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16年,鲍里斯在伦敦市长的位置上维持了8年之久。对生于美国、有多国血统的鲍里斯而言,此段经历也是其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在宣布竞选保守党党魁时,鲍里斯集中回顾了八年市长生涯,几乎没有提及外交大臣的经历。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鲍里斯在唐宁街10号门前发表就职演说 视频截图
从“脱欧”到“拖欧”,英国已经送走了2位首相,迎来了争议颇大的第3位。
英国时间7月24日,正式就任的鲍里斯·约翰逊在唐宁街10号外发表就职演讲,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英国会在最后期限前脱欧,“没有如果,没有但是”。
目前,英国最后的脱欧日期定在10月31日,而下议院将在7月25日至9月3日休会,实际上留给鲍里斯的时间仅剩两个月。与此同时,由于“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英国经济一直低位运行。如何振兴经济,同样考验新政府。
回想几年前,有记者问鲍里斯·约翰逊什么时候想参选首相,当时还是伦敦市长的鲍里斯用了一个橄榄球术语:“当球被争球双方踢出来的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鲍里斯被认为是英国版的特朗普。但他自己并不买账,三年前的一次电视采访中,鲍里斯提到自己曾在纽约被误认的经历,称其为自己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之一”。
实际上,除了“英国特朗普”,鲍里斯应该更愿意为自己打上“伦敦”的标签。从2008年到2016年,鲍里斯在伦敦市长的位置上维持了8年之久。对生于美国、有多国血统的鲍里斯而言,此段经历也是其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在宣布竞选保守党党魁时,鲍里斯集中回顾了八年市长生涯,几乎没有提及外交大臣的经历。
然而,在这八年期间,鲍里斯收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成功推动了伦敦各方面的发展,在他卸任后,多项指标都出现下滑;有人则认为他华而不实,追求城市建设并没能落到实处,反而让伦敦背上更重的财政负担。
回顾过往,鲍里斯已表明想法。“我现在想在整个国家复制我们在伦敦的成功,释放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创新能量,修复它的分裂。”鲍里斯说。
史无前例的“个性”市长
2008年,作为伦敦市长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鲍里斯就在世界人民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完全改写了伦敦“绅士、儒雅”的惯有形象。
在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鲍里斯需要代表伦敦接过奥运会会旗。在这个严肃的场合下,他顶着一头凌乱的金发,不仅没系好西服扣子、而且手插在兜里走上台——这些细节,被《纽约时报》解读为“伦敦拥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新市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赛后晚宴上,他的一番话再次挑起人们的神经:乒乓球是在19世纪英国餐桌上发明的,当时被称为wiff-waff(挥拍乐),因此,“2012伦敦奥运,是乒乓球回家的时刻”。这一席玩笑话,甚至被英国本国人认为不得体。
8年期间,鲍里斯一直被认为是一名“不合时宜”的市长。2012年,为庆贺英国斩获奥运会首金,他在维多利亚公园玩滑索造势,却被卡在半空;他不顾形象地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留下“黑历史”照片;他甚至会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穿着西装背着双肩包,任由一头金发在风中飘舞——这一金发凌乱的形象,也成为他在各种漫画中的标志。
一向以保守、克制闻名的伦敦人,为何会推举出这样一名个性十足的市长?
