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赵桥
随着5G和AI(人工智能)的到来,人们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智慧时代。AI让人与万物的交互更加自然,5G让IoT(Internate of Things,物联网)成为现实,覆盖到更多的场景,而IoT的第一站便是家庭场景——智能家居。IDC数据显示,智能家居设备销量持续高速增长,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销量达4.3亿台,预计2022年全球出货量接近10亿台。
在国内手机圈格局趋于稳固、施展空间有限的环境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和一加等在内的手机厂商正把IoT提到更高的战略位置,甚至作为手机行业的第二战场。不过,各家在抢占物联网“大蛋糕”的打法各不相同。
其中,华为宣布大手笔构建“孵化器”,即方舟实验室,该实验室可能是全球最大的IoT互联互通实验室,将推动HiLink认证加速与家居场景创新;而已经上市的小米则选择投资生态链的路线;与华为和小米倡导的较为封闭的生态体系不同,OPPO和vivo联合了美的、科沃斯、阳光照明、极米科技等在内的多家厂商共同成立名为“IoT生态开放联盟”;一加手机则于9月17日早间宣布,以跨界进军智能电视的方式投身于互联网智能家居领域。
巨头布局物联网
伴随着智能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智能终端载体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
长江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从“互联网+”到“物联网x”,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把实体世界的状态和变化,客观、真实、实时、可预测地反映到物联网体系,实现了物理世界与数字化世界的深度融合,是对传统行业的核心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根据IDC数据,智能家居设备销量高速增长,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销量达4.3亿台,比上一年增长27.6%。预计2022年市场出货量接近10亿台,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18.5%。
面对物联网这块巨大的“大蛋糕”,无论是谋求转型的传统制造企业、互联网科技巨头,还是大众创业者,都纷纷积极布局,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从国外来看,2011年,谷歌宣布推出安卓home,希望将一切设备都链接到谷歌系统当中,2014年,重金收购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而在2014年年底,亚马逊推出了智能家居产品Echo。同样是在这一年,苹果推出了面向智能家居的HomeKit项目。美国的搜索、电商、手机巨头几乎是同一时间进入IoT领域,而在此后,中国的社交、电商、搜索企业也纷纷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手机厂商自然也不例外。
手机厂商各自打法不同
对于当下的智能手机行业来说,“寒冬”态势依旧没有改变。根据近日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2018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59.5万部,同比下降20.9%,环比下降11.8%。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4.8万部,同比下降17.4%。更糟糕的是,根据IDC 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整个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将下滑0.7%,2019年有望恢复增长。
在国内手机圈格局趋于稳固、施展空间有限的环境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将物联网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甚至作为手机行业的第二战场,但各自打法不同。9月17日早间,一加科技创始人、CEO刘作虎通过微博宣布:一加将从智能电视入手,投身互联网智能家居领域。“可以大胆想象,5年甚至是10年后,电视会以全新的形态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智能显示屏。”
众所周知,电视行业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利润也不及智能手机,但在刘作虎看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发展,家庭智能生活场景将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如今用户生活主要有四大互联网应用场景:移动、家庭、车载和办公。家庭作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场景,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与一加不同,OPPO、vivo在进军物联网时并没有选择自己生产家电,而联合美的、科沃斯、阳光照明、极米科技等在内的多家厂商共同成立名为“IoT生态开放联盟”。据了解,该IoT 开放生态联盟将与设备厂商共同实现控制与互联,对消费端来说,可以使用一个APP控制多款设备;对开发者来说,只需要开发一次便可适配多个控制端。
在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看来,未来的物联网一定会走向开放,他希望“IoT生态开放联盟”的开放协议标准未来可以成为国家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
不过,与OPPO、vivo的开放生态联盟相比,小米、华为等厂商在物联网领域倡导的生态目前还较为封闭。小米可谓是手机厂商中在物联网领域起步最早的,其选择方式为“投资生态链”——以手机为核心连接所有设备,推动着智能家居领域的变革。根据小米披露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从业务来看,小米IoT及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增速最快,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达103.78亿元,同比增长104.3%。其中,小米电视、小米笔记本电脑等主要IoT产品贡献最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