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工智能“换人”就业更焦虑?——人机不会对立

    新华社 2018-09-25 10:58

    正是秋收时节,国网浙江省永康市供电公司110千伏五峰变电站内,一台“大脑袋、大眼睛、身高1米左右”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转动顶部的摄像头,采集表计读数、设备工作温度,保障电网在农业秋收期间安全可靠运行。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可对自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有诸多‘拟人化’的特点,如遇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它会在接近1米时减速、0.5米时停止前行,前方阻碍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它就会返回等待。每一轮巡检任务结束,巡检机器人还会自动回到休息室充电,大大提高了以往人工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诸多岗位和领域,机器人正在代替人来作业。而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升高,它们能完成的工作也日渐复杂。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大批企业展示了“机器换人”的最新产品:

    无人物流中,广东图匠数据公司研发的“AI智能货架”可以自动监控和识别库存变化并通知及时补货,理货员减少了;智能招聘中,BOSS直聘公司研发的AI机器人学习了大量应聘者和招聘方的数据后,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人员推送,消解了“纸片人”的痛点,猎头岗位减少了;无人零售方面,猎豹移动推出的“豹咖啡”,只要1分多钟,就可调制一杯媲美大师作品的香浓咖啡,食品制作员减少了……

    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让各领域从业者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感。但一系列研究却表明,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局面影响,并非如想象那样“悲观”。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未来就业》报告,未来5年,尽管7500万份工作将被机器取代,但1.33亿份新工作将同步产生,这意味着,净增的新工作岗位多达5800万份。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重新规划机器与人类的分工,倒逼就业结构深度调整。从低价值劳动密集型生产向价值更高的岗位转移;从重复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转移,产业工人可提前做好转型准备。不过,不必让机器换人的焦虑感造成“人机对立”。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变,职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趋势,但并不会“一棍子打死”。

    七牛云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彭垚认为,未来越来越多公司可能会选择使用自由职业者或专业承包商,新岗位的产生也需要员工掌握新的工作技能。例如,在大数据方面,就有专家认为,掌握数据管理、回归分析、数学、编程等硬技能还远远不够,提升对各应用领域的逻辑理解和好奇心、加强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方的合作、沟通等各项软技能往往更重要。

    “我相信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机器只有芯,而人类有心。人工智能并不是某项技术,而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确定的一种生活方式。”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说,例如,未来制造业都是服务业,流水线上大部分工人将会被机器取代,而人类体验的部分不可能被取代。

    新华社记者 周琳、胡喆、王琳琳

    上一篇

    富时罗素27日7点半揭晓是否纳入A股 上证所将办发布会

    下一篇

    A股三度闯关富时罗素 一波蓝筹股绩优股行情呼之欲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