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世界级湾区需要一个怎样的深圳?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8-19 22:02

    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深圳必须成为世界市场中那个不可替代的“节点”,如新加坡、迪拜那样,不囿于先天条件的限制,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枢纽地位”,不断提升辐射能力。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实习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

    40岁的深圳,收到一份大礼。

    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出炉,这是自1980年8月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

    从“特区”到“示范区”,各界普遍认为是“关键时刻的重要升格”,引发诸多猜想。

    资本市场上,今天A股开盘,深圳本地股集体暴涨,近70只个股掀涨停潮,深圳板块市值飙涨2500亿元。

    坊间不断讨论着中国“顶级城市”的格局变化,还有不少朋友直言要抓住机会,不愿“80年代错过深圳”的遗憾再上演。

    当然,《意见》明确的新目标,不只将影响深圳未来的走向,更事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正如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所言,像过去那样靠一个城市“单打独斗”地参与国际竞争,现阶段是不可想象的,“一定是一个群体”。所以,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一个世界级湾区,四个核心引擎都要能“打”才行。

    也因此,志在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深圳,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引擎”,深圳够不够格?

    过去40年,深圳书写了许多堪称“奇迹”的故事。其中,又以经济上的快速崛起,引人侧目。

    2002年,深圳GDP总量超越重庆排名全国第四,此后不久又超越广州,跻身全国三强,“北上广深”该改为“北上深广”的声音不绝于耳;去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9.33万元,远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在一线城市中遥遥领先。

    与内陆城市相比,深圳足够优秀。若是放大到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其他几个世界级湾区来看,深圳要成长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擎”,仍需努力。

    先来看几个基础指标。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王牌”,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GDP总量达10.8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总量近1/8。其中,四大核心城市先后排名分别为深圳、香港、广州、澳门。

    根据各地统计部门及公开资料整理(注:以上均为2018年统计数据) 制图:城市进化论

    这一年,深圳迎来GDP总量首次超越香港的历史性时刻。要知道,1979年,深圳设市第一年GDP仅为1.96亿元,同年香港GDP为350亿元,是深圳的178倍,“深圳速度”可见一斑。

    不过,图中反映出的另一问题是,尽管香港如今面临着2009年以来经济最低迷的境况,但其人均GDP依然远超深圳。以人均GDP排序,澳门第一,香港第二,深圳、广州还有不小差距。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希望,深圳能够“再上三个台阶”:“首先通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把人均GDP从2.5万美元左右提升至4万美元水平,达到东京湾区水平;其次,实现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将人均GDP翻番,达到纽约湾区人均8万美元水平;第三,通过科技创新,达到旧金山湾区人均10万美元的水平。”

    根据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整理 制图:城市进化论

    作为城市经济的基础单元,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毋庸置疑。这一点,深圳表现一直可圈可点,培育出不少龙头企业。

    在今年7月公布的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共129家,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有20家,分别为深圳7家、香港7家、广州3家、佛山2家、珠海1家,行业涉及金融业、房地产、互联网、制造业等领域。

    坊间一直有一种说法,深圳的创新力主要来自企业,这背后其实诟病的是这座年轻城市在高校教育上的短板。

    几天前,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正式发布,在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名单中,深圳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两所深圳高校,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大学”榜单,分列全球第346名、全球第451名。

    对比来看,广州、香港不仅有数量上的优势,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均排在全球101~150名之间,领先不少。

    根据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整理 制图:城市进化论

    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拿什么留住年轻人? 

    事实上,在这份不足5000字的《意见》中,既有诸多扬长之举,也有明显的补短板之意。比如教育——

    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深圳“缺高校”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种种迹象表现,其也在极力改变“高校洼地”的形象。昨天,城叔也在《摘掉“高校洼地”的标签,深圳的机会来了》中,专门探讨了这一话题。另一个问题还在基础教育上,深圳“缺学位”愈发严峻。

    城叔之前在《深圳到底有多缺学位?》中分析过,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深圳有147.6万中小学生,734所中小学,平均一所学校拥有的学生数量达2010.9——多出广州一倍(2018年数据)。

    这几天,《南方周末》一篇“深圳为何不愿拿地建高中?”的文章引起不小讨论,为什么在深圳“上高中难过考大学”?一名规划系统官员给出的解释是,建高中既不是区一级的职责,建成后也不属区里的政绩,所以“现在各区都不愿意拿自己的地出来建高中”。

    如果教育始终不能让人满意,深圳如何成为“民生幸福标杆”?

    作为内陆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又拿什么留住那些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没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创新驱动发展又该如何实现?

    长远来看,大湾区覆盖约7000万人,需求、潜能都是巨大的,而唯有一个处处“以人为本”的深圳,才能为粤港澳大湾区汇聚全球人才、参与世界竞争提供裨益。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意见》出给的5大定位中,不仅包括“民生幸福标杆”,明确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还包括“法治城市示范”,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事实上,作为一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框架下的融合试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一个关键环节,正是制度规则对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曾表示,制度规则主要包含标准的制度(如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工业标准等)、政府关联的监管标准以及法律标准等三个方面。

    在他看来,对接最大的痛点,在于职业管理体制不同,“内地往往都是以单位为主,港澳很多建筑师、会计师、医师自己签字就可以”。因此,要真正实现粤港澳“互认和开放”,一方面应该标准先行、单边开放,另一方面则需促进内地全面深化改革。

    就在今天,深圳下发通知,将在全市推广前海蛇口自贸区探索的43项改革创新经验,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

    深圳必须成为世界市场中不可替代的“节点”

    究竟什么样的湾区称得上世界级湾区?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城市进化论

    张燕生直言,如果广东的发展水平——包括现代化水平、法治化水平、市场化水平等能达到港澳的水平,就是世界一流的国际化。

    这既是广东的方向,更是深圳的目标。

    事实上,今年2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时,就曾有评论指出,香港在湾区内的“龙头”作用毋庸置疑。一个佐证是,文件中提及香港多达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

    半年后,《意见》发布,深圳被赋予极高地位,肩负着“到本世纪中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的重任。

    城叔有些好奇,虽说深圳一直被奉为内地城市的“学习标杆”,但其在国际上,影响力究竟几何?

    我们查阅谷歌图书语料库发现,和广州、上海这类历史悠久的国际都市相比,深圳的知名度(话题度)还明显不够。从其自身来讲,两次特殊事件,都曾引发较大关注。

    上世纪90年代,新中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获批,这一突破性的举动引发大量外文书籍讨论;到1990年左右,深圳的词频曲线迎来第二次明显上升,被认为与那场著名的“南方谈话”密不可分。

    说明:谷歌图书语料库(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是一种基于7种语言、500多万册图书的图书语料库,它可以通过可视化形式呈现从1800年开始的200多年间,世界图书中特定词汇词频的变化。利用这一语料库,可以了解中国城市在世界图书中提及的情况。

    这次《意见》也明确了多项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知名度的举措,如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显然,深圳需要在更高层级、更大范围,增加显示度和美誉度。同时,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深圳必须成为世界市场中那个不可替代的“节点”,如新加坡、迪拜那样,不囿于先天条件的限制,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枢纽地位”,不断提升辐射能力。

    诚如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所言,全球城市的本质,就是成为在全球网络中占据支配地位的重大节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周母基金动态:雄安产业引导基金成立;东风汽车拟参与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

    下一篇

    这一次,深圳代表“国家队”出征 │ 专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