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震荡来临时,监管层出不出手?这是全球都曾遇到的难题。但到了中国,却成为大难题。
每经编辑 张敬伟
◎张敬伟
股市震荡来临时,监管层出不出手?这是全球都曾遇到的难题。但到了中国,却成为大难题。
从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到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说白了都是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危机未必反映宏观经济的现实,但在投资者恐慌情绪之下,演化为难以遏止的市场惯性,进而在股市上得到直接显现,导致巨量资金蒸发。
这种流动性危机不仅是市场面的急转直下,也让政策面陷入两难境地:放任市场往往陷入社会稳定基础受损的道德风险;介入市场(救市)则导致市场理论坚守者对有形之手干预市场的质疑。
其实,纯粹的市场理论带有理想主义的不合时宜,因为流动性受到市场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变得难以控制。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也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援法案。除此之外,美联储向银行注入巨量资金的同时,也给美国社会增加了4.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
当流动性出现危机时,各国救市的主策略多数是注入流动性化解市场恐慌。由此看来,之前国家队出手,并非典型的反市场行为,而是全球市场普遍采取的应对策略。不同的是,美国、日本都已被全球市场公认为市场经济国家。两国政府救市行为,不至于引起纯市场理论者的关切。
中国的确是市场经济的后来者,加之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有待提高,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较弱,还需在政策性举措保驾护航下才能稳步前行。
恰恰是中国不那么完全的市场化机制,使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变得不那么糟糕。因此,在市场配置和政策调控之间,纯粹的市场主义者看中国是矛盾的,在逻辑上往往也难以自圆其说。这就导致了全球市场尤其是市场理论者对中国的苛刻性评价。
近来,全球市场变得更为焦虑不安。他们再次聚焦中国,形成了更矛盾的中国观。国家队稳定A股市场的做法,被很多市场人士质疑。而当中国阶段性稳定市场暂告段落,股市再陷震荡之中,国际社会又抱怨中国股市影响全球市场。
更吊诡的是,当中国央行允许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按照市场节奏适当调整时,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又引来一片埋怨,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社会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市场并非完全理性有效的市场。当存在机制瑕疵时,只有靠政策性补丁,才能适当弥补市场风险的弥漫。
事实上,国家队出手已经延迟了全球性资本市场震荡的时间。就目前政策面关注点看,中国已经进入稳固市场的第二阶段,即从资金注入转向强化监管。
据《每日经济新闻》8月31日报道,证监会和公安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净化市场的重磅举动。8月28日,证监会网站通报了近期向公安部移送的22起涉嫌犯罪案件,具体内容包括涉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非法经营犯罪等。
只有堵住股市中违规操作的漏洞,释放的流动性才能催生股市的正能量,让失序的流动性回归正常。相对于美日“救市”只需注资无需堵漏的市场机制看,中国的措施更复杂更困难。
治愈全球流动性危机,经济学理论给不出更好的药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反而给出了有意义的实践思路:缺什么补什么,股市缺乏流动性和监管力,监管层就出手;汇率和利率亟须市场化,则释放市场活力。相比国际社会的焦虑,这才是现实的选择。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