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年到“缘”尽了 “药王”阮鸿献离婚57亿身家剩多少?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1-04 17:16

    新年伊始,一心堂(002727,SZ)老板、素有“云南药王”之称的阮鸿献可能有点不开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阮鸿献原本与妻子刘琼一起坐拥57亿市值的股权财富,高居云南富豪榜“二当家”之位,但随着双方婚姻关系不复存在,逾20亿元市值的股份将不再归阮鸿献所有。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宋思艰

    新年伊始,一心堂(002727,SZ)老板、素有“云南药王”之称的阮鸿献可能有点不开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阮鸿献原本与妻子刘琼一起坐拥57亿市值的股权财富,高居云南富豪榜“二当家”之位,但随着双方婚姻关系不复存在,逾20亿元市值的股份将不再归阮鸿献所有。

    “药王”“药后”分割57亿财富

    1月4日,一心堂公告称,公司获悉阮鸿献与妻子刘琼经友好协商,已办理离婚手续,解除婚姻关系。资料显示,阮鸿献与刘琼此前作为夫妻关系,共同为一心堂实际控制人。

    据新华网报道,1986年,只有21岁的刘琼认识了后来成为她先生的阮鸿献,阮鸿献当时的身份是中药材收购员。此后,二人在一心堂前身的鸿翔药业等开起了“夫妻档”,阮鸿献在外负责经营,刘琼在内负责财务。随着家业逐渐做大,阮鸿献与刘琼甚至分别被冠以云南药王、药后的美誉。2014年,一心堂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夫妇二人的身家由此暴涨。

    事实上,就在2016年12月30日,一心堂发布的阮鸿献进行股票质押的公告中,两人的关系仍然被表述为夫妇,仍然共同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哪想数日之后,两人之间30年的缘分却要画上一个句号,令人唏嘘。

    伴随着婚姻关系的解除,二者对拥有的一心堂股票所有权也进行了分割。此前,阮鸿献、刘琼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71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2.12%。

    分割后,阮鸿献持有一心堂1.76亿股票,持股比例为33.75%;刘琼持有9564.8万股股票,持股比例为18.37%。

    以一心堂停牌前一日(2016年12月27日)收盘价21.20元估算,阮鸿献、刘琼合计持股市值达57亿元。在此番分割后,二人的身家分别为37亿元、20亿元。

    在2016年胡润百富榜中,阮鸿献、刘琼夫妇以67亿元财富排在全国第548位,同时,两人财富高居云南地区富豪榜第二位。随着两人离婚,对其在富豪榜中的排名无疑有较大影响。

    曾对共有资产进行分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阮、刘二人均持有一心堂股权外,也均各自拥有相当的产业,但此番二者财产分割并未涉及到这些产业。

    比如,阮鸿献旗下拥有云鸿房地产、红云健康管理、云南通红温泉等17家公司,业务涉及房地产、医院、投资管理;刘琼单独拥有的资产主要为华龙圣爱中医集团以及包括成都、昆明等地的圣爱中医馆,还有一家从事文学、礼俗学培训的学校。

    实际上,在一心堂上市之时,云鸿房地产、红云健康管理均为阮鸿献与刘琼共同持股。据招股书显示,阮鸿献与刘琼分别持有云鸿房地产68.25%、31.75%股权,其对红云健康管理的持股比例也完全一致。但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两人近年来对这些共同持有的资产进行了分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后发现,云鸿房地产于2015年进行了股权变更,刘琼持有的40万元出资额变更为阮圣翔所持有。由于云鸿房地产持有红云健康股权100%股权,相应的,刘琼也已经从该公司退出。

    阮、刘二人今后沟通引人关注

    在公告中,一心堂表示,阮鸿献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仍担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对一心堂的重大经营决策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此番共同控制关系解除不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有投资者担忧,毕竟刘琼身为一心堂重要股东,并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其与阮鸿献之间“分道扬镳”,未来两人的沟通引人关注。

    2016年12月末,一心堂宣布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停牌。虽然公司目前尚未发布定增方案,但让我们把目光回到2016年,公司当时也是准备实施非公开发行。其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股股份,募集不超过21.1亿元用于“互联网+”商业模式升级改造等项目。其中,阮鸿献拟掏出1亿元参与认购。

    不过,一心堂此后于宣布,部分募投项目进行进一步完善,鉴于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公司决定终止此次发行。

    对于以上种种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一心堂,但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其不方面回答相关问题,让记者去互动平台提问。随后,记者按照要求,去互动平台提出多个问题。但截至发稿时,上市公司尚未进行回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高论·前瞻】2017年,中国电影应补齐产业短板

    下一篇

    【高论·前瞻】《长城》:一块“亩产万斤”的试验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