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利空”当作“利好”炒 产业资本越减持股价越涨

    每经投资宝 2016-06-26 21:40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尽管面临减持压力的骤增,但也有不少个股却是逆市上涨,形成越减持越涨的“怪现象”。

    每经编辑 胥帅    

    每经记者 胥帅

    产业资本和董监高减持股份通常被中小投资者视为逢高出货的重大利空,因为这将导致上市公司股票遭遇巨大抛压。值得一提的是,整个6月恰好是今年的限售股解禁高峰,解禁市值达到2599.58亿元。与之对应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公告也是接踵而至,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尽管面临减持压力的骤增,但也有不少个股却是逆市上涨,形成越减持越涨的“怪现象”。有私募人士对此分析称,对于遭遇产业资本减持的小市值上市公司来讲,一方面意味着利空出尽,宣泄了“利剑悬空”的抛压力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大宗交易寻找到有实力的“接盘方”,这往往又意味着公司股票筹码再一次集中。   

    A股现“减持却价涨”的反预期现象

    6月的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以下疲于“折腾”,但这并未妨碍一批产业资本抛售筹码。事实上,整个6月恰好是今年限售股解禁高峰期,解禁市值达到2599.58亿元,为今年第二大解禁高峰月。而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和董监高的大手笔减持成为了主要力量,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值得一提的是,整个5月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仅为44家。从6月减持比例来看,红旗连锁、顺威股份、继峰股份这三家上市公司遭遇产业资本减持的比例最高,减持股份占流通股比例分别达到了23%、21.5%、18.4%。

    由于监管层的减持新规卡住了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的减持行为,进而大宗交易成为普遍的减持途径。而这也恰好促成6月大宗交易迎来井喷。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统计数据发现,尽管6月尚未收尾,但从6月1日至6月24日期间,两市共发生了1531起大宗交易,大宗交易成交金额达到了525亿元。而在5月份,大宗交易次数仅为1290次,涉及成交总金额466.16亿元,均不如6月的大宗交易数据。

    表面上看,6月的减持压力可谓是“利剑悬空”,成为压制行情深度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统计个股发现,“减持即股价下跌”这一命题并非完全站住脚,其中不乏越减持股价越涨的反预期上涨现象。威华股份和石大胜华就是两个鲜明的案例。

    6月6日,石大胜华郭天明、张忠祥等九人公布减持计划,拟自本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合计不超过301.9万股。但在这段时间里,石大胜华却一反常态走出一波新的主升浪。公司股价从6月6日最低的36元,一路上涨至6月24日收盘的42.02元,区间涨幅达到了16.7%。威华股份控股股东李建华在6月8日和6月13日完成减持,合计减持数量占总股本4.99%。而至此之后,威华股份股价更是连续大涨,截至6月24日已大涨了11.28%。

    减持“利空”或意味筹码再度集中

    产业资本和董监高越减持,上市公司股价却为何反而越涨?“表面上看减持是属于利空消息,但对于小市值公司来讲,这里面却有玄机。”成都本地一私募人士对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表示,根据信息形式和发布节点的不同,减持有时候会被市场解读成利好。这特别是在大小非已经完成减持之后,这往往是“利空出尽成利好”的标志,意味“利剑悬空”的抛压力量暂告结束,“这反而会为多头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进场的信号,因为潜在的‘空头’已经减持完毕了。”

    “另一方面,现在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都是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往往意味着‘接盘方’是比较集中的。”该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大宗交易市场的“接盘方”都具有一定承接能力,另一方面这预示着大股东减持筹码在二级市场的又一次集中,“大宗交易一般都是折价接手,也算是实力的大资金在低位吸货的标志。而这之后往往意味着有‘做盘’拉升股价的潜在动力。”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统计发现,威华股份在大宗交易的买方营业部集中在东方上海中华路营业部,其接手的金额达到了1.7亿元。而石大胜华在大宗交易的买方营业部集中华融上海杨高南路营业部,其接手金额更是高达2.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机构也会在大宗交易市场接手重要股东减持股份。不少投资者将机构视作“理性投资”的代表,往往也趋向于追随机构在大宗交易市场买卖股票的节奏。但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统计大宗交易机构接盘的个股发现,在机构接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股份之后,并不意味着之后上市公司股价就必定大涨。例如从6月21日开始,机构从大宗交易市场大量接盘广汇汽车,当日机构成交金额就高达8.8亿元。但之后广汇汽车连收“三连阴”,股价下跌了7.4%。

    “机构在大宗交易‘露脸’,这间接暴露了他之前在该股上曾持有仓位。”上述私募人士说,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一般机构愿意在大宗市场接手股票的原因或许是已遭遇深套,所以倾向于从公司重要股东手中接过筹码。一方面机构作为交易席位的“网红”,这很容易吸引跟风资金在二级市场买入,助其“解套”。而另一方面,折价接手更容易降低机构的持仓成本,“很多游资都了解这一点,所以很难吸引大资金进入机构持有的股票,以避免成为‘抬轿’的。这也是机构在大宗交易市场接手后,股价一直不温不火的一个原因。”  

    欲阅读更多股市资讯,请关注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微信号:mjtzb2),或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即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以“脱岗领酬5000万”弹劾王石 钜盛华携前海人寿提议罢免万科全部董事

    下一篇

    证监会未认定造假一样可提起诉讼 股民状告芭田股份获受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