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近期,中国债券市场非常“热闹”,两种现象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首先,企业债市违约越来越多,已经侵蚀到历来确保刚性兑付的央企和地方国企。有统计显示,自2015年以来,已有8家国企债券违约。包括:保定天威集团、中国中钢集团、中国铁路物资公司、东北特钢集团等。
其次,发债流产事件接连发生。国企债券违约对金融市场更深刻的影响或许还未看到,但其已经引起了债券接连取消发行的情况。上清所和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至少有103家发行人取消或延迟了共计1173.8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计划,金额是去年同期约3.4倍。
对于有企业债券相继违约和发行流产的情况,有人认为,国企债券违约可能对中国投资的大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其关键在于这些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深刻渗入了中国金融体系。事实上,企业发债特别是央企国企发债已成融资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以今年3月份为例,3月的社会融资总量是2.34万亿元,这里面股票融资只有560亿元,但是债券融资高达7000亿元,超过当月1.3万亿元新增信贷的一半。一旦债市违约力度较大,对企业、债权人以及整个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不过,一些根本性问题必须理清楚,否则就很难解析企业债券违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首先,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债券能不能违约、该不该违约。主要看什么呢?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看企业经营状况能否支撑住债务,经营收入或短期流动性能否覆盖债务本息?这才是违约与否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长期以来,刚性兑付对市场经济带来破坏,扭曲了市场规律,使得经济企业金融中积累的问题与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为何企业债券不能打破刚性兑付?关键看其该不该违约,是否有能力支付。大家可以发现,债券违约或发行流产企业,都集中在煤炭、钢铁、采矿、建筑材料、造船业等周期性和资本密集型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同时,这些行业大多是资产负债率达到80%以上的企业。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债券违约实属正常,不违约反而不正常。
可以预见,债券违约和发行流产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其中的一个基本规律是,高负债高杠杆企业在宏观经济顺风顺水、一路向好的情况下,高债务率或会被逐渐稀释,但在经济下行情况下,高债务风险就会暴露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债务违约。正如巴菲特所言:退潮了才能看出谁在裸泳!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上周指出,全球企业债务违约已达到金融危机时期以来最高水平。
同时,必须看到,多年来,尽管政府没有明确承诺,但债券投资者普遍认为,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券兑付将由政府兜底,风险极小。国企等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是投资者认为,这些债券背后有政府或明或暗的担保,或者退一步说,政府为了顾及当地的信誉和融资环境的大局,绝对不允许出现违约事件,哪怕出现违约,也会想各种各样办法来兜底。其实,一切都应该按照合同契约来执行,政府有明文规定的,或者有担保合同协议以及其它法律认可的担保形式的,政府作为第二保证必须履约。否则,债权人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目前,债券违约对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笔者认为,发生所谓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购买企业债的债权人不是“大众”而是“小众”,其中银行与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债权主体。银行与基金公司必须承担投资风险,风险向社会大众扩散的概率较小。需要强调的是,银行如果是用表外理财产品资金购买的,银行必须承担全部风险而不能转嫁给理财产品购买人。只要把握住这点,就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企业债券违约虽然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经济金融现象,但对中国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打破刚性兑付,让市场的归市场,或是企业债违约的最大“贡献”。同时必须看到,发债频现流产,正是债券违约的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了作用。从违约风险约束企业必须谨慎发债。对于债券投资人来说,也是最大最现实的风险教育,今后包括银行、基金等机构,都必须谨慎投资企业债,只有这样,这才有利于培育健康正常的市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