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晤。。赫尔辛基,这座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被“特普会”烙上国际事务的重要标签。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出处:摄图网
就在刚刚,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晤。这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俄两国总统首次举行正式会晤。赫尔辛基,这座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被“特普会”烙上国际事务的重要标签。
芬兰,由于“社交恐惧”气质在中国成为“网红”,其首都赫尔辛基却着实是一个“社交动物”——自1917年,芬兰从沙俄独立开始,赫尔辛基就没有停止过举办国际会议的尝试,1975年美苏会晤成为其在国际舞台的“首秀”。而由于芬兰的特殊中立地位,不仅使“芬兰化”(Finlandization)成为形容小国与相邻大国外交的专有词汇,赫尔辛基亦成为东西方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
现如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创产业全球知名,赫尔辛基希望扩大连接国际的作用。
“作为一座小型城市,我们有许多优势,但仍然面临知名度问题。这(‘普特会’)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赫尔辛基市长万·帕沃里(Jan Vapaavuori)说。
冷战时期的谈判场所
历史总是在循环中向前推进。
20世纪60年代中期,“缓和”开始成为冷战下美苏两方的共同主题,有关如何维持现状的讨论需要被提上日程。1969年5月,芬兰政府向欧洲国家与美加等国发送备忘录,表明赫尔辛基可以作为谈判场所。
此时,芬兰独立刚满50年。
1939年,芬兰获得了严格中立的国际地位,这种特殊的中立地位不仅成为小国与相邻大国交往的典范,也为美苏会谈提供了最佳场所之一。
1972年,35国代表齐聚赫尔辛基,“赫尔辛基进程”开启。谈判历时3年,并签订“赫尔辛基协定”。与当时的许多国际协议类似,该协定并不具约束力。到现在为止,赫尔辛基进程是否结束仍没有定论。
但此次会议对冷战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以35国为基础商议国际事务的框架,成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前身。
此外,赫尔辛基则显示出成为东西交流中心的可能性。1988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前往莫斯科中途在赫尔辛基停留。芬兰前外交官Pertti Torstila指出,事实上,芬兰通常成为美国领导人出访莫斯科时做短暂休息的场所。
在苏联解体的前一年(1990年),美国总统布什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再次选择赫尔辛基举行会谈,会议核心议题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问题。美苏就地区问题进行对话——美国希望联合苏联制裁伊拉克,并在更多议题整合双方力量。
突破“平衡”角色限制
但随着冷战的结束,赫尔辛基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似乎正变得不再突出。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赏光”赫尔辛基,谈论的议题是匈牙利、波兰、捷克三个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申请。后冷战话题使赫尔辛基的中选显得合情合理,但此次会晤并未留下任何实质性成果——美俄两国最终以承认彼此对北约东扩未达成一致。
事实上,尽管时间已步入后冷战时期,赫尔辛基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与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仍密不可分。一个例子是,自2013年,欧安组织就提出将扩大“赫尔辛基进程”,搭建范围更大的“赫尔辛基+40”交流平台。在此框架下,更多靠近东边的国家将被纳入欧洲安全交流体系当中。
除此之外,在此次“普特会”之前一年时间内,美俄副外长级会谈和美俄最高军事指挥官会谈都在芬兰举行。后者更让赫尔辛基承办国际会议的安保实力为外界所关注。
但赫尔辛基显然不能满足于此。在包括诺基亚公司在内的大量资源推动下,赫尔辛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创新领域,不仅孵化出“愤怒的小鸟”制作方Rovio等全球知名的文创企业,在VR、AR等前沿领域,亦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
市长万·帕沃里更关注的是赫尔辛基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例如,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成为世界设计之城,2014年,《经济学人》智库将其列为欧洲第二、全球第九最宜居城市。他希望,赫尔辛基能够在此基础上,打破作为东西方桥梁的固有思维,在更多国际领域展露拳脚。
“但知名度是赫尔辛基的问题所在。”他说,“我们的挑战之一是,瑞典、丹麦的首都与赫尔辛基实力相当,但他们有名太多。”
而在他看来,“普特会”或许可以带来新的开始。赫尔辛基将此次前来的2000名记者当做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的窗口,芬兰外交部与赫尔辛基市长办公室集中力量在赫尔辛基主城区打造媒体中心,他们希望这能是“全球最幸福的媒体中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