有媒体曾经就此问题采访伦敦市民,得到的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在那些将选票投给鲍里斯的人心目中,他幽默、亲民的形象是与其他候选人相比最大的优势。特别是作为保守党的一员,他另类的做派吸引了不少“粉丝”,也帮助保守党在时隔数十年后夺回伦敦市长的宝座。
作为伊顿公学的校友,卡梅伦曾对他评价,“对世界上其他政客来说,吊在滑索上必然是灾难。但是对鲍里斯,却是绝对的荣耀”。
站在风暴中心
但鲍里斯的风格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人评价,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吸引拥虿的原因同时也将遭致反对者,且后者的数目不会少于前者。
2011年8月6日,伦敦托特纳姆区爆发骚乱,其激烈程度被认为是“伦敦30年来未见”——300多人聚集在警察局附近,焚烧警车、公共汽车和沿街建筑,切断交通、劫掠店铺。源头是鲍里斯推行的一项政策:为提升城市的安全性,鲍里斯支持警察在街头拥有拦截搜查的权力,但最终恶化了城市中种族矛盾。
“始作俑者”鲍里斯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时,他正处于休假当中,且一度宣称“不会因此提前结束假期”。直到9日,鲍里斯才姗姗来迟——暴乱已威胁到即将于2012年举行的奥运会,因为该地区不仅是五个赛区之一,而且距离主体育场等关键设施仅6公里。更重要的是,他即将迎来2012年连任选举。
如何在矛盾中推进变革,构成了鲍里斯执政伦敦的一个主题。在暴乱向其他区扩展的危险之下,鲍里斯最终打破传统,为伦敦警察配上防暴水枪。波折之中,鲍里斯最终实现其政策目的——在鲍里斯执政期间,伦敦的凶杀发案率降低了五成,涉刀凶案率也下降了三成以上,而这两项指标在其卸任市长后的两年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
而在他推动的变革中,提振伦敦经济活力、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另一个重要目标。
2015年,为了带动夜间经济发展,伦敦计划推行24小时运营地铁。额外的工作负荷使地铁工作人员感到不满,在当年7月发动了“13年以来伦敦地铁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数百万人受到影响。尽管有替代交通方式,但仍然有许多人被迫选择步行上班。矛盾甚至在他卸任后仍未完全解除——2017年1月,另一场更大范围的地铁罢工再次发动。
但从经济数据上来看,该政策为伦敦带来了更长远的影响。伦敦一家咨询机构分析,夜间地铁带动的夜间经济总额至少为170亿英镑,且能带来超过70万个工作岗位。他卸任后,调查机构Yougov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伦敦人觉得鲍里斯干得“不错”。
大修大建出新伦敦?
但也有人认为,鲍里斯的政策许多都是延续上一任市长肯·利文斯通,而且他习惯于建立以他的观点为核心的团队,为他的想法细化出具体的措施。《纽约客》杂志将他管理城市的方式形容为“经营企业”——他甚至雇佣过经营高手蒂姆·帕克做“伦敦CEO”,后者随即被他解雇。
不善于经营城市,是不少批评者对他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极易被华而不实的事物所吸引,在大修大建的同时为伦敦带来负担。
细数鲍里斯的成绩,一串基建投资金额十分瞩目:6000万英镑用于东伦敦的电车;3亿英镑购买的环保双层巴士,由于无法应对炎热天气,需要另一笔巨大开销用于升级;600万英镑在奥运村中建造轨道塔。此外,还有更多无疾而终的项目:在位于泰晤士河河口的“鲍里斯岛”上造价500万英镑的机场、总投资4300万英镑的花园桥……
他最得意的项目莫过于“自行车革命”。2010年,继承利文斯通的设想,他打造了公共自行车系统,被称为“鲍里斯单车”。用户只需一张银行卡,就能在伦敦市区和近郊区的诸多停车点方便地租用单车出行。与国内共享单车不同的是,该单车收费高昂,且必须停靠至停车桩才能结束计费。
但在鲍里斯本人的带动下,伦敦掀起了一股骑行的热潮——在其任期结束时,伦敦市中心有24%的交通方式通过自行车进行的。就连回顾任期时,鲍里斯无不遗憾地指出,他应该修建更多散布在城市各处的自行车道。
尽管如此,在他卸任后,不少项目最终均难以避免“烂尾”结局。在《卫报》一篇文章中,双层巴士由于后续投资而惨遭荒废,电车项目一周仅能运送4名乘客。作为鲍里斯对伦敦改造的标志,“鲍里斯单车”也在去年退出历史。
如今的鲍里斯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八年执政伦敦的经历能否辅助他重振英国的经济还未可知。此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仍旧是脱欧大业。
如果鲍里斯不能在10月底完成脱欧,鉴于2016年公投脱欧与反脱欧52%:48%的结果,主张留欧的工党党魁科尔宾就可以有充分的民意“改朝换代”。
是一手将英国拉出脱欧泥潭,还是“过把瘾就下台”?鲍里斯的时间还有三个月。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