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通知,将信用卡持卡人通过ATM办理预借现金提取业务的每卡每日累计限额由人民币2000元提高至人民币1万元。此外还有各种利好信用卡持卡人的政策,比如取消了“滞纳金”、取消超限费等费用,对于一些信用良好,信用额度大的持卡人来说,还能跟银行商量一下透支利率。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万敏
每经记者 万敏
又到了每逢周五放大招的时候,上午央行和统计局分别发布了好多重要的一季度数据,但这些都没有下午收盘后这招厉害:央行正式发通知,将信用卡持卡人通过ATM办理预借现金提取业务的每卡每日累计限额由人民币2000元提高至人民币1万元!
此外还有各种利好信用卡持卡人的政策,比如取消了“滞纳金”、取消超限费等费用,对于一些信用良好,信用额度大的持卡人来说,还能跟银行商量一下透支利率,因为央行也取消了现行统一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实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区间管理,“卡奴”们至少也能获得一点议价权了!
持卡人五大利好看过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了这份《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其中有利于持卡人减少持卡成本的利好政策总结如下:
1、取消了现行统一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实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区间管理。
2、取消了关于透支消费免息还款期最长期限、最低还款额标准以及附加条件的现行规定,由发卡机构基于商业原则和持卡人需求自主确定。
3、取消滞纳金,由发卡机构和持卡人协议约定违约金。
4、发卡机构向持卡人提供超过授信额度用卡服务的,不得收取超限费。
5、发卡机构对向持卡人收取的违约金和年费、取现手续费、货币兑换费等服务费用不得计收利息。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持卡人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资信状况和还款习惯等,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利率、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等相关信用卡产品。
毕竟现在每家银行的信用卡主要功能都大同小异,现在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看谁家的优惠够多积分够合算之外,选择办理不同类型的信用卡的标准将更加多样化了!
三大现金预借类型详解
《通知》的另一大重点就是对信用卡取现业务进行明确的类型划分界定额度,与之前曾经实行的规定相比,宽松了不少。
1、现金提取:是指持卡人通过柜面和自动柜员机(ATM)等自助机具,以现钞形式获得信用卡预借现金额度内资金。这一点与此前规定最大的不同是,每卡每日累计人民币2000元提高至人民币1万元。
2、现金转账:是指持卡人将信用卡预借现金额度内资金划转到本人银行结算账户。持卡人通过柜面办理现金提取业务、通过各类渠道办理现金转账业务的每卡每日限额,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通过协议约定。
关于这一点,记者的担忧在于,会不会出现同一人持有多张不同银行信用卡套现的情况,而且银行能否监控这部分被预借的现金用途?比如流向股市或楼市等投资行为?
3、现金充值,是指持卡人将信用卡预借现金额度内资金划转到本人在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的支付账户。发卡机构可自主确定是否提供现金充值服务,并与持卡人协议约定每卡每日限额。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2012年支付宝已经宣布自当年2月8日起关闭信用卡向支付宝账户充值通道。此外,财付通等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已经关闭了信用卡充值功能。
(所以如果我们开一个脑洞,将自己的信用卡额度先转到借记卡,再用借记卡充值到支付宝账户,然后……醒一醒!不要忘了现在信用卡额度转账借记卡也是要按天收利息的,就算以后可以跟银行协商利率,但银行也是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价格杠杆来调节客户行为的!)
“要求发卡机构在合作机构真实反映、准确标识相关交易信息的基础上,基于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确定是否提供现金充值服务,并充分发挥利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追求风险和收益的最优平衡,以达到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的目的。”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央行依然强调“规定现金转账、现金充值的收款账户应分别为本人银行结算账户、本人支付账户,禁止不同信用卡之间的转账”。
居民加杠杆大招促消费
不论是削减信用卡持卡成本还是提高取现额度,《通知》的目的都在于鼓励居民消费,放大居民部门杠杆,尤其是在银行信用卡市场相对饱和的时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2015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32亿张,较上年末下降5.05%。这是七年来信用卡发卡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但是,随着信用卡授信总额增加和经济周期步入低谷期,信用卡坏账率也有所抬升,2015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为7.08万亿,同比增长26.43%;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3.09万亿,同比增长32.05%。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80.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63亿元,增长6.33%。
当前宏观经济表现低迷,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争相在鼓励消费拉动内需方面发力,央行也在近期出台了降低房地产贷款首付,鼓励商业银行保障居民住房需求的相关文件。据4月15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透露,自去年5月以来,个人购房贷款增速连续10个月回升,增速累计回升8.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0万亿元,同比多增4309亿元。
但同时也有数据显示,这一轮楼市的火爆或许面临拐点,未来更多房地产之外的消费领域或将接替发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