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5G加快电信行业互联网化转型 三大运营商寻求云网一体化新通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28 00:17

    “5G时代有可能成为电信运营市场创造新模式、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岭。”6月27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表示,“谁能更好地适应和把握运营转型的方向路径,谁就会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赵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网络信息技术正在引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加速发展,信息通信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6月27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2018世界移动大会上分析了信息通信业当前的新趋势。

    在3GPP全会日前正式冻结5GNR独立组网功能、产业链进入全面商用冲刺阶段的背景下,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将如何在5G时代加快互联网化转型步伐,在云网一体化、大数据、5G以及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岭,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

    5G将成电信行业分水岭

    “5G时代有可能成为电信运营市场创造新模式、构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岭。”尚冰表示,“谁能更好地适应和把握运营转型的方向路径,谁就会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2018年6月14日,3GPP大会批准通过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独立组网功能冻结——准即5G NR。5G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产业全面冲刺新阶段。

    尚冰表示,在5G技术条件下,场景驱动特征明显,可以针对垂直领域的不同场景、不同服务对象按需提供定制服务,以前我们驾轻就熟的传统运营模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新型智慧运营体系。

    6月26日,中国电信在发布的《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中指出,随着5G进入国际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的关键阶段,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设备的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将对5G网络提出更高要求,电信运营商也将面临无线设备器件、多接入融合、网络架构灵活性、灵活高效承载技术、终端技术等多重挑战。

    中国电信技术部总经理何志强表示,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规律看,5G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成熟需要长期的演进,在5G网络建设初期,中国电信将拥有一张2G、3G、4G、5G并存的网络,即便5G网络进入成熟期,4G和5G网络仍将长期并存。

    下一步,获得大连接基础上的差异化价值,将成为电信企业运营转型的主攻方向。据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介绍,在5G领域,中国联通已经在16个城市陆续开启了5G规模试验,2019年将进行业务应用示范及试商用,并计划在2020年正式商用。在中国联通展区内,国内首例基于5G网络超远程监控和调度的智能驾驶实车演示引人注目。

    “远程驾驶对时延的要求非常高,通过5G传输时延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例如从北京到上海的传输时延可以控制在28毫秒以内,而4G时代远程操控时延为100毫秒。”中国联通现场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云网一体化已成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日渐明显,“云网一体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电信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爱力在世界移动大会上表示,目前国内电信行业传统业务面临诸多挑战,信息化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所形成的产业数字化正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爱力现场演讲 每经记者 张韵 摄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种规模运营的公共服务,云目前面临着更高的服务要求,而电信网传统的设计、建设、运营模式造成云、网难以协同:云无力调动网,而网对云的支撑也总是陷于被动。

    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等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只有“高高在上”的“云”是不够的,只有“独善其身”的“网”也是不够的。

    面对技术变革和需求变化,各大运营商都面临着战略抉择。刘爱力表示,成为综合业务提供商和“管道+平台+内容”运营商已逐渐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战略选择。

    在网络体系方面,刘爱力提出,需要从离散的专业网(如无线、承载、传输、核心、IP等)向虚拟化、软件化、云化的云网一体化架构转变。

    据刘爱力介绍,中国电信2016年开始启动CTNet2025网络重构计划,推动网络演进,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效。通过引入SDN/NFV和云技术,逐步将原来软硬一体、分散管理的网元实现“软化”“云化”,集约化管理。同时,通过云网编排系统,将DCI/CN2的网络能力与公有云/私有云的计算存储资源统一编排,为客户提供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陆益民表示,在云网一体化领域,中国联通基于云服务和网络布局的优势资源,深入打造“云光慧企”产品体系,提供包括云组网、云专线、云联网等云网一体化场景服务,可实现业务的自主服务和快速开通,从而满足客户对广覆盖、高可靠及灵活部署的需求。

    (实习生张潇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眼神科技创始人周军:生物识别不能只靠“确认过眼神”

    下一篇

    防风险 房企境外发债主要用于还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