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被提到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还是史无前例的。这意味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已不仅关系城市本身,而是上升到区域乃至国家战略层面。”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这几天,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话题,让通州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被提到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还是史无前例的。这意味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已不仅关系城市本身,而是上升到区域乃至国家战略层面。”
就在政治局会议召开当天,北京通州区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对本区户籍人口采取临时性限控措施的通知》,对本区户籍人口采取8项临时性限控措施,其中包括非住宅房屋一律不得落户、非直系亲属落户通州冻结办理等。
副中心建设首上政治局会议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对外发布,行政副中心规划基本确定。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远期将带动约40万人疏解至通州。
但是,5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却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而不是行政副中心。两字之差有着不同的内含。
牛凤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行政副中心的提法主要侧重在政府机构搬迁,目标是缓解北京中心城区人口、交通、环境压力。如果从区位来看,通州位于北京市辖区东南端,可能并不太适合作为北京的副中心。但是,通州位于京津冀三地的中心,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下,通州的区位优势很明显。因此,城市副中心的提法更符合区域发展的定位。”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在牛凤瑞看来,北京副中心建设上升到中央政治局层面,意味着这件事不仅具有区域性意义,更有全局性意义。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要划定好大的空间格局,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实现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两线合一”。
值得注意的是,5月24日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做好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的规划,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先,扎实推进市级行政机关搬迁,带动公共服务资源转移,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增强对中心城区疏解功能的吸引力。
牛凤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155平方公里可能容纳150万到200万人口。作为副中心来说,这155平方公里可能是阶段性规划。考虑到未来人口和资源聚积,规划面积还可能增加。”
通州非住宅房一律不批落户
实际上,自去年通州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消息公布前后,当地房价就已出现持续上涨态势,涨幅甚至超过北京主城区。
根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4月,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实现成交33676套,同比增长122%,其中通州区成交占比达31%,居各区之首,占整体市场成交量的比重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6个百分点。
尽管通州也出台了严格的限购措施,如购买商务型公寓的家庭必须满足本市住宅限购条件,商业、办公项目不再对居民销售,但是通州房价仍处在高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即使因为限购影响成交量,但有购买资格的客户和有可售楼盘的开发商对通州房源价值都有上涨的预期,整体看,通州市场的成交价格已经逐渐开始向每平方米3万至4万元甚至以上集中。
除了对房地产限购,通州的限制性政策继续发酵。5月27日,北京市通州区政府正式发布通知,对本区户籍人口采取8项临时性限控措施。
其中包括,冻结北京他区迁入通州区的非直系亲属投靠落户;冻结废弃地址落户;对通州区引进的人才,已在北京市他区(不含城六区)购置房产的,应在实际购房居住地办理落户;对不在通州区实际居住的,不予办理落户。
另外,对现有通州区单位集体户进行清理,对其中已在本市他区(不含城六区)购置房产的人员,动员将户口迁走,对单位不配合的,集体户口予以冻结;冻结单位已不在通州区的集体户口落户;不再受理未经市政府批准的单位集体户立户申请;非住宅房屋一律不批准落户。
牛凤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政策预期,未来通州区的商业、教育等资源环境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其中不乏各类投机行为。考虑到城市承载能力和持续发展,户籍人口不宜短期内就迅速膨胀。”
“提高落户门槛,直接的作用是减缓通州外来人口落户的速度和强度,减少城市承载力压力,给当地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提供时间和空间,对某些投机者也形成一些限制。”牛凤瑞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