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大涨后,多家股票策略私募收益翻倍。虽然年内收益率惊人,但产品净值却仍在面值以下,甚至有的产品净值还不足“一毛”。
僵尸基金正在“满血复活”。
年初以来,A股快速上涨,股票多头私募可谓大放异彩,更有机构给出了200-300%的年内收益业绩。
虽然2018年曾出现基金清盘潮,仍有“超低净值”私募找到了翻身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产品惊人收益率背后,最新净值仍不足“一毛”(0.10)。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97只多头策略产品年内收益超50%。其中,11只产品收益更超100%。
如上图所示,本文选取了8家年内收益排前50名,且最新净值在1元面值以下的多头私募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璟行资产和八阳资产位列今年收益排名前两位,代表产品年内收益分别为436.52%和297.12%,但最新净值为0.955和0.620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产品涨幅势头猛烈,但上述两只产品净值仍在面值以下。回溯历史净值发现,两只产品净值一度跌至“一毛”(0.10)以下。
另有两家私募产品年内收益超100%,但在过去半年内净值曾只剩“几分”。其中,一家名为富德润的私募机构,虽然旗下产品最新收益为150%,但最新净值仍不及“一毛”。
上述私募的共同特点是:管理规模小,旗下产品数量不超过5只,并未设置普遍的0.7强制清盘线。
私募普遍实行0.8预警线、0.7清盘线的“行规”,主要受到资方性质决定。由于私募发行产品主要依靠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为保障投资人利益、控制下行风险,则需要设置清盘止损标准。
一些知名私募并不受清盘线的束缚,比如擅长左侧投资则会遇到较大的净值波动,对其投资策略有较深了解的投资者和代销渠道,就不会要求硬性清盘,而是通过长期持有等待净值修复。
另有部分私募机构遇到跌破止损线后,会选择与投资人沟通,降低止损线标准使基金产品继续存续,这就考验渠道与投资人对私募管理人的信任程度。
一位头部私募渠道经理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清盘标准通常是发行渠道设定,如果私募使用自营资金投资,则没有所谓的清盘标准,对产品本身也没有影响。
实际上,新成立或业绩不理想的私募,往往难以在代销渠道募资,需要用自有资金做出业绩吸引投资者。
因此,通常出现部分私募前一年业绩突出,次年则在榜单前列消失的情况,这受到资金量、投资人预期与赎回等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A股持续震荡下跌,多头私募普遍遭受大幅回撤,导致产品清盘。
私募排排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清盘的私募基金累计8013只,其中提前清盘数量5069只,股票策略产品清盘3602只。
对于私募修复超低净值的策略,华尔街见闻联系了上文提及的私募机构,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有回应。
实际上,不乏基金经理对清盘“高度敏感”,比如2017年股票私募的冠军——上海希瓦资产梁宏,他的一只产品在2018年曾逼近清盘线。
梁宏设置的清盘线是0.8,他把大部分仓位在净值跌破0.83以后坎在底部位置,并采取低风险策略将提升净值。从中可一窥基金经理修复净值的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1)保留了不高于10%的长线仓位;2)通过收益互换换来活跃度较好股票,采取T+0交易;3)集中公司优秀短线交易员,采取严格止损的短线交易;4)在债市底部趋势,配置低风险、收益不错的债券;5)场外期权组合配置;6)货币基金和国债逆回购。净值回到0.8后,中长头寸仓位加到两成。净值0.9附近变成三成多仓,之后增至四五成仓位。
华尔街见闻 孙建楠 封面图来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