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包晶晶
▲亿达之声2019新年音乐会现场
一家企业、一个公益品牌、24个年头、6万多儿童受益、数十万人触碰世界顶尖艺术……这是亿达中国“用艺术提升城市气质”的公益之路。
2018年12月22日晚,当著名指挥家、小提琴家乔治·哈拉威姿卡重返舞台,伴着《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北京国图艺术中心再次掌声雷动……历时8天,献演全国六座城市的“亿达之声2019新年音乐会”顺利落下帷幕。
文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高雅艺术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正在缩短,这是中国社会经济繁荣带动精神世界充盈的表现。殊不知,高雅艺术走向大众,并为之欣赏、接受,并非物质繁荣后的必然结果,它需要助推和培育。
从1994年到2018年,从大连一座城市,到北京、上海、武汉、长沙、郑州六地巡演,饱含着对城市和人民的热爱,秉承“企业为社会而生存的理念”,“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已经走过整整二十四个春秋。
从陌生到熟悉、从自发到自觉,一份回报社会的初心逐步升华为用高雅文化艺术提升城市品质和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美好理想。作为受惠于城市及其百姓的企业,在不断为社会、为城市打造优质的产品,为城市的产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质量,已成为亿达中国自觉的社会责任担当和不懈追求。
▲联投·亿达之声2017新年音乐会,乐队设备因雾霾滞留在高速公路,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部分成员改穿着白色衬衣演出
“亿达之声”——因感恩而生
时钟回拨24年前,时值1994年国庆,为表达对社会各界的感谢,亿达主办了“永恒的旋律”国庆文艺晚会。王昆、才旦卓玛、马玉涛、郭颂等知名艺术家受邀赴大连演出,演出门票由亿达免费赠送,获得各界一片好评。
“比起请客吃饭,在音乐声中传递情谊,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这种答谢更有意义”,那场晚会让亿达人产生了这样的思考。
2000年,亿达确立了“立意发展,回报社会,以人为本,文化兴企”的企业基本理念,提出了“企业为社会而生存”的企业社会观。
同年元旦,亿达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首次以“亿达之声”冠名举办了海外华人音乐家新年音乐会。在因“千年虫”问题航班延误的情况下,为保证演出按时举行,亿达重金包机将音乐家接到大连。参加演出的音乐家韩晓明说:“看到亿达人对艺术这么尊重、这么用心、这么投入,令人感动!”
随着人们对“亿达之声”的认可,亿达对演出效果的追求也越来越高。2003年,中央民族乐团、英国百老汇歌舞团、俄罗斯伏尔加国家歌舞团呈送的三场演出标志着“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上升到国际水准,世界顶级艺术享受与市民之间不再间隔万水千山。祖宾·梅塔、奥科·卡姆、邵恩、克里斯蒂安·雅尔维等世界著名指挥家以及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波兰华沙爱乐乐团、芬兰拉蒂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德国哥廷根交响乐团、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先后应邀登上亿达之声的舞台。
▲2016年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现场
以艺术提升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意大利音乐大师威尔第曾说:“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
长期以来,由于音乐在国民教育中比重较轻,人民对于高雅音乐的鉴赏力存在一定缺失,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人们与高雅艺术的“隔阂”。
在亿达人眼中,作为从城市怀抱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新年音乐会的意义不只是答谢,它还可以成为普及高雅文化艺术的平台。让人们走进音乐厅和剧场,潜移默化中将生活与高雅艺术相融合。
于是,受邀倾听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的不再只是客户、伙伴,慈善义工、孤独症儿童、山区音乐教师和孩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进了“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大厅。从此,亿达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变得更加主动和自觉,也越来越专业,一份初心升华为用高雅文化艺术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真诚行动。
2014年,德国哥廷根交响乐团首次来华演出,登台武汉。有感于亿达之声的悉心筹备,原媒体人、自媒体账号“明姐的朋友”创始人明玲在其公众号中这样写道:“让我最欣赏的是这场演出中举办单位亿达为观众们尽心准备的节目单和一个珍贵的新年礼物:一张交响CD……做事如做人,见字如见人,在小小的节目单上做得如此完美,不动声色地体现着亿达对艺术的敬重。”
