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空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都双流欲示范临空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3-13 01:14

    在双流经济向好的背后,是其借力双流国际机场,扩大国际“朋友圈”,增强高水平双向对外开放程度,在国际范围内参与分工合作的步伐。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双流正蓄势待发。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 军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 军

    大项目先后落地,产业园建设加速。2017年刚开年不久,成都市双流区就迎来经济发展的“开门红”。

    从2月通威50亿元增资新能源项目,到“成都芯谷”项目步入规划阶段,再到将于5月建成的亚洲最大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中心……作为成都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双流对标“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版图也不断扩大。

    好消息接踵而至,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日前正式批复设立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双流区内。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是继郑州航空港、青岛、重庆、广州、上海虹桥后第六个获批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其获批将使四川新增一个国家级重大开发开放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流经济向好的背后,是其借力双流国际机场,扩大国际“朋友圈”,增强高水平双向对外开放程度,在国际范围内参与分工合作的步伐。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双流正蓄势待发。

    一座机场,承载着一座城冲上云霄的雄心。

    布局新能源通威50亿增资落地双流

    挖掘机、压路车、铲车、运输车等大型设备持续轰鸣,工人们繁忙作业、各司其职……2月18日,双流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又一重大项目的开工——通威太阳能5GW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第二期4GW电池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继去年6月首期1GW电池生产线项目仅7个月就实现产品高速下线后,通威在双流的又一大动作。

    总投资达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34亿元,这组亮眼的数据,使人难以联想到光伏产业正处于“寒冬期”的现实。有业内人士曾指出,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内光伏企业相继破产,产业发展正处于结构重组的过渡时期。

    光伏产业遇冷,并没有击退通威增资的信心。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直言,不断对新能源项目的增资,正是由于其“认准了清洁可持续能源必将替代化石能源”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是“抓热点”、短线投资,需要布局长远,深耕细作。

    双流的发展思路正符合通威的这一 需求。早在2009年,通威就将其太阳能产业布局双流。彼时,双流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初。其后,双流新能源产业的产值不仅连年攀高,而且,每年都能吸引行业“巨头”落户于此。双流新能源产业加速聚集,蓬勃发展,双流也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榜首。

    布局新能源,双流有基础,更有雄心。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双流特别将“提质发展新能源产业”放在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并提出2017年“实现产值210亿元”。

    与此同时,就在距今两周前的2月21日,双流再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空铁产业园项目,全球第一条新能源空铁示范线即将在此诞生。新项目的落户,使得双流新能源产业的外延再次得到拓展。

    事实上,近年来,双流聚焦战略性新兴企业,通过发挥全产业链集群优势,将布局双流的产业不断推向高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双流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不断突显,2016年,双流的经济增速回升,地区生产总值达62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达8%。

    构建“成都芯谷”借园区优势打造千亿级产业

    在域内产业发展遭遇短暂“瓶颈期”的同时,仍能保持经济逆势上扬,双流给出的方案是,利用与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增加产业类别,以大园区的建设带动经济大发展。

    去年,双流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不断加码,接连引进大型项目、构筑产业园,一个位于中国西部的“天府芯谷”正在不断崛起。

    4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将总投资130亿元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落户此地;5月,另一家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携280亿元资金,要建设中国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12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在成都的第二个重点项目——“中国集成电路·成都芯谷”项目也在双流正式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园区都是双流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胡爱民介绍,落户双流的电子信息安全园“是我国首个国字号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而“成都芯谷”更承担着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任务。

    现如今,“打造千亿级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被双流提上日程。

    放眼全区,以大产业承载大发展的思路清晰可见。在双流规划的“一区三园”中,包含蛟龙工业港、信息安全产业园、金桥战略性新兴产业园。这三大特色产业园区,连同遍布全区的各类产业园,通过“链式延伸、集群发展”的模式,使双流“产城融合”的特点也日益鲜明。

    为何双流要大力发展产业园?这不仅得益于双流突出的资源基础,更由于产业园能搭建沟通校企地的连接通道。正如双流相关负责人透露,“招商引资面临着从拼政策、拼资源向优化服务转变,从注重数量向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竞争更加激烈、要求越来越高。”

    科研资源在双流聚集,这里有30多个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2人,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20余家,各项数据均位于成都市前列。

    “成都芯谷”项目负责人贺海华曾说,“双流拥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信息上中下游产业链,利于企业横向纵向发展,同时双流有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这不仅是双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也是双流能够吸引产业聚集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借力“空港+”外向型经济高地渐成气候

    双流国际机场,这个成都通达全球的心脏,让双流成为成都“15小时经济圈”的核心。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这里出发,15小时内就能够到达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

    据悉,刚刚批复的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内,规划范围以双流国际机场为中心,管理面积约100.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五大功能分区:航空港功能区、临空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航空物流与口岸贸易功能区、临空综合服务功能区、生态防护功能区。国家赋予成都空港经济示范区四大功能定位:临空经济创新高地、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内陆开放先行区、新型生态智慧空港城。

    围绕示范区战略定位,四川省已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即:至2020年,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凸显,空港口岸功能和开放门户功能进一步提升,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引领西部、影响全国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00亿元以上。

    双流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事实上,作为成都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两港一网’中的航空港,我们与成都国际铁路港刚好形成了成都对外开放通道的两大支撑。”

    更重要的是,观察近年来双流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过去以空港带动区域发展的双流,已经走上了空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通过将发展机场扩大至发展“空港+”,双流经济正迎来加速腾飞的新机遇。

    这更直观地表现在伴随机场落户双流的飞机维修产业。它不仅为双流吸引了大量的高尖精技术人才,更成为双流的又一高产值产业。今年5月,中国唯一、亚洲最大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中心将在双流建成。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一期完成后,其航空发动机的年维修能力将达到300台,年产值将达约9亿美元。

    根据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由于双流的特殊优势,被定位为“国际知名的航空维修基地”,成为全市航空产业“一区一园两基地一园”中的重要一环。

    现如今,随着双流产业底盘不断做大,也推动双流机场开启扩能改造工程。双流更将“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其“空港+”的优势还将不断放大。

    而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红利不断释放,多重机遇在双流叠加。去年初,双流撤县设区挂牌。同年,它被首次纳入成都中心城区范畴,并被定位为天府新区经济核心增长极。同时,根据成都的最新规划,双流被纳入四川自贸区范畴已经基本敲定。可以预见的是,双流未来的发展将无可限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局长欧阳泽华:金融启蒙亟须普及 建议编订统一教材进课堂

    下一篇

    成都老东郊华丽蝶变 新成华蓄势勃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