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港交所放宽内地科技企业IPO申请条件以后,赴港上市成为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实现上市梦想的途径之一。不过,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内地企业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现盘中破发现象,破发率达50%。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实习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叶峰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内地企业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现盘中破发现象,破发率达50%,截至首日收盘,共有12家企业收盘价低于首发上市价格,首日破发企业占比达到31.58%。
“破发”尴尬也在考验基石投资者的耐心,而这其中也包含业务关联的“难兄难弟”,在业绩至上的当下,基石投资者与准上市企业,谁是谁的诺曼底登陆,谁又是谁的敦刻尔克?
“破发”考验基投耐心
自港交所放宽内地科技企业IPO申请条件以后,赴港上市成为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实现上市梦想的途径之一。不过,相比于A股市场新股上市普拉一字板涨停不同,港股市场冷峻很多。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38家内地企业中,有19家上市首日出现盘中破发现象,破发率达50%,截至首日收盘,共有12家企业收盘价低于首发上市价格,首日破发企业占比达到31.58%。
对此,市场人士分析,在一项IPO项目中,发行公司会带领团队先确定好基石投资的比例、基石投资者的结构,然后选择基石投资者。而此番“破发”的尴尬也使得基石投资者们从上市之初就如芒在背。
9月16日,深圳一位资深PE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一级市场融资难,但遇到盈利或商业模式有所创新且知名机构领投或参投的“准独角兽”时,热钱总有跟风的欲望。“基石投资者的逻辑大概希望沾上‘独角兽’的概念,为估值造势,希望顺利退出卖个好价钱。”
据了解,作为基石投资者,可以优先买入上市公司的股份,基石投资者购买完之后,剩余的股份才会在二级市场进行发售。此前阅文集团、易鑫集团等“腾讯系”公司赴港IPO时均是盛况空前,比如阅文集团2017年上市之时达到620倍的认购规模。而有腾讯做基石投资者、在港上市的希玛眼科股份当年认购也呈现一片火爆态势。
前述PE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估值,与其基石投资者的背景不无关系。“虽然这些公司在股权上有所牺牲,但却获得了巨头的资源、资金与渠道流量的支持,并为它们的上市做品牌'背书'。”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有了基石投资者的“背书”,即可为不确定的市场情绪吃一颗“定心丸”。“许多IPO的公司没有过往业绩可供投资者参考,引入基石投资者可以增强市场对新上市股票的信心和信任。”他说。
“背书”价值几何?
即使有“大碗”站台,但在港交所“允许部分未盈利企业上市”新规下,外界也在担心诸多赴港上市企业“催熟”的隐患。基于此,基石投资者的强大与否,对于上市公司的上市估值影响颇大。
前述PE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一级市场融资难,但遇到盈利或商业模式有所创新且知名机构领投或参投的“准独角兽”时,热钱就有跟风的信心。“未来如果沾上'独角兽'概念,估值就有想象空间。”他说。
此前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发全员信中提到,“我们没有BAT的加持和站队,是凭借自己不断进步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最惨烈的千播大战中笑到了最后。”但事实上,公司自上市以来,股价就接连下挫,截至9月14日收盘报收2.78港元/股,较首发上市股价3.85港元/股缩水近27.79%。
但即便是有大咖加持,也并非万无一失。明星企业小米集团-W在香港上市之初曾引入7位基石投资者,华丽阵容中包括中投中财娱乐、中国移动、高通、国开行旗下私募股权基金、保利集团、顺丰集团、招商局集团。然而,公司今年7月9日登陆港股首秀遭遇“破发”,当日盘中最大跌幅5%,报收于16.8港元/股,较首发价17港元/股下降1.18%。
专家认为,基石投资者的加持或仅为“品牌效应”,对实际估值的提振并无明显的正相关联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表示,由于“准上市”企业在IPO之前并无确切的财报对外公布,因此机构投资者对其实际价值的研判并无量化根据可循,“‘背书’的价值或仅停留在企业招股路演时的噱头而已,并不是成熟资本市场为其买单的依据。”
业务关联被质疑
尽管基石投资者在上市初期,对拟上市企业起到了稳定价格和结构的作用,但关于二者业务上的相互关联,专家担心其利益黏性的波动或导致上市公司在实际经营和市值管理上出现消极传导。
刘金山亦指出,部分基石投资者本身就同上市公司是产业链合作关系,在他看来,纯股权的投资要比有合作关系的战略协作更为市场认同。此前,美国华尔街GMBP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陈赫分析称,近期赴港上市的新经济企业的基石投资者都是相关联的企业,这也是最近一批IPO赴港上市破发的主要原因。
以小米为例,目前引入的七家基石投资者中,包括中国移动、高通等在内,均与其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此前,中国移动与小米在4G终端、渠道、物联卡等领域开展合作,希望联合中国移动,在用户、网络、渠道、品牌等产业资源与小米集团智能硬件产业链的优势互补;此外,高通还和雷军签署了芯片采购项目合作备忘录,据悉,高通为小米提供的芯片占据了在中国60%以上的出货量。
刘金山认为,由于企业目前尚未独立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因此在上游芯片单一供应的背景下,难免受制于人。“如果合同到期,作为上游企业的基石投资者看不到可观的利润回报,合作黏性将进一步减退,影响下游企业的正常经营。”在他看来,本就是基石投资者的高通不仅需要在实业中与小米进行利益捆绑,也需要承担小米股价波动带来的传染。“投资者对高通未来价值的预估,也需要测评其关联企业的基本面变化,利益链条中任何一个瑕疵,都是造成企业跌价的不利因素。”
刘金山进一步指出,由于此前“中资系”公司在海外上市陆续遭遇做空,国际上对“中资系”公司乃至捆绑的中国基石投资者在认可度上仍十分谨慎。因此,在他看来,即便有“背书”需求,拥有国际背景的基石投资者会比国内的基石投资者更具参考价值。“否则,基石投资者推高的估值终将被修复,'定价扭曲'下的市值演绎终会给企业和投资方埋下亏损的隐患。”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