节的现状。对于这一现状,刘泓志同样强调了革新的重要性,他表示,基础设施领域要主动去寻找其他技术领域的结合点,通过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从根本上提高人居环境品质,让技术发展服务人的生活。
那么在城市规划中,什么才是面向未来的智能道路设计?刘泓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打破传统思维,以开放式的区块设计为城市创造各种尺度、形式与质地的街道公共空间,让街道成为城市更具价值的资产,成为居民们释放创意与活力、沟通互动的互动空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