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朱振鑫、张瑜、张德礼:国企改革不是迎合市场 是解决实体难题

    2015-09-14 00:51

    ◎朱振鑫、张瑜、张德礼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总体要求、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了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举措。《意见》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意见》同时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的准备阶段,核心是放权让利,初步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推动国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转变,国企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02年的起步阶段,核心是壮大国有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到2013年的攻坚阶段,核心是做强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大批巨无霸央企登陆资本市场。

    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国企改革进入了以完善为主的第四阶段。

    准确地说,这一轮改革不完全叫国企改革,而更接近国资改革。因为本轮改革的核心不仅包括国企内部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本轮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比以往更复杂,但市场也最为期待。

    结合此次《意见》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等中央重要文件,再参考前期各地出台的国企改革文件,可以梳理出本轮国企改革中六个重大的领域:

    一是完善国企分类监管体系。此次《意见》的一大亮点在于“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将分类权力下放到地方,一方面给已经出台的地方分类方案背书,另一方面也给地方下一步改革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从中央角度讲,总体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两大类:公益类企业和商业类企业,而商业类企业又可根据主营业务所属领域细分为商业竞争类和特定功能类。

    二是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行国资管理体制由国资委主导,包括“管资产、管人、管事”,国资委身兼“裁判员”与“教练员”双重身份。未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参照国内的“汇金模式”与国外的“淡马锡”模式,形成独立的“裁判员”和“教练员”,推动政府职能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建立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经营性国企的三层管理体制。

    三是推动国资证券化。本轮改革的一大优势在于,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比以往更完善,为推动国资证券化创造了条件。国资证券化一方面可以解决谁来买国有资产、谁来盘活国有资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开市场的竞价和监督促进政企分离,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四是推动国企整合重组,重点是在央企层面。本届政府对央企强强联合的思路主要是针对龙头企业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品牌”,避免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恶性竞争、自相残杀,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产能输出。未来央企整合方向是将推动附加值较高、对出口带动作用较大的央企进行合并同类项。

    五是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强调,混合所有制不等于私有化,而是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服务。未来将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从战略投资的角度引入社会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央层面上关注纵向产业链混改,比如中石化销售环节的混改,地方国企层面则关注发达地区混改,PPP作为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在能源、通信、电力领域有较大应用空间。

    六是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如果国资管理体制的根子不改,国企内部治理改革就是戴着镣铐起舞。对投资者来说,可关注局部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其一是管理机制市场化,解决国企董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其二是人员选聘市场化;其三是激励机制市场化,通过改革薪酬制度提升积极性,在适当领域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

    国企改革概念一直是近期市场的绝对主线,从央企改革到地方国企改革都掀起了一阵炒作热潮,且有向地方蔓延之势。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更多吸收了民意,体现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意识,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市场应该有所期待。

    那么,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终于揭开并不神秘的面纱之后,很多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国企改革能否成为市场的“救市主”?

    必须认识到:改革核心从来不是为市场炒作主题,而是为实体经济解决问题。即便是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好方案,也不一定能满足资本市场漫无边际的幻想。更何况在此之前,1000个投资者已经赋予国企改革1001种天马行空的期待,因此对投资者来说,更理性的选择是放开所有幻想,找找这份现实方案中与理想最接近的地方。

    (作者为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民投家底首次曝光:成立一年净赚62亿 总资产超800亿

    下一篇

    谭浩俊:国企改革重点是要建立三种新型关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