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实习编辑 汤辉
医药行业多受投资者青睐。二级市场有着“喝酒吃药”的说法,今年前8个月A股医药生物指数涨幅接近三成,超过上证指数同期的涨幅。但2018年8月至今,在港股上市的8家未盈利生物制药企业中,已经有4家公司跌破发行价。而在近期排队科创板的企业中,也有部分生物制药企业被外界认为估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现象背后是资本泡沫散去回归理性,还是整个行业洗牌?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特佳)创始人、董事长蔡达建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虽然医药生物指数在上涨,但这种上涨都集中在头部企业,医药行业投资的审美标准体系已经生变,有三类企业是资本的新宠,一是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大分子药企,第二类是相对来说技术前沿一些的公司,第三类是诊断领域的公司。
投资环境会慢慢变好
近年来,政府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动作频频,医药行业进入大洗牌、大整合的新阶段。麦肯锡全球资深合伙人、中国区医疗健康咨询业务负责人Frank Le Deu日前在公开场合用“寒武纪大爆发”来形容当下的中国医药行业。寒武纪是地球还处于进化阶段的远古时期,生命形态尚未出现但已在孕育之中。
在蔡达建看来,当前医疗健康行业的改革加速,在重塑、筛选企业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巨大变化。
记者注意到,始于4年前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在与去年底发布的“4+7”带量采购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既在打破成熟品种的价格体系及市场格局,又在成为创新药品的研发推力。
这些都在倒逼传统企业转型。蔡达建指出,很多传统企业在思想、资源准备、技术储备等方面不太充足,在这一轮调整中显得有些被动。这一轮调整对大部分仿制药企业是极大挑战,那些产品方向跟医疗本源关联度尚有距离的企业困难则更大。在他看来,品种有独特性、产业链比较完整、或者有长线品种的企业可以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
从去年开始,行业内普遍感受到一丝凉意,蔡达建也表示投融资“非常寒冷”,达成合作整体的难度比过去要大得多,但募资体系在慢慢重建,长线资本在积累力量,产业资金的合作在逐渐达成,投资环境应该会慢慢变好,不会更冷。
转型重构医药投资审美标准
尽管行业还在震荡与洗牌之中,医药产业作为朝阳行业,一直备受资本青睐。今年前8个月,申万中证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139.71点,涨幅28.56%,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为15.73%。
但仔细梳理可知,这种涨幅集中在医药龙头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截至9月19日收盘,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金域医学(603882,SH)今年上涨142%,CRO龙头泰格医药(300347,SZ)今年涨幅超过110%,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今年涨幅接近70%,血制品龙头天坛生物(600161,SH)涨幅约58%。
蔡达建认为,对于大多数医药企业来说,现在处在一个估值的低位。凡是之前产品核心能力有疑问、自身又没有独特能力的公司,估值还会继续下行。
“医药行业的整个审美标准体系变了,大家都要用新标准了。这跟我说的产业大转型大转弯有关,这一轮转变对企业来说挑战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上市公司面临着估值的下行压力。”蔡达建表示,短期内大家有一些困难,但是谁能够在这个困难的环境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就能赢得未来。
在蔡达建看来,未来投资机构会更看好三类企业——第一类是已经从基础理论走到临床应用和市场化运作的生物大分子药企,这是现在市场上最大的热门;第二类是属于CAR-T、基因治疗等相对前沿领域且有很好前景,又已经获得大家认可的公司;第三类是以精准医疗领域的诊断产品为研发方向的公司。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