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时代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对于已上市的教育公司来说,其主要挑战还是来自业绩增长的压力。
每经记者|张韵 实习生 张潇尹 每经编辑|张海妮
日前,境外机构GMT Research发布沽空报告称,自2005年以来上市的16家中国体育用品生产商中,有9家涉及欺诈,而它们全部来自福建,而其余包含安踏、特步、361度等国内知名品牌的7家公司同样涉及共享欺诈信息。而前不久,好未来(NYSE:TAL)遭浑水做空。
6月14日晚间,安踏率先发布澄清公告,6月15日早间中国动向、特步、361度也紧随其后,都表示“强烈否认”“指控不属实”“会造成误导”“存在恶意”。但尚未对报告中提出的指控内容作出解释。
从教育到体育,做空之手为何频频发难?文教板块的上市公司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就教育产业而言,事实上,规模庞大的中国教育市场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总体量为1.96万亿元,2017年突破2万亿元,按照12%的自然增长,到2020年,教育培训市场将突破3万亿元。投资专家普遍认为,下一轮的全球性投资大机会将出自教育培训行业,行业将真正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
然而,国内的教育产业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学易时代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对于已上市的教育公司来说,其主要挑战还是来自业绩增长的压力。
对此,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教育产业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人文精神的丧失。”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周功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其次才是相关技能。但随着市场细分深化,中国的教育产业往往只培训某一领域的技能,在支撑性内容上太过狭隘。“因此,当公司上市之后,由于公司产品本身的受限性,公司的基础跟不上其上市后的膨胀性发展,这也是教育板块被做空机构盯上的原因之一。”
周功满进一步表示:“教育是一个具有实质内容的产业,但现在很多教育培训公司往往偏向于在形式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事实上,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的介入,教育科技的版图也已徐徐打开。一份来自安永的报告显示,目前教育科技企业已经渗透到语言培训、素质教育、企业职业培训等各个环节,其中在语言培训、线上辅导和作业布置几个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代表性企业,包括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
周功满指出,教育行业的产业链中,内容、平台和技术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其中在产品内容上,除了要满足学习技能等浅层市场需求,更要包含某种人文精神以满足深层次的市场需要,这是激发用户产生品牌认同感的关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