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Fintech)已成为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之一。中国Fintech发展与中国金融普惠路径的探索几乎同步,新技术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普惠金融产生核心驱动力,已是今天Fintech发展的题中要义。
近日,《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报告》发布会于北京举行,报告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和宜信宜人贷联合发布。报告充分剖析了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金融科技如何支持实体经济,解决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债券论坛高级研究员黄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广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蔡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及宜人贷CEO方以涵出席报告发布会,就Fintech支持实体经济的实践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首批高端智库之一。宜人贷作为首家于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全球首个在移动端实现借贷业务的公司,长期致力于金融普惠发展探索,其大量的Fintech创新实践于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而言极具样本意义。此次报告从理论到实践全面阐述了Fintech支持实体经济的合理性、可行性、巨大潜力和丰硕成果。报告共分六部分,内容包括Fintech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优势及问题,Fintech与普惠金融“普”、“惠”和“人本化”特质的融合及fintech各业态、各种技术的发展脉络等。报告还就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的建立、中国普惠金融测度和评估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论述。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金融压抑的存在引发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Fintech正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互联网技术与普惠金融天然共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资源配置提供了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使更多人群和区域获得包容性增长的机会。报告还就当前行业监管特点与“逐步收紧,持续整治”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外监管经验,在监管模式、监管主体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进行了探讨。
此外,从报告显示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数评价结果看,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金融普惠指数也较高,而欠发达城市的普惠指数仍然较低,金融普惠依旧紧迫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报告还显示,区域金融科技服务质量与fintech资金成本率和投资收益率的综合表现呈现了非常强的正相关性,而金融科技行业信用体系及其他基础行业体系的建设,正是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价格的适配性提供了更大可能。金融科技行业基础体系越健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越高。
在该报告发布同期,还同步发布了其子报告《网贷服务实体经济》。报告数据显示,网贷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方面的实践成绩斐然。网贷行业起始于2006年,截止到2017年末,网贷行业向小微企业累计提供了超过2万亿元的贷款。到2018年6月,我国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金额已突破7万亿元。以宜信宜人贷为例,截止到2018年6月,平台所服务过的131万借款用户中,个体户、小微企业数量为68万,占平台借款用户总数的51.9%,个体户、小微企业累计借款金额为340亿元,占平台借款总额的35.8%。
报告认为,网贷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的实践与创新上拥有天然优势,也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包括降低边际成本、优化用户体验以及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应用领域,更是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比如其通过重构数据处理方式大幅提高风控能力,其中宜人贷蜂巢反欺诈体系是目前行业实践的典范。
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目标的普惠金融已成为全球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金融科技行业正应金融普惠而生,致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服务成本,盘活存量,激发增量,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未来,金融科技的从业者们将继续遵循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客观规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模式和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为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