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对于自己从事创投20多年的经历和感想、2018年投资者和企业家如何面对焦虑、对中国VC和PE市场目前所处的阶段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叶峰
12月7日,在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18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现场,IDG资本创始董事长熊晓鸽与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展开了一场对话。熊晓鸽对于自己从事创投20多年的经历和感想、2018年投资者和企业家如何面对焦虑、对中国VC和PE市场目前所处的阶段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以下是此次对话的摘录。
倪正东: IDG资本1992年成立,1993年进入中国,那时中国VC行业刚开始兴起。您是如何从一个媒体人开始做风险投资,并开启中国VC大门的?
熊晓鸽:很多东西不是可以提前计划好的。我当年离开旧金山,在美国做的第一份工作是杂志社编辑,写了一些风险投资的文章。后来认识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创始人麦戈文先生,有机会正式步入风险投资领域。
1993年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量大概在51亿美元,彼时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我就与麦先生商量想到中国来做风投。现在回过头来想,可能是运气。我特别感激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让我们这些人有机会到国外去学习,看到了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还能把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拿回到中国的土地上来实践。
倪正东:今年迄今为止IDG资本总共有17家公司上市,2018年的成绩单怎么样?募了多少钱,投了多少钱?这是不是你们最好的一年?
熊晓鸽:我们今年上市的公司,有两个是在国内上市,大部分还是在海外上市。投资最重要还是退出。因此我们很期待科创板,它可能给中国的风投带来更好的退出渠道。在今年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今年的投资速度比往年略微放缓,但在全行业还是处于领先位置。做投资说来说去最后还是追求好的回报率,我们一直在思考投什么样的领域,什么样的项目,在什么时候退出,能够取得最好的回报。
倪正东:今年是政策变化最多的一年,投资者和企业家都特别焦虑,您是老司机,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这种焦虑?
熊晓鸽:投资是一份工作,投资人本身就要为你的LP担心。不管什么时候,做投资心态特别重要。
做投资和管基金,也许是一个反周期的行业。因为反而在每一次谷底的时候,你才看得清楚真正很好的机会。大家都很顺,股票都很好,都在烧钱的时候,反而必须要冷静。中国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拥有了全世界最多的基金,但是好的项目是有限的。整个行业如果投资速度过快,对行业的研判又没有那么充分,价格抬得比较高,导致投资成本升高,就可能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
管投,就是管钱,管时间,管你的投资者关系。
倪正东:很多人觉资本寒冬下,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的基金,未来两年,有人说90%的基金都会没有,您认为中国有多少基金管理公司最合适?
熊晓鸽: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分析,我觉得这个数字中国最多是美国的四倍左右,大概1万多家。但不是一下子就变成那么多,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需要一定的成长时间。
倪正东:你们最顺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最不顺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您作为创始董事长,面临的一次最大危机是什么?
熊晓鸽:风投这个行业是很年轻的行业。到今天为止,美国最早的风投也不过是50多年。我们投的每一个公司都希望他能成为百年老店,可是不幸的是科技行业的百年老店非常少,在美国能数得出的百年老店,跟科技有关的一个是IBM,一个是GE。
我们想把IDG资本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自1992年成立至今26年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的路,还有四分之三的路要去走。市场的起伏是一个常态,我们经历了多轮完整的经济周期,每一次危机来的时候,大家慌得不得了,CFO一天到晚找你,问有没有多少现金回来。做基金首先要保证出资人觉得你靠谱,你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处变不惊。
做投资行业,心态非常重要。合伙人在一起,永远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乐观看待任何一种挑战,去迎接它,把困难解决掉,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喜欢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部分时候你都在学习新的东西,这本身就让人保持兴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