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攻坚克难将是未来改革开放的重要特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7 01:01

    感悟40年改革开放探索实践,连平这样说道:"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容易做的都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所以往后任务更加艰巨,攻坚克难将是未来改革开放的重要特点。"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姚祥云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1978年夏天连平考取华东师范大学,这一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舰起航之年。回顾40年前一幕幕光景,连平依然真切感受到当年人们面对未来的那份豪迈之情,"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当年响彻大江南北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声仿佛依旧在胸中回响。

    身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连平,学术报国贯穿40年研究生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在他的学术生命中有深刻的理性脉络,也留下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连平同时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中国金融40人论坛常务理事和资深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出席党总书记主持的专家会议,五次出席国务院总理主持的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亲历40年改革开放沧桑,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连平细细回味多年来所观所感,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嘱咐当代年轻人要清晰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底线。"能够坚定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能够坚守底线,拒绝利益诱惑,人生和事业发展的这条大船一定会稳健扬帆。"

    图片来源:资料图

    受益改革开放

    1978年当中国正式迈上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时,连平也融入了高考的改革起点,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迈入大学殿堂的幸运儿。

    "有幸考上了78级的大学,我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受益者。之前在农场时曾经为上大学希望渺茫而苦恼过。后来的学习、工作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过来的。"连平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后,本科开始时学的是政治教育专业,当第三年专业改革一分为三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其中的经济学专业。

    令他至今难忘的是,一位也在读经济学专业的小年龄同学不幸罹患了抑郁症,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理论与现实存在巨大差异,这位涉世不深的男生面对现实种种困惑无法得到解释。

    当时经济学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校要求通读资本论三卷,重点是学第一卷,然后还学了一点西方经济学。"连平回忆,当年改革开放的口号刚刚提出,百废待兴,青年学生经常一起讨论改革中的很多现实问题,但所学理论体系与现实状况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最小的18岁,最大的35岁。"搁浅了十一年的高考刚刚恢复,不同年龄段的人同时进入了校门。连平同班同学之间年龄悬殊,知识水准和分析能力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看问题差异很大,"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最后却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一个年纪比较小但学习有很刻苦的同学老想不通这些问题,尤其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感到十分痛苦,后来就得了抑郁症。"连平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可见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认识上的差距很大。

    本科毕业后经过一个短暂的工作过程,连平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分别选择了世界经济专业和世界经济专业国际金融方向。硕士生导师李述仁教授是一位研究世界经济并成果颇丰的学者。博士生导师陈彪如教授是中国国际金融学鼻祖。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评价:"陈彪如先生是我国国际金融学科的著名学者和创始人,是国内系统提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基本框架的第一人,更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国际金融教育的启蒙者。"

    投身改革开放

    说陈彪如是国内系统提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基本框架的第一人是有据可查的。80年代末上海便开始讨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问题,陈彪如先生对此问题发表了系统独到的观点。90年代初,华东师大经济系开始壮大,独立出了一个新系--国际金融系,之后连平担任了该系的系主任。国际金融系成立后不久便承担了一项大型研究课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课题由上海市政府提出,课题实际承担人就是陈彪如,连平作为导师陈彪如的助手是课题的执笔者。

    该项课题研究报告是有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首次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论证,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重视,为此后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透过现今人们所熟知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累累硕果,依稀可以观察到当年那份研究报告所勾勒的基本框架。正如建筑在设计师的蓝图下和建设者的参与中一点点崛起,近30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连平的研究和参与中茁壮成长。

    人们印象中的连平,总是和交通银行联系在一起,而在进入交行之前,连平已是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远东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和商学院副院长。

    1998年连平进入了交通银行,担任了交行研究规划部负责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中国在1999年开始讨论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提出了一系列开放要求,意味着大批外资银行将要进入,当时中国金融界称之为"狼来了"。

    受交行高管层委托,连平带领团队随即研究银行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通过研究外资银行内部组织架构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银行业和交行的实际提出了交行组织架构的改造规划,提出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随后交行成立组织架构再造办公室,连平担任主任,负责研究探索。现在看来,十几年来银行业的发展大方向与之前的设计基本上是吻合的,这一研究成果为整个银行业改革创新提供了参考。