不知从何时开始,年底请客吃饭的风气变成了共同欣赏音乐会,城市文化悄然发生着改变。在“亿达之声”的启蒙和引领下,以交响乐为代表的高雅艺术不再是“阳春白雪”,喜欢交响乐、渴望欣赏高雅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为满足更多市民的艺术享受,“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演出场地从当年仅能容纳千人的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广电中心剧场,搬到可容纳3000人的世博广场,又升级至更为现代化的国际会议中心大剧场,直至走出大连,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接连奏响,出现了万人争听交响的盛况。
2016年12月20日,“联投·亿达之声2017新年音乐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如期而至。观众们不会知道,在乐团结束了北京的演出赶往武汉的途中,因受雾霾影响,包括大件乐器、演出服、乐谱在内的设备器械全部延滞在高速路上。亿达团队会同乐团、合作伙伴在24小时内紧急调集演出设备,在武汉市民和中国艺术家们的雪中送炭,及亿达和琴台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竟然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威严庄重、奔放激昂的乐曲准时奏响在琴台音乐厅。
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认识并认可“亿达之声”,在享受高雅艺术的同时,市民素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变显而易见。
“我记得上世纪末,亿达在人民文化俱乐部举行新年音乐会。满场乱走动的串座位的交谈的,手机声此起彼伏,中场离席的、乐曲演奏中出去上厕所的……算起来,亿达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花大价钱请大连人听交响乐,培养出一批观众。现在的音乐会观众,与乐队互动、鼓掌把握时机、安静、沉浸感、退场秩序等等,还真当得起‘高素质’仨字儿。”这是“亿达之声2017新年音乐会”大连演出结束后,《大连晚报》采访中心主任张晓帆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边走边画》里写的一篇随笔,文章的标题是《耐心点,我们会慢慢高雅起来》。
从2000年受邀参加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到跟随亿达走入武汉琴台音乐厅,张晓帆用笔触记录下了多年来亿达之声为城市气质所带来的变化。
在文章的评论区,有网友深情地留言:大连有两大文化现象:一是上车排队,一是亿达之声。
▲亿达之声2018新年音乐会现场
坚持企业的文化理想
亿达人深知,文化的普及、发展和提升不会一蹴而就。在亿达人眼中,企业为普及高雅文化艺术投入了一些资金支持,但与它创造的社会效益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没有什么比形成一种美好的文化更有价值,物质财富不会代代相传,可精神财富却可以一辈一辈传承下去。
伴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凸显。作为献给城市的独特礼物,“亿达之声”早在二十多年前开始,就自觉坚守真善美的标准,坚持致力于弘扬健康、高雅、优秀的文化艺术,用让人心中充满希望和诗意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亿达人还邀请中国著名作曲家唐建平创作了自己的交响乐作品《亿达交响》,以表达企业的情怀和文化理想。二十多年的坚持源于企业的文化情怀,更源于亿达“企业为社会而生存”的理念,亿达用默默地坚守,无言地践行着亿达人心中的责任。
伴随亿达中国共同走过24年的“亿达之声”,已从最初的专场文艺演出逐步形成涵括了“亿达之声”新年音乐会、大连夏季国际艺术节、大连少儿艺术大赛、爱心音乐教室工程等多类别、多平台的文化公益综合活动系列,并在2015年设立了“亿达之声文化艺术公益基金”,吸引众多合作伙伴,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亿达人有一个共识:每个孩子,无论生活的环境是富裕还是贫寒,都不应该缺少美育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将为他未来的人生带来无可替代的价值。
于是,从2010年至今,亿达之声爱心音乐教室工程不断延展爱的半径,8年间跨越5省10市,集合了71家爱心企业的力量,为160余所乡村小学捐建音乐教室。通过软硬件架设、由专业音乐教师提供培训、定期下乡送课,6万多乡村儿童在音乐里筑梦,以世界之美开启精彩闪耀的人生。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节点和践行产业园区发展之路2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亿达之声迎来了第24个年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面向未来,亿达人坚信他们在通过各地园区规划和园区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以奉献高雅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继续把对城市的热爱和感激转化为动力,尽己所能、不断创新,用优秀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激发和升华城市理想和城市品质,用文化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用文化艺术的热度温暖城市的灵魂和生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