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宏观调控更倚重财政 赤字率上调空间充分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31 00:45

    供给侧改革离不开财政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需要财政政策进行精准扶持与稳健托底,而我国杠杆率总体仍属于偏低水平,有很大的腾挪空间。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记者 胡健

    供给侧改革离不开财政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需要财政政策进行精准扶持与稳健托底,而我国杠杆率总体仍属于偏低水平,有很大的腾挪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围绕2016年财政政策施政策略,及其对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

    企业减负从降费开刀

    NBD: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减,您觉得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都包括哪些?

    冯俏彬:首先要明确,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不仅不会变,还要增力加效,进行反周期操作,以达到为经济复苏夯实基础的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外乎三招,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债务。

    2015年中央财政就已动作频频,如加大加快重大建设项目支出、增加政府投资等。而社会上减税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财政部门应该对此进行正面回应。

    NBD:减税是供给侧改革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您怎么看这二者的关系?

    冯俏彬: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理论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我们都必须承认,通过减税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以熬过经济下行期的艰难,其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所以,在操作层面,当前税收不是“要不要减”,而是“怎样减”。但税收是结构性问题,调整要结合税制改革一起完成,要有通盘的设计。在国内,税收问题非常敏感,改革要兼顾各方面和各阶段利益。

    NBD:企业减负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冯俏彬:企业负担不光只有税收,还包括各种收费,这是很好的切入点。

    我国现行收费的种类比较庞杂,很有清理整顿的必要性。比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政府负有管理责任的、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经营性收费。另外就是政府性基金。2014年,我国政府性基金达到54093.38亿元(含土地出让金),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0%。但执收单位集收、支、用、管于一体,各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制衡。2015年以来,财政部门已加快了对政府性基金的管理改革,将11项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进行统筹。但继续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

    赤字上调空间充足

    NBD:一般经济下行时,财政政策都面临减收的风险,减收和积极的财政之间有矛盾吗?

    冯俏彬:我觉得经济下行、财政减收之时,正是全面规范收费、政府性基金管理的“时间窗口”。财政部门应当利用好这个契机,一方面砍掉或降低部分收费、政府性基金,推动社保降费;另一方面努力将一直在体外循环的资金收齐归拢,纳入统筹管理。更重要的是,财政部门应当深入推进收费项目、政府性基金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遵循现代财政管理的基本规则,在收、支、用、管之间形成合理制衡。如此一来,短期内可以支持企业渡过经济下行的难关,长期则可规范政府收入秩序,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NBD: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扩大赤字,您怎么看待赤字率上调的问题?

    冯俏彬:我们需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必要性就是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比较明显,需要通过政府投资托住经济,防止它下滑过快过猛。

    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要从供需两方面发力,提高赤字率实际上就是从需求侧发力,这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因为供给侧改革涉及到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实施起来是长期的,不能急。

    从可行性来分析,目前3%的赤字率标准是国际通行标准,或者说是欧盟的标准。我们现在的赤字率大约在2.1%~ 2.3%,还有上升的空间。

    如果按照GDP来对应释放,赤字率上调的空间就是债务空间,通过计算,空间还很大。

    此外,现在经济学家们也在讨论,我们是否一定要严格遵守3%的赤字率标准。有没有将标准上调的可能?就这个问题,我认为从理论研究上来说,应该还是成立的,这主要和经济体量与发展阶段有关。包括政府在经济当中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和欧盟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中国还是具备上调赤字率标准的条件的。

    精彩观点

    通过减税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以熬过经济下行期的艰难,其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从可行性来分析,目前3%的赤字率标准是国际通行标准,或者说是欧盟的标准。我们现在的赤字率大约在2.1%~2.3%,还有上升的空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峰:中国智造突围 没有夕阳行业 只有夕阳产品

    下一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缺口仍存“聪明投资”应兼顾需求与供给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