    人们熟知的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三部曲",交行走在了最前列。而交行在此之前推行的内部组织架构改造则为"三部曲"提供了重要条件。2014年后,交行启动了新一轮的深化股份制改革,连平亦积极参与其中。

    人们也常将连平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在一起。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环节,跨境人民币业务首先发端于银行业,连平团队则是最早的践行者和推动者。2005年起,连平团队便与国家外管局上海分局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目前央行上海总部内设有一个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民币国际化监管。2005年-2006年,连平团队与该监管部门的前身团队联合对我国的新疆、广西和朝鲜、泰国等地从事大量实地调研,联手推出了既有深度又很务实的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央行总行对此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

    2006年-2007年中国经济高涨,而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则快速蔓延。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尝试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秋,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起航,而首批试点银行便是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当时跨境人民币业务有两个操作方案,而交行提供的方案则是其中之一的原型。

    2007年之后,连平作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其中重要内容是聚焦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层面,这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也最为市场熟知。需要提及的是,这其中的一系列有关金融改革开放的政策建议被高层采纳,有些则事后证明完全符合改革方向和政策要求。

    在2015年~2016年上半年,连平以多种方式提出建立国务院层面的金融委员会、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协调的建议。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建立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2015年"8.11"汇改后,连平提出未来人民币不宜实行一次性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建议。随后的汇率运行印证了这一建议的正确性,从参考收盘价到增加参考一篮子货币,再到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无不体现维持汇率稳定的政策意图。2015年~2016年连平提出要审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鼓励资本流入,规范管理资本流出,2016年这方面政策逐步实施。2014年,连平提出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的建议。2015年6月,存贷比由监管指标改为监测指标。2013年下半年,连平提出银行贷款利率波动放开限制的条件已经成熟,2014年上半年货币当局取消了贷款利率浮动的限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连平是改革开放特别是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深入探索者和重要亲历者,对金融改革开放有着独到的观察、深入的研究和前瞻的把握。

    思考改革开放

    回首改革开放40年,连平感慨万千。站在今天看历史,40年沧桑巨变,中国经济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他看来,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又遭遇千难险阻,改革开放能够使经济运行始终不脱轨,这是十分难得的。

    感悟40年改革开放探索实践,连平自身有三点体会。一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改革伊始,千头万绪,难以系统和全面地加以规划,但有些问题明摆着不改不行,所以就先摸着石头走过去,途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二是以开放促改革。"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大量的问题直接通过改革推不动,而开放则可以借来外力,加以推进。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三是先易后难。"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容易做的都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所以往后任务更加艰巨,攻坚克难将是未来改革开放的重要特点。"

    连平指出,正是因为过去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借用外力和先易后难,未来的改革开放就必须更多地关注顶层设计,系统推进。40年来我国在创新和完善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接下来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开放,构建和完善作为现代文明国家所应有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等等。

    未来改革需要更加关注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培育一大批能够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高水平专业人才,还要教育和引导全体人民提高文明水准和道德素养。由高水准人才进一步设计更加完善的制度,又通过完善的制度更好地提升民众素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这是我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最为重要的基础。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连平结合当下社会环境与自身感悟,真诚寄语三点,以启迪当代年轻人:首先要成为真正意义上完善的人,始终持一颗宽容淡定和坚强豁达的心,尔后才是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职业人。正如《资治通鉴·周纪》上所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其次要笃信"天道酬勤",保持勤奋本色,时刻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再就是要坚守价值底线,恪守清正原则,尤其是在利益面前要能拒绝诱惑。唯有如此人生和事业的航船才会稳健扬帆。唐代刘禹锡诗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但愿新时代的年轻人犹如"千帆"竞发,永葆"万木春",圆好"中国梦"。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赵树凯:九号院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总参谋部”

    下一篇

    国家药监局:全面排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风险隐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