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进击: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 设立全国首个新经济委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6 00:3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姚祥云    

    “成都造”翼龙无人机在珠海航展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姚祥云

    2月15日,本应是万家团圆的除夕,但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熊猫),仍有700余员工奋战在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这天下午,该公司58英寸液晶面板成功被点亮。

    仅仅15天时间,玻璃基板在流水线上“跑”完了1.5公里,经历200多个工艺,提前半个月完成点亮任务。“再一次挑战成功,这是我们向总书记交的一份新答卷。”站在橙红色液晶面板旁,中电熊猫副总经理李广圣很是开心。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指导,站在中电熊猫的车间里,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了“技术创新优势和竞争力”“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国产化率”以及“国产化水平的提升度”,对科技创新期望非常高。

    当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中边际效益出现递减,面临的最大要素瓶颈就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不足。在川视察时,总书记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速度”不再时髦,“高质量”成为共识。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向着万亿级跨越,同时还有生物医药、汽车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6个千亿产业集群,再到以66个产业功能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正缓缓展开。

    基础 从“缺芯少屏”到“芯屏”并进

    近日,格罗方德格芯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热火朝天,吊车摆动着吊臂,工人们忙上忙下,在这个施工现场,每天都有新进展。格芯项目的高速推进是成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间往前倒推14年,当时在成都投资建厂的英特尔,应该不会想到半导体产业在成都的经济发展中将占据如此重的分量。这些年来,PSI、中芯国际、德州仪器、展讯、格罗方德在内的百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在成都聚集,其规模和技术居中西部领先水平。

    四川拥有全国四大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之一,不仅有京东方、深天马、中电熊猫、中光电等知名显示屏制造企业,还有戴尔、联想、纬创、富士康、TCL等大型终端应用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成都。

    “缺芯少屏”曾是我国大陆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写照,在改写这段历史过程中,成都积极发展半导体与显示器产业,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步入“芯屏”并进的时代。

    2月25日,成都市副市长、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总结称:“2017年是成果辉煌的一年。成都已经围绕‘一芯一屏’招引和聚集了世界最优秀的企业,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我们觉得还不够,未来的目标企业是哪些?往哪个方向再努力?我们还在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分析研究。”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成都第一支柱产业,也被称为是成都直面全球产业格局最具竞争力与时代感的名片。2017年前三季度,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25.4亿元,增速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25.6%的增速遥遥领先。

    2017年7月公布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到2020年,将力争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全市第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都将建成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成都崇信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曹吕俊看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迅速,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这些已经为成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优势。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图据成都日报

    动力 新经济作帆,直线竞速

    不沿江、不靠海,新一轮发展中,成都要实现城市持续腾飞的伟大梦想,就必须后发赶超,在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领域精准发力,努力抢占高质量发展高地和经济转型赋能的战略基地,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当前,成都经济发展正面临“规模”和“层级”双重挤压,而解决眼前这些问题,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经济发展“量”和“质”双重跃升。成都能迈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过万美元和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两大台阶,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成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出的一记重拳。

    2017年11月,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描绘出新经济的蓝图: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力争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同时,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随后,刚刚成立不久的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作为全国首个设立新经济委的城市,成都对新经济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

    各项新经济举措密集出台,一张城市新经济发展的蓝图初具轮廓。“成都发展新经济不是弯道超车,而是直线竞速。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较早地抓住机遇,谁就有可能占据城市竞争优势,抢占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制高点。”成都市新经济委政策研究处处长周成说。

    在全国,成都成为第一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的创新创业主体更趋活跃,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增长55.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71家,增长17.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74.8亿元……成都新经济积蓄了巨大的市场。

    “新经济意味着全新的未来,作为企业家,我非常振奋。”成都彩虹电器董事长刘荣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几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好,我们彩虹集团也面临压力。如今,成都在新经济发展中聚焦‘六大形态’,意味着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正在这片热土上孕育,而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就代表着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正在形成。”

    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传统行业、实体经济也在思考如何搭上“新经济”的快车。刘荣富以彩虹集团电热毯举例,“我们的产品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也曾面临产能过剩,全靠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壮大起来”。刘荣富介绍,彩虹电器改变了传统模式,将电热毯与除螨、净化空气、健康睡眠测量等结合起来,2017年改变了下滑格局,实现上涨和盈利。

    “传统企业也能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站到行业前沿,产品不断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刘荣富总结称,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思路、理念,传统行业需要提升自身价值,获得更多核心竞争力。

    路径 构建成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3月1日,记者来到成都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看到,围绕日均客流量近20万人次的成都东客站,一个可同时容纳近万人就诊的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我们来这里投资兴业,一方面是看好成都成华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是看好东客站片区依托高铁辐射西部,对接全国进行分级转诊的巨大潜力。可以说,交通枢纽是我们投资的首要考量。”在成都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的投资项目负责人李巍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投入了100亿元在这个集聚区打造的医疗城市综合体,今年上半年将陆续投入运营。

    在成都,像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这样的产业园区(集聚区)还有65个。“目前,成都产业发展突出问题是,产业不成链条、不成圈。”成都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说,一个单体企业,哪怕是龙头企业,如果没有配套企业,服务性企业,仍然不能发挥最大效应。

    成都的66个产业园区(集聚区)建设,正是以宜业宜居为目标塑造城市新形态,将真正在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成为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现代产业新城、特色街区、特色小镇。这必将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看来,高质量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通常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中观层面来看,是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宏观层面来看,是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视角,从“快不快”变成了“好不好”。

    怎么才能发展得“好”?成都认为,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是城市的本源,是现阶段成都要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时代价值。

    在最新一轮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送审稿)中,成都未来的蓝图已经画就——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推动城市升级和经济提升双转变、城市功能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双提升,成都正在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2月22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就召开“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实干劲踏上新年新征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深度 | 国际平台纷纷扎堆背后,成都跃升“门户枢纽”

    下一篇

    成都规划世界最长绿道体系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