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27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会晤,这是两位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后再次会面。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地时间今天下午6点30分,备受瞩目的第二次“金特会”在越南河内正式拉开帷幕。
回想去年,首次“金特会”选址新加坡,曾引发其成为下一个“日内瓦”的诸多猜想。珠玉在前,作为在经济体量、国际知名度、办会经验均逊色许多的“继任者”,越南首都河内的中选再次引发讨论。
为什么是越南?《中国新闻周刊》援引越南中央通讯社报道指出,政治稳定、安全系统有效可靠,曾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世界经济论坛东盟峰会等多场重要国际会议,经济发展模式令人印象深刻,且与美朝两国均有友好关系是越南成为主办国的主要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都河内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与2018年新加坡“金特会”的2000多人围观相比,河内将迎来3000名媒体记者的“大阵仗“。随着世界目光再度聚焦,河内能否迈出新的发展脚步?
下一个“旅游热门地”?
借由国际会议推动旅游发展的故事,对河内而言并不陌生。
早在2006年,APEC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为河内带来了110万外国游客,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11%,而旅游收入达到14兆越南盾,同比增长达到26.8%。在巨大需求的催动下,12000家旅游公司在河内诞生,该数据在前一年仅为5000家。
这次,有了“金特会”这一大IP的带动,当地人对于旅游的收益有了更多的期待。此前,越南国家旅游部副部长Ha Van Sieu谈到近期筹备的“金特会”时就表示,“金特会”给了越南一个推广旅游,吸引全球媒体将注意力集中在越南身上的绝好机会。
商家已率先嗅到了新一波旅游经济的发展热潮。他们摩拳擦掌,纷纷拿出各自看家本领:
街边随处可见商店“蹭热度”贴出的最高打折40%的折扣信息;
有餐厅推出特别款主题汉堡,将两位领导人的姓名植入汉堡名称当中,“Dirty Trump”“Kim Jong Yum”引人遐想;
正值河内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和平城市”称号20周年,“河内-和平之城”立牌竖立在不同路段——为城市打造一个便于传播的定位,河内显得“煞费苦心”。
种种动作表明,河内希望借“金特会”进一步打开国际知名度。但距离成为知名旅游城市,河内似乎还有不少路要走。
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越南旅游,可能是去岘港、芽庄,或者胡志明市,至于河内,除了“首都集邮爱好者”,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城市。
“与岘港这些越南热门旅游城市相比,河内在基础设施、城市文明程度上,确实有些‘赶客’。”有网友在线吐槽,“我去了一次后,完全没有再去的念头。”
交通是旅行中必要的衡量因素。去年,越南交通部下属交通发展策略研究所所长Pham Hoai Chung指出,每年河内因为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0-12亿美元,这主要来自一年高达100万小时的工时损失。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河内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摩托车,而对于河内来说,除了等待首条地铁贯通,一个更为遥远的解决方案是,落实2030年对摩托车的禁令。
此外,相比南边的胡志明市,越南的首都更小且更传统。直到2016年,河内才放开了对午夜12点后商业活动的限制,在此之前,所有娱乐活动在此时间内均被禁止,警察强制命令享受夜生活的顾客直接回家;大型车辆也只有在晚间才允许进城,以免增加拥堵。
传统与开放的矛盾体
把目光聚焦在河内这座城市本身,它的传统不仅仅体现在旅游环境这一个小切口上,更映射在其经济的发展中。
据了解,越南在1986年就出台了“革新开放”政策,并在2006年出台的新《投资法》中取消了对外商投资的诸多限制,但开放经济并没能在河内迅速落地生根。直到2017年底,在麦当劳门口大排长龙的景象才在河内出现,而此前,麦当劳已在胡志明市开了16家门店。
作为越南两个最重要的城市,北边的河内与南边的胡志明市,分摊了越南政治与经济中心的职能。此前有人统计,胡志明市所在的湄公河三角洲占据了越南全国1/3的经济体量。
仅比较这两座城市,以2018年数据为例,胡志明市名义GDP约为608亿美元,名义人均GDP为7089美元;而河内这两个指标预计分别为401亿美元和5080美元。
曾在上世纪举家迁至胡志明市的河内人艾略特对故乡的印象,在他40年后返乡时仍能与现实相对应。
据他观察,河内就仿佛被时间“冻住”了——一直到“革新开放”政策推出10年后,河内才开启了十分缓慢的改变。传统的工作生活模式与越南整体的国际化进程产生了错位,更多年轻人像艾略特一样决定南迁。
尽管首都地位与资源仍吸引着大量周遭的人流涌入河内,但这并没能赶上人口的外溢速度。据统计,到2010年为止,越南人口总体上仍然保持着从北向南的净流动趋势。
对于城市特质相对保守的河内,需要面对的仍是如何进一步开放。
事实上,与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类似,外向型经济早已构成了越南经济的主题。自“革新开放”起,越南就在不断加速与世界合作的步伐,到如今,越南已生效的FTA达12个,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同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进出口总额超过GDP的国家。以2017年为例,其进出口总额几乎是GDP的两倍。
河内也并非没有国际化基因。法式教堂与排楼错杂分布在河内的街角巷尾,越南两种最具国民性的饮食随处可见——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米粉和随法国殖民者传入的滴漏式咖啡和法棍。被称为“泡在咖啡中的城市”,河内密集的各式咖啡馆、和等待滴漏中度过一天的生活方式,已然构成了重要的城市名片。
而现在,河内参与全球化的角色正从被动走向主动,更多来自民间的趋势显示出河内迈向国际的基础。作为河内主要的交通工具,造成河内街道拥堵的摩托车大部分来自日、韩两国;在大型商场内,到处是习惯高消费的购买者——与河内数百美元的人均月收入水平相比,消费热情十分强烈。
这些需求逐渐反映到了经济层面。去年,河内首次超越胡志明市,成为越南国内外商投资额最高的城市。
一面是对传统的坚守,一面是亟待实现突破的国际化,两方的交织下,河内独特的风貌正在形成